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

2011-04-01 03:1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讲授专业课素质教育

, ,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可见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1 素质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

1.1 改变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培养意识 作为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必须树立加强素质教育的意识,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新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基础。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的讲授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

1.2 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组成,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在体现其素质。诗人卞之琳曾写过:“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一份子,都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装饰着我们的社会。因此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引领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1.3 遵章守法,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针对部分大学生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就是唯利是图”,部分学生拜金思想比较严重的现象,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投资收益、风险报酬之间的关系,用我国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导学生成功必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要遵纪守法、符合道德伦理常纲。

1.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专业课教师根据所讲授专业课程的特点,注意挖掘学科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学会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汇报交流、课程设计讨论等各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素质。

1.5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在教学中必须采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结语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教育的核心,也是专业教师的目标和职责,专业教师应该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下,将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在专业课讲授中,培养出集知识、能力、素质和谐统一的高质量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1]。

[1]胡金凤,王喜臣,韩世伟.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784.

猜你喜欢
讲授专业课素质教育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