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细胞病毒抑制法测定干扰素生物学活性

2011-04-01 03:1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细胞培养药典干扰素

,, ,,

(1.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 长春 130012)

《细胞病毒抑制法》是进行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的方法,现已收录在《中国药典》3部附录[1],此法是进行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的依据和标准,但是此方法实施环节多,影响因素多,这就要求实验者在进行此实验时了解影响实验的各项因素,避免在各环节出现错误,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仪器厂);百级超净台;酶标仪(anthos 2010)。

1.2 试剂及药品 人羊膜细胞(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化室);MEM培养基(Gibicol);重组人干扰素α2b活性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VSV病毒(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化室);胎牛血清(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TBD0012HYX);乙醇(北京化工厂20061115)。

1.3 培养基的灭菌方式及存放时间[2-3]

1.3.1 培养基的灭菌方式 培养基为MEM培养基分为3种: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测定培养基(含7%胎牛血清),攻毒培养基(含3%胎牛血清)。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

1.3.2 培养基的存放条件及时间 液体培养基要存放在冷藏箱中,通常液体培养基在冷藏条件下可存放6个月~1年。

1.4 冻存细胞的复苏及复苏浓度 将取出的冻存细胞迅速至于40 ℃温水中,使冻存管中的物质在1 min内融化,加于10 mL完全培养基中。在进行实验时发现,冻存细胞的数量过少,不利于细胞的复苏,细胞生长缓慢,状态欠佳。所以在冻存细胞时细胞的数量要适中,以利于复苏后细胞的生长。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状态最佳细胞的再冻存工作,这样有利于细胞的再应用。

1.5 消化时间及细胞状态观察 按照《中国药典》[1]规定进行配制。在使用前,消化液应置于室温平衡后使用。消化的时间范围约为15~30 min,同时应根据细胞的状态结束消化时间。

1.6 铺板 按照《中国药典》[1]要求进行铺板,在铺板时应使用准确性高的枪头,如进口枪头,避免液体挂壁带来的影响;排枪在细胞培养中是常用的仪器,使用排枪时应倾斜45°,液体吸取完毕时,将枪头在盛装液体的器皿空白处划出,将挂在枪头外壁的多余液体留在器皿空白处。在向孔中排出液体完毕时,将枪头从孔中划出,将枪头内的剩余液体留在孔内,以确保在铺板时,每孔体积的准确性。

1.7 加样 向孔内添加需要测定的样品时,应注意加入样品的体积的准确性,操作方法如1.6。

1.8 病毒攻击

1.8.1 病毒保存地点 病毒攻击是此法中重要的环节,此法中使用的病毒为VSV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需保存在-70 ℃冰箱中保存。

1.8.2 加病毒时间 将病毒从-70 ℃冰箱中取出,应在10 min之内,将病毒加至细胞培养板中,病毒在室温条件下,毒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为准确反映病毒毒力,所以这个步骤要迅速。

1.9 细胞病变点的观察 经过反复实验,可知,细胞病变点的观察应结合2个原则:1)标准品A行细胞基本无死亡且H行细胞基本全部死亡;2)标准品D行或E行半数细胞死亡点。

1.10 细胞培养板脱色 《中国药典》[1]中规定,使用流水进行染色细胞培养板的脱色,但是由于流水速度难以控制,力量不均匀,不利于操作,所以经过反复实验,采用的方法为:用盆接水,将细胞培养板放入盆内冲洗,换水3次,冲洗3次,即可洗去浮色,脱色完成。

2 结果

2.1 培养基的灭菌方式及存放时间 应用0.2 μm滤器进行培养基的灭菌处理,防止高温灭菌对培养基成分的破坏。

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培养基存放时间过长对细胞生长不利,培养基的配制量应不超过2周为宜。培养基在使用前需37 ℃预热或在室温平衡后再使用。

2.2 细胞状态决定消化时间及效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贴壁细胞贴在细胞培养瓶表面生长,形态正常,状态为致密单层。

将细胞培养瓶从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中拿出后,放置于室温,加入一定量消化液,消化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基本皱缩变圆。

消化过度则对细胞的活性损伤较大,并有部分细胞漂浮,随弃去的消化液流失;消化不足则细胞难于从瓶壁上吹下,反复吹打同样也会损伤细胞活性。所以在应消化至可轻吹或随培养基轻摇下最好。

2.3 细胞病变点观察

2.3.1 加入VSV病毒进行攻击,细胞培养板中,正常的攻击状态是: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标准品A行细胞基本无死亡且H行细胞基本全部死亡。

2.3.2 加入VSV病毒进行攻击,细胞培养板中,正常的攻击状态是:标准品D行或E行出现细胞半数死亡点。

3 结论

《细胞病毒抑制法》为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是各研究所和医药企业进行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检定的标准,但是目前,由于各检定场所环境和人员操作的不同,导致应用此方法对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检测的结果重复性差。要求操作人员对此方法的熟练程度高,且应掌握各环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实验对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重复实验,试图通过实验消除各环节的影响,从而利于操作人员对实验的把握[4-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三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56.

[2]黄志荣.MTT比色法在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中应用的探讨[J].海峡药学,2006,18(6):23-26.

[3]刘铁成,于淼,曹翎婕.重组人α-2b型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医药,2000,13(4):15-18.

[4]韩蕾,黎耕.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rhSCF)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2):56-59.

[5]贾茜,周兴军.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1,22(1):89-91.

猜你喜欢
细胞培养药典干扰素
作者更正启事
酶解大豆蛋白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其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细胞培养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采用PCR和细胞培养方法比较流感样病例不同标本的流感病毒检出观察
《中国药典》2010版毒性中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