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术散直肠深部给药治疗婴幼儿脾虚泄泻临床研究

2011-04-01 03:18,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岁者脾虚灌肠

丛 丽 ,阎 琪

(1.浙江省中医院 儿科,浙江 杭州 310000;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该病发病率较高,腹泻迁延不愈,可以导致营养不良,并直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被国际卫生组织列为儿科重点防治四大疾病之一。属中医脾虚泄泻范畴,中药治疗见效快、疗程短,但由于婴幼儿服药较为困难,致使该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笔者将中药口服改为直肠给药,并对该方法给药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于2007年9月-2010年9月,于浙江省中医院共收集病例36例,其中32例来自于病房,4例来源于门诊,年龄4~26 个月,其中4~6 个月7例,6~12 个月27例,>1 岁者4例;男21例,女15例;病程最短7 d,最长23 d,腹泻平均时间11.3 d。所有患儿均无发热,大便常规均未见异常。

1.2 诊断标准[1]1)年龄≤3 岁;2)大便常规无异常;3)符合脾虚泄泻的中医诊断标准: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指纹淡。

2 治疗方法

组方及给药 茯苓、白术、诃子、党参、陈皮各1袋(所用药品为江阴制药厂中药免煎颗粒),2~3 岁者日1 剂;≤1 岁者日2/3 剂。把上药用温开水40 mL充分搅匀后,待温度调至38℃左右时进行直肠灌肠给药。3 d 为1 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1]痊愈: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好转:大便次数减少2/3;有效:大便较前减少,但减少次数<2/3;无效:腹泻同前,或较前增多。

3.2 治疗结果 36例中,3 d 内治愈者32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

4 讨论

脾虚泄泻是儿科腹泻中比较多见的疾病证型之一,其成因有多种,首先,小儿脾常不足,但所需的能量却相对较高,如果饮食稍有不慎,极易诱发腹泻。腹泻如不能及时治愈,每易于迁延,最终伤及于脾,出现脾虚泄泻。单纯的脾虚泄泻,采用中药灌肠,可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次采用的是直肠深部给药。为避免直肠损伤,选用针筒与头皮针相结合的方式[2],头皮针的针管光滑质软,不易伤及直肠。在灌肠前,要先把针管及患儿肛周涂上石蜡油,以减轻剌激。给药的直肠深度一般是12 cm 左右,每次给药量在30~40 mL,温度控制在38~40℃,灌肠给药时间在10 min 左右。给药后采用头低臀高位,同时捏紧肛门,保留药液1 h 左右以达到充分吸收。直肠表面积大,加上小儿肠壁较薄,肠道有较丰富的静脉丛,故药物易于被吸收,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故灌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高于口服药[3]。

笔者认为,灌肠具有利弊两面,有利一面是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患儿不痛苦,依从性强,给药量准确,疗效可靠;弊的一面是操作受时间的限制,灌肠的药物有温度要求,故人力上较为浪费。灌肠法作为目前外用法之一,疗效比较肯定,解决了儿科口服用药的弊端,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手段。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5.

[2]徐丹丹.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在小儿灌肠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44.

[3]陈爱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疾病体会[J].中国儿科杂志,2006,2(1):43.

猜你喜欢
岁者脾虚灌肠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