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2011-04-01 03:1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阴虚阳阳上亢证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天津 300193)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长期高血压,可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损害,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显著的疗效,改善症状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作用缓和持久,稳定血压较好,且毒副作用小。中药降压有很多优势,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脑卒中”等范畴。《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篇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医宗金鉴》有“瘀血停滞,神迷眩晕”的观点,认为肾虚、阳亢、痰湿、血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李辉等[1]曾对3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辨证分型,认为包括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痰浊、气阴两虚等证型中皆伴有血瘀证的存在。费建平等[2]在综合历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初、中期的病机关键是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属上盛下虚。病久阴损及阳,此时的主要矛盾是阳虚,心肾最为突出。方祝元[3]认为高血压病之本为肝肾阴阳失调,病之标为风、火 、痰、瘀。故本病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阴阳(气)两虚4个证型及风、火、痰、瘀等4个兼证。郑琼莉等[4]观察103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发现,顽固性高血压以痰湿壅盛和阴虚阳亢为多见,分别为45.63%和34.95%。董文玲[5]认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阳亢、本虚标实,本虚为阴精亏虚;标实为肝阳化风,血脉阻滞。张磊等[6]认为高血压初起时与肝脾相关,继而影响到心肾,最终导致心、肝、脾、肾俱损,病理变化主要是心、肝、脾、肾的气血阴阳失调,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属于本虚标实证。水火不济,相火妄动,鼓动血脉贲张,气血逆乱所致;或水火不济,相火虚衰,水寒湿盛,阻塞脉道,导致气血失和所致。

2 证候分型

古炽明等[7]通过对5 027例高血压病临床证型的文献回顾分析得出:阴虚阳亢证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证型,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郑梅生等[8]将治疗组分型为肝肾亏虚型、阴虚阳亢型、肝阳上亢型、痰湿壅盛型、痰瘀交阻型。刘福明等[9]对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肝火亢盛证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梁纪文等[10]将高血压病辨证分为肝火上炎、痰湿中阻、气滞血瘀、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郁脾虚、冲任失调、阴阳两虚8型。

3 中医治疗

3.1 中医内治 董德保[11]将25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益气化痰汤(黄芪、党参、陈皮、制半夏、炒白术、茯苓、石菖蒲、远志、磁石、天麻、炙甘草),30 d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下降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8%、72.15%。郑彩云[12]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党参、法半夏、天麻、川牛膝,黄芩、干姜、黄连、炙甘草、大枣)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32例,高血压改善总有效率为87.50%;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沈金玲等[13]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2组均服用依那普利,治疗组加服化痰平肝饮(法半夏、茯苓、陈皮、枳实、竹茹、白术、天麻、钩藤、夏枯草、益母草),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0.00%。孙婉等[14]采用龟甲养阴汤(龟板、鳖甲、枸杞子、五味子、何首乌、黄芪、党参、茯苓)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结果总有效率为93%。虞靖彬等[15]使用滋平活血降压颗粒(熟地黄、白芍、钩藤、决明子、丹参、川芎)治疗高血压病4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3.8%。徐杰[16]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的24 h血压,降压效果持续,白天的降压效果较夜晚突出,与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血压变化的生物节律相适应,使24 h血压的波动较小。

3.2 中医外治 黄凡等[17]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针刺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配合口服卡托普利;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酯蛋白(HDL)、低密度酯蛋白(LDL)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CRP、TC、TG、LDL含量均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及HDL升高,临床证候积分及单项症状疗效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陈军等[18]取穴:第1组穴,头部双侧感觉区、晕听区。第2组穴,头部双侧平衡区、足运感区,2组穴位隔天选用。刺法:快速横刺进针针,与头皮呈15~25°夹角,进针深度在20~30 mm左右,在降低血压方面针药组明显优于药物组。王宁等[19]用隔芪香散灸脐法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30例,选取神阙穴,将面圈绕脐1周,后取自制芪香散药末适量填满脐孔,用艾柱置于药末上,连续施灸10壮,约2 h。本组30例,总有效率90%。沈长青[20]用自制降压药枕(选用桑寄生150 g,丹参200 g,杭白菊150 g,益母草150 g,磁石200 g,罗布麻120 g,夏枯草100 g,钩藤50 g,川芎50 g)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6.7%。

4 结语

近年来,中医在防治高血压病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也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1)各临床报道疗效普遍较好,但重复性较差,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以及前瞻性的研究观察;2)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积极研究、尽快建立规范有效的分型标准,统一疗效标准;3)应加强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明确特效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析药物成分,控制药品质量,加大中药剂型的改革力度,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李辉,徐贵成,刘坤.高血压病相关病证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3):142-144.

[2]费建平,王蕊,罗新民.温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拾零[J].光明中医,2006,21(9):14-15.

[3]方祝元.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当注重”治病求本”[J].江苏中医药,2007,39(10):5-6.

[4]郑琼莉,祝炜,王超,等.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及血压形态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193-194.

[5]董文玲.十味降压方治疗高血压40例[J].中医研究,2008,21(7):26-28.

[6]张磊,郭伟星.从“水火既济”谈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J].甘肃中医,2010,23(10):5-7.

[7]古炽明,丁有钦.高血压病证候文献分析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56-1157.

[8]郑梅生,张荣珍,胡素颖,等.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4):299-301.

[9]刘福明,陈晓虎,杜午奇,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10):33-34.

[10]梁纪文,黄淑芳.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及验方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0):3-5.

[11]董德保.益气化痰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0):50-51.

[12]郑彩云.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32例[J].光明中医,2008,23(11):1690.

[13]沈金玲,王守富.化痰平肝饮治疗高血压病6O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59-1060.

[14]孙婉,赵云鹏,赵洪斌,等.龟甲养阴汤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691.

[15]虞靖彬,毕京峰.滋平活血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5):3-4.

[16]徐杰.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60例[J].陕西中医,2010,31(7):847-848.

[17]黄凡,姚国新,黄小丽,等.针刺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6):403-406.

[18]陈军,李静.头针横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CGRPNO调节作用的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560.

[19]王宁,张昆,郑君.隔芪香散灸脐法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30例[J].四川中医,2007,25(4):6.

[20]沈长青.降血压药枕治疗高血压病60例观察[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7,12(1):27.

猜你喜欢
阴虚阳阳上亢证型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中医名言拾粹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