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2011-04-01 03:1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胆南星竹茹诸药

,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天津 300193)

温胆汤出自宋陈无择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清胆宁心之功效。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性眩晕等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1 心脏神经官能症

王某,男,37岁,2010年10月27日初诊。主诉:心慌半年余,加重5 d。易惊吓,时有心烦口苦,偶有咳嗽痰黏难咳,寐差,夜间易惊醒,纳可,大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痰火扰心。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陈皮10 g,半夏10 g,茯苓15 g,枳壳10 g,竹茹10 g,胆南星6 g,栀子10 g,远志15 g,酸枣仁10 g,珍珠母30 g,炙甘草6 g。日1剂,水煎分2次服。3剂后心慌症状明显减轻,睡眠改善,二便正常,效不更方,继服4剂,诸症消失。

按:本证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以致脾运失常,滋生痰浊,痰郁日久化热,扰乱心神而致心悸,本方中用半夏、竹茹清化痰热、降逆和胃,陈皮理气燥湿,枳壳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栀子清心泻火,胆南星清热化痰,远志养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珍珠母重镇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辅以加减法,更显本方灵活精巧。

2 颈性眩晕

薛某,男,53岁,2010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间断头晕半年余,加重2 d。头晕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加重,时有颈肩部酸痛,偶有心烦、恶心,时疲倦乏力,纳食少,自觉口淡无味,寐差,入睡困难,大便干,小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颈椎X线片示:颈椎项韧带钙化,颈椎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变直。经颅多普勒示: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诊断为颈性眩晕。中医辨证属痰浊上扰。方用温胆汤加味。药用:陈皮10 g,半夏10 g,茯苓15 g,枳壳10 g,竹茹10 g,胆南星6 g,黄芩5 g,桃仁10 g,红花10 g,石菖蒲15 g,远志10 g,神曲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剂后头晕、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好转,二便正常,效不更方,继服4剂,诸症消失。

按:本证患者形体肥胖,且头晕较重,证属痰浊中阻,为温胆汤之适应证。正如《丹溪心法·头眩》云:“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痰湿内盛,蕴久化热,痰热上扰清空则眩晕,故用温胆汤清热燥湿化痰,使痰消热清则眩晕自愈。吾师又佐石菖蒲化湿行气,远志养心安神,胆南星清热,黄芩清热燥湿,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神曲健脾和中、消食化积,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痰浊得除,气机调和,则头晕好转。

3 结语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增加,不同程度导致情志抑郁不畅,久蕴化火,加之缺少锻炼,多嗜食肥甘厚味,更易滋生痰火湿热,痰火扰心,则致心慌,痰浊上蒙清窍则生头晕,属痰阻蕴热致病,故予以温胆汤收效[1-3],临床虽疾病不同,但病机相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灵活运用,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1]张金玺.温胆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7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5,20(5):25.

[2]孙晓玲,曹明英.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2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5(10):425.

[3]张贤.加味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4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7):1738.

猜你喜欢
胆南星竹茹诸药
竹茹的本草考证❋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以《中国药典》为引考证竹茹止血功能
胆南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胆南星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胆南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