“十一五”时期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状况

2011-03-31 13:56汪钧
茶业通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猴魁十一五名茶

汪钧

(安徽省黄山市农技中心茶叶站,黄山245000)

“十一五”时期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状况

汪钧

(安徽省黄山市农技中心茶叶站,黄山245000)

本文主要对“十一五”时期黄山市茶业经济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旨在明晰当前产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思路,为今后推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服务。

黄山茶业;发展成效

茶业一直都是黄山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提高茶农收入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十一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予茶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黄山市每年安排200~400万元,建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面实施茶产业富民工程;2009年,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省茶产业“241”振兴工程,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加快茶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 茶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市茶叶产量由17700t增长到24200t,增长37%;一产产值由5.2亿元增长到13.5亿元,增长160%。其中名优茶产量9660t,产值11.25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1.5%和188%。茶产业一产产值实现年均净增1亿元以上,茶业综合产值达到46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由740元增长到1930元,增长159%;全市三区四县有5个区县茶叶一产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歙县、休宁已超过3亿元;太平猴魁核心产区猴坑村,人均茶叶收入已由2万元增长到20万元,增长近10倍,茶农人均年收入和收入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一。2010年全市茶叶自营出口10000t,创汇2800万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95%和186%。

2 园区品种改良和管理方式改进取得实效

全市无性系良种面积由1587hm2提高到6333hm2,新增良种茶园面积4746hm2,良种茶园面积比率达到13.4%;全市新建良种繁育基地6个,面积52hm2,特别是国债项目“安徽黄山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已经建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全市完成茶园低改13333hm2,建成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55片,面积1773hm2,建成生态高效茶园6800hm2;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46533hm2,认证比率达到98.3%,比2005年提高47.5%;黄山区、歙县、休宁县和祁门县列入全省茶叶标准园创建示范区县,全市实现机耕、机采、机修、机防茶园2533hm2。

3 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取得较大进展

3.1茶叶制作设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2007年,我市休宁荣山茶厂参与实施农业部“948”项目,建成全国第一条“清洁化炒青绿茶生产线”,标志着我市茶叶生产由传统加工方式向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流水生产线的重大转变。2008~2010年间,我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徽州松萝等名茶企业,相继引进、购置各类茶叶流水生产线26条,全市近三成以上名茶实现清洁化生产加工。与此同时,全市实施开展“初制厂优化改造”工程,完成清洁化、标准化厂房改造400余家,购置更换机械设备3860台/套。

3.2龙头企业建设渐成规模“十一五”期间,全市入驻工业或产业园区龙头企业18家,年销售额超1亿元企业达到5家;全市有13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行列,有24家企业获得市级龙头企业称号;以徽州区、歙县、黄山区、祁门县和休宁县为中心的五大名茶主产区已基本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高、科技含量最突出的黄山毛峰、徽州松萝、太平猴魁名茶生产加工基地,在我市徽州区、黄山区和歙县、休宁县相继建成。“十一五”期间,“祁红”最大的生产企业成功实现改制,祁红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私营股份制企业蓬勃发展,当前,占地30000m2的祁红生产加工基地正在祁门工业园区加紧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茶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全市已成功引进和建成“天健”和“萃华”2家茶叶深加工企业。

4 名茶名企声誉空前提升

“十一五”期间,黄山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连续举办黄山茶叶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引领和开创了全市茶业宣传推介的新思路、新形式,使全市茶业的声誉和影响力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2009年,在中国最大的宣传媒介央视媒体上,我市太平猴魁名茶通过央视第4套《海峡两岸》、《走遍中国》等栏目,第一次正式演播品牌产品、企业广告。2010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我市漕溪、汪满田、猴坑、新安源、黄山松萝、一顶天红等9个知名品牌茶叶企业和产品,通过多种方式成功参加上海世博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十一五”期间,我市一些名茶、名企,还应邀或组团多次前往日本、香港,以及广州、西安、青岛、济南、合肥、芜湖等地,参加各类名茶评比、展示推介等重大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市各区县每年还举办多次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休宁县紧紧围绕“有机绿茶迎世博,状元城里创新篇”主题,成功筹办了第十届有机绿茶交易会。随着网络通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市又适时制作开通了“黄山茶业网”和“黄山名茶网”。“十一五”期间,通过全市各界茶人的共同努力,国内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包括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上海商报、科技日报、安徽日报、北京卫视、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主流网络媒体,都先后刊发图文、视频稿件和现场采访画面,全方位宣传、报道和推介黄山茶业。

2007年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及黄山绿牡丹等名茶,作为“国礼”亲手馈赠给普京总统。2008年,新安源系列产品被农业部推荐为中国奥运健儿唯一指定用茶。

5 品牌塑造进一步加强

2010年全市有8家企业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为全国地级市之最;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标5个、安徽名牌产品2个。当前,全市茶企注册商标188个,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19个、安徽名牌产品11个、安徽省名牌农产品11个。2010年,黄山区茶叶行业协会顺利完成了太平猴魁证明商标第一批25家使用企业审核工作,第二批34家企业也已上报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和公示。“十一五”期间,我市还开展了名茶产品标准实物样的制定工作。通过省茶科所、市农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有关主管部门及茶业强企合作,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实物标准样制定工作已经完成,正逐步进入推广应用阶段。祁门红茶实物标准样制定正在加紧进行。在此基础上,我市准备加快黄山松萝、新安源银毫等名茶实物样制定,逐步推广名茶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工和营销。

6 产品营销市场稳步扩展

一是内销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国内上海、北京、合肥、山东、河南及东北部分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市众多名茶的主销区,入超市、开专卖店、连锁店、合作联营已成重要营销形式。汪满田茶业公司连续多年在上海占据茶叶品牌产品销售第一位置,谢裕大茶业公司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连锁营销茶馆、茶楼和专卖店。二是国际市场逐步恢复扩展。在国际市场上,我市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眉茶出口生产加工基地,产品出口遍及欧盟、美国、独联体国家和众多非洲国家。“十一五”中后期,“祁红”产业也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传统英国、美国、独联体国家出口市场逐步恢复,内销高档祁红产品也十分火爆,产品销售数量持续上升。“十一五”时期,我市生产的新安源银毫、琅源松萝、齐云道茶、太平猴魁、乌龙茶及造型茶等,在欧盟、日本及香港市场也受到普遍欢迎。

7 茶文化挖掘整理频出新成果

以黄山谢裕大茶业有限公司建成的“黄山毛峰茶叶博物馆”为起点,一批展览馆、文化楼相继建成。在黄山区,占地500m2的太平猴魁书院已正式揭牌,太平猴魁“茶文化楼”也正式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经过挖掘整理,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徽州松萝四大名茶“鼻祖”得以确认,他们的画像图片已经公开展出、展示;四大名茶系列茶书已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编撰完成,全国发行;四大名茶和黄山绿牡丹,这5种徽茶中的精品,已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永久收藏。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获得原产地域保护,其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山区、徽州区、歙县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休宁县为中国有机茶之乡,祁门县为中国红茶之乡。全市多种名茶“茶艺”被重新整理制作,在国内外众多重大活动上充分演绎、展示。全市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实现了深度结合和共同发展。

过去的5年,是我市茶业经济抢抓机遇、加速崛起的一段辉煌发展历程。在全市茶企和各界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茶产业在生态茶园、品质提升、品牌塑造和龙头培育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茶业作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茶园规模化生产管理有了明显转变,四大名茶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一大批名茶新品登上历史舞台,龙头企业集群式发展格局初显成效,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深度结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通过5年的不断发展,我市茶产业生产管理更加科学,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企业家队伍更加壮大,发展机制更加灵活,宣传推介更加创新,品牌信誉更加响亮,产品市场更加扩展。

S571.1

A

1006-5768(2011)03-0126-03

2011-03-04

猜你喜欢
猴魁十一五名茶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尖茶魁首 太平猴魁
茶香如兰 猴魁本色
猴魁记
一品新绿 一缕茶香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