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杰”精神研究

2011-04-02 07:06沈建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张太雷三杰恽代英

沈建钢

(1.中共常州市委党校,江苏 常州 213016;2.常州市行政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

“常州三杰”是赢得全国人民崇敬和爱戴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①。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②。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和革命青年的领袖,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常州三杰”光辉的一生,讴歌他们为党和革命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学习和弘扬三杰精神,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常州三杰”用短暂的一生,干得惊天动地,为党和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三杰精神是对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的革命业绩和实践活动、革命思想和理论、人格道德和作风的提炼和升华,是其党性、素质、人品的集中体现。笔者通过对“常州三杰”革命思想、革命理论和革命活动的学习考察,对他们的革命功绩、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分析思考,把三杰精神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胸怀抱负,志向远大的时代弄潮精神

“常州三杰”都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入侵丧权辱国条约签订,社会积贫积弱,家庭破败衰落,贫困潦倒,激发出他们的革命抱负和远大志向。一是他们都立志改变世道,改造社会。瞿秋白在母亲自杀后悟出了一条道理,认为“当今社会问题的核心是贫富不均。要改革社会,必须从‘均’享着手”。瞿秋白渴望铲尽人间不平,曾用“屈维它”的笔名发表过许多文章,屈是瞿的谐音,“维它”是“韦驮”的谐音。韦驮是佛教中的守护神之一,生性疾恶如仇。他参加五四运动,采访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在《饿乡纪程》的序言中写道:“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张太雷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北洋大学毕业文凭和优职高薪,认为“只有走十月革命的路,才能救中国”,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太雷”(原名张复,字泰来),“要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恽代英在《少年中国》发表《怀疑论》,鼓励人们解放思想,研究接受新思想,后又发表《论社会主义》,指出世界的未来应归于共存互助的社会主义。恽代英说:“我当联合世界革命势力,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同时,并需要打倒国内军阀、买办阶级、士绅,使一切被压迫的中国民众都解放出来。”③他们都是在辛亥革命后最早剪去辫子的,他们都是五四运动参加者中的骨干,他们都放弃了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投身革命事业。二是当大革命遇到挫折,革命处于低潮时,“常州三杰”领导党寻找新的道路,巍然挺立在险峰恶浪的潮头。

二、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大无畏献身精神

“常州三杰”经过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都从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参加革命活动,逐渐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死观集中反映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瞿秋白深知要革命就会有牺牲,他对杨之华说:“我们一起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被捕牺牲是意料之中的事。你还记得广东周之雍、陈铁军夫妇一同英勇上刑场的照片吗?即使我们不能共享胜利的喜悦,那样牺牲也是无上幸福的。”正因为如此,他面对蒋介石的劝降毫不动摇,面对刽子手的刑场,大义凌然,高唱国际歌,并说“此地甚好”,盘腿而坐,从容就义。

张太雷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在枪林弹雨中战斗,英勇牺牲在广州起义的战场上。瞿秋白在《悼张太雷同志》一文中,高度赞扬张太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他死时,觉得对于中国工农民众的努力和负责;他死时,还是希望自己的鲜血,将要是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之渊泉。”④

恽代英说:“人每每因为一种革命的主义能解决自己与社会的苦痛,不惜牺牲一切为主义奋斗。”⑤对蒋介石统治的人间地狱,他慷慨陈词:“要摧毁这座地狱,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为此而献身,也是死得其所。”⑥在狱中,他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他不为劝降所动,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常州三杰”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显示了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三、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常州三杰”在少儿时期,就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文天祥、史可法、岳飞、唐荆川、谭嗣同、贞德等的爱国情操和英雄气概深深感染着他们;国破家亡、社会黑暗的现实深深刺激着他们;十月革命的成功、新社会的曙光深深鼓舞着他们。觅渡觅渡,渡往何处?他们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要为中国人民辟一条新路。

瞿秋白在《致俄国工人和新闻工作者呼吁书》中说:“中国人民几乎完全不了解你们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研究这一建设并把它广泛地介绍给我国人民”,“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人民也将能掌握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原则。”⑦

张太雷在北洋大学学习时就组织进步团体社会改造社,提出的宗旨是变革黑暗的旧中国,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科学文化发达的新中国。恽代英在1918年6月发表《力行救国论》,强调救国贵在力行。“常州三杰”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瞿秋白参加李大钊、邓中夏在北京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赴苏俄采访,著有《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把十月革命的成功道路介绍给中国。他翻译《国际歌》,使《国际歌》在中国广大劳动者中传唱开来。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中共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使者,1921年6月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情况。他为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创建做出了特殊贡献。恽代英与林育南等在武昌创办以传播马列主义和新文化为宗旨的利群书社,参加李大钊的少年中国学会,积极投身于爱国救民的革命运动。

四、博览群书,追求真理的求知探索精神

“常州三杰”都具有较高的智商和学习天赋,小时候就爱学习,善思考,学习成绩优秀。瞿秋白对国文、历史、绘画、昆曲、篆刻及诗词,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张太雷喜读《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书籍。恽代英熟读《战国策》、《古文观止》、《纲鉴易知录》等经典书籍。因此,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如饥似渴,刻苦学习,是“常州三杰”在学习上的共同特点。瞿秋白在黄陂深夜苦读,甚至患上拖累他一生的肺病。到北京后他自修英语、法语,短短几个月,他的法文水平取得长足进步,远远超过补习班的其他正式学员。张太雷广泛阅读法制、经济、外交、军事和道德方面的书籍,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北洋大学预备班学习期间,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结业考试。李大钊曾赞语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恽代英在武昌大学学习期间,擅长英文,自学日文、德文,能阅读、翻译英、日、德文书籍,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头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使得他们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是“常州三杰”求知探索的共同目的。“常州三杰”都有较好的俄语、英语等外语功底。这为他们成为我国最早的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者创造了条件,他们孜孜不倦求知探索,追求真理,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答案。瞿秋白赴俄期间认真攻读《俄国共产主义党纲》等书刊,广泛阅读俄国共产党的理论书刊,采访苏俄大文学史家、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与列宁交谈,在东方大学任教时与刘少奇、任弼时等学员交流,他认定“俄国革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张太雷在莫斯科工作期间,经常出入于大大小小的书店,钻研文学、历史、哲学和政治书籍。他在家书中写道:“求学问是一种快乐的事……我们现在的分离是暂时的,是为了谋将来永远的幸福。”恽代英受陈独秀委托,翻译了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书,并由新青年社出版发行。毛泽东曾说,他最早就是通过《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阶级争斗》这三本书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五、宣传鼓动,发动民众的革命鼓与呼精神

善演讲,重宣传,精授课,能文章,是“常州三杰”共同引人注目的地方。

一是对青年学生和民众发表演讲和宣传。在五四运动中,瞿秋白等人组成了演讲“十人团”,号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很有影响力。张太雷参加了北洋大学演讲团第二团,前往塘沽、东西大沽等地演讲,宣传反帝爱国、抵制日货,每次听者达数百人。恽代英是武昌学生投入五四爱国运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为武汉学界拟定《武昌学生团宣言书》,声援北京学生运动。他参加全市爱国大游行,起草《呜呼青岛》传单上街散发,并发起抵制日货运动。董必武称赞他:“抓住青年进取心,手书口说万人钦。”

二是组织进步团体,研究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1919年11月1日,瞿秋白与郑振铎、瞿菊农、耿济之等创办《新社会》旬刊,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呼吁社会改造。《新社会》成为受欢迎的进步读物。1920年3月,瞿秋白参加李大钊、邓中夏在北京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研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1923年夏,瞿秋白担任《新青年》的主编。1919年2月,张太雷在天津发起组织“社会改造社”,旨在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科学文化发达的新中国。张太雷也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10月,张太雷在天津领导建立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创办《劳报》,后改为《来报》,这是中共创建时期第一份宣传国际国内工运的日报。1917年初,恽代英同梁邵文等人创办的互助社成为武汉地区最早的进步社团,他们后来又创办利群书社,传播马列主义和新文化。

三是到大学任教授课,培养有志青年。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在国共合办的新型大学上海大学任过教,瞿秋白还担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他们在各类干部培训班授课演讲,很受听众欢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瞿秋白的授课演讲具有亲和力、穿透力。张太雷的授课演讲具有感染力、号召力。恽代英的授课内容丰实、语言生动,有感人的说服力,许多校外学生都慕名前来听课。恽代英先后还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到毛泽东创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

四是写了大量的文章书稿进行宣传。激扬文字,是“常州三杰”的又一特点。瞿秋白留下了500多万字的书稿,张太雷虽然生命短暂,也留下了近30万字的文字。恽代英先后发表了600余篇文章和译著。正是“常州三杰”的鼓与呼,揭示了旧世界的黑暗,唤醒了民众,宣传了马列主义,探求了革命道路,鼓舞和激励了一批批工农群众和热血青年投身革命。

六、组织工农,武装斗争的实践创新精神

“常州三杰”的实践创新精神表现在:一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探索并找到了共产党要掌握自己的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1927年,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后,革命处在危急关头。1927年7月26日,中共临时中央常委在汉口召开会议,瞿秋白、李维汉、张国焘、张太雷等出席,会上作出了南昌武装起义的决定。8月1日,周恩来、恽代英等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不久,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组织发动了秋收起义。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等组织发动了广州起义,占领了广州,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张太雷为人民军事委员,并代理主席,主持工作,并为此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恽代英为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负责处理具体事务。1927年我党领导的三大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共产党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军队,并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依靠这支军队,我党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武装斗争成为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鲁振祥研究员指出:历史的事实和留存下来的史料都说明,瞿秋白是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要启动者之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重要奠基人⑧。

二是深入基层、组织工农,开展革命斗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总结民主革命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没有发动民众,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瞿秋白对中国农民运动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他为毛泽东早年的著作《湖南农民革命》(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书所作序中说:“毛泽东是继彭湃之后第二个农民运动大王。”“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的这本书。”瞿秋白深入工农、学生和知识分子之中,组织宣传,鼓舞发动,开展斗争。张太雷参加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成立长辛店铁路工会,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他还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和工人们一起做工,到工人家里谈心。根据中共中央和青年共产国际的指示,1921年8月,张太雷从苏俄回国后担当领导恢复团组织的重任,仅仅6个月就在全国17个地区恢复或建立了团组织,团员发展至五千余人。恽代英在上海、广州、福建从事地下工作期间,都能深入基层,走到斗争第一线,积极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和土地革命。他正是在上海去杨树浦老怡和纱厂联系时被捕的。

七、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常州三杰”都具有辩证的苦乐观,他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笑对曲折困苦,充满豪情壮志。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瞿秋白清醒地认识到:革命前途光明,但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遭受了米夫、王明的党内无情打击后,他没有丧失信心,对杨之华说,一个党员不光是在顺利的时候接受考验,重要的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经得住考验,这是对一个党员党性的考验。他不顾肺病的折磨,拖着病弱的身体,在白色恐怖下,与鲁迅一起,指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的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茅盾曾说:“左翼义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

张太雷精力旺盛,为革命工作吃苦耐劳,是个工作狂。1925年,他在广州工作时,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和陈延年、毛泽东、周恩来被大家誉为“四个特别忙的人”。为了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他不辞辛劳,辗转奔走,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评价张太雷的吃苦耐劳时说:“他在党里历次担任负责工作,他的坚决和耐苦是一般同志所知道的。”⑨

恽代英在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期间,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即使患眼疾,也不放弃写作,五年里共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恽代英和利群书社的同仁过着简朴的生活,粗菜淡饭,他却把《阶级争斗》一书的译稿费400元捐献给书社。在广州起义失败后,恽代英没有丧失信心和斗志,他对周围的人说:“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经得住挫折,不承认失败的人,才有再战的勇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一定要从中学到东西。”他不畏艰险,继续战斗。

八、严于律己,真情待人的尚德儒雅精神

“常州三杰”都是知识分子,都当过校长和教员,他们博学多才,品位高雅,都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谦逊自律,处世低调,胸襟宽广,坦诚待人,具有知识分子特有的尚德儒雅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挨批挨整,泰然处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无怨无悔,坚持默默为党工作,显示了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和高风亮节。1930年春,以米夫为校长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清党委员会召开秘密会议,认为中国学生中,长期存在着一个托洛茨基的小组织,而中共代表团对此一直采取放任和支持态度。米夫指责瞿秋白坚持分裂活动,并解除了瞿秋白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职务。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等人诬陷和打击瞿秋白,解除了他的中央领导职务,并把他排挤出中央领导核心。对此,瞿秋白没有气馁,坚持为党工作,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文化战线活动,与鲁迅并肩战斗,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样,1930年4月恽代英受到李立三的打击报复,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调任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恽代英仍以党的事业为重,不计恩怨,不畏艰险,走到一线组织发动工人运动。

二是对待挫折,善于反思,开展自我批评,显示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在党的“六大”上,瞿秋白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在讨论中代表们批判了党的领导机关所犯的右倾错误,以及“左”倾盲动错误。瞿秋白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作了自我批评,开创了党内领导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瞿秋白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中,他那委婉低沉的话语格调,残酷的自贬和无情的自责,成为该文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令人回味沉思。恽代英反思:“在广州暴动中,没有将权力交给工会去做许多事情,所以没有能将全广州的工人、店员与一般贫民发动起来,这实际是一个错误。”⑩

三是对待同志同甘共苦,体谅关爱,显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在苏区期间,为了给瞿秋白抱病的身体增加营养,邓颖超亲自烙糖饼送给他吃,他却舍不得吃,送请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同志品尝,“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瞿秋白在长征前夕,把自己的好马换给徐特立,让自己身强力壮的马夫也一起去。张太雷乐于助人,情操高尚。周恩来赞扬恽代英“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四是对待爱情,相濡以沫,情痴意切,显示了共产党人的人文情怀。瞿秋白与杨之华在上海的地下斗争中同生死、共命运,被称为“秋之白华”,成就了一段超凡脱俗的红色情缘。张太雷鼓励陆静华要多读书,学习刺绣、图画,做一个多才多艺的独立女子。恽代英与沈葆秀的婚姻更是典型,从父母包办到真诚相爱,再到“葆秀忠仆”、“永鳏痴郎”十年不娶。后与沈葆秀的妹妹沈葆英结婚,成为一对恩爱有加的革命夫妻。

三杰精神的形成,有其直接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必然性。第一是受十月革命的积极影响,苏俄革命的成功,给苦苦寻求中国革命道路的知识分子展示了一条新路,俄国革命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瞿秋白、张太雷早期的革命活动与苏俄和共产国际有紧密的关系。第二是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辛亥革命与常州有不解之缘,有一批常州人投身辛亥革命,时任省常中校长的屠元博就积极宣传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常州三杰”都欢欣鼓舞,迫不及待地剪掉了辫发。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受到进步思想的教育和熏陶,逐步形成民主进步的思想。第三是与常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的联系。常州作为千年读书地,人杰地灵,“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吴文化培养了常州人重礼重文,争先尚德的文化底蕴。第四是“常州三杰”自身的努力,他们天资聪明,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不仅作为热血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而且一举成为领导成员、青年领袖,三杰精神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铸就的。

三杰精神是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共有的理论素养、思想品德、博学才华、优良作风、精神风范、人文情怀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三杰精神的内在关键是:胸怀抱负、志向远大的时代弄潮精神,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是三杰精神的灵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三杰精神的精髓;博览群书、追求真理的求知探索精神是三杰精神的核心;组织工农、武装斗争的实践创新精神,宣传鼓动、发动民众的革命鼓与呼精神,是三杰精神的重大亮点;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严于律己、真情待人的尚德儒雅精神是三杰精神的显著特色;坚信马列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三杰精神的精神实质。

躯壳会死,精神永存。毛泽东评价瞿秋白:“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方面保存下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林伯渠评价恽代英:“伟大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中国共产党最卓越的领导者代英同志精神不死。”三杰精神虽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现在是和平建设年代,尽管时代不同了,条件变化了,但三杰精神没有过时。我们现在从事的事业是当年革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发展阶段不同、历史任务不同,但历史使命相同,就三杰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来说,她跨越时间限制,也跨越地域限制,是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我们今天仍需要弘扬那种理想信念、思想品质、精神风范和人文情怀,使三杰精神成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鼓舞我们去夺取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力量源泉,从而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当代价值,为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

注释:

①1999年1月29日中共中央领导在纪念瞿秋白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②199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纪念张太雷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评价。

③⑤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03页,第39页。

④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6页。

⑥⑩郝赫:《恽代英(年谱新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60页,第151-152页。

⑦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77页。

⑧汪云生、尤国珍:《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之最新进展》,《江南一燕》第9期,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主办,2011年3月25日,第2页。

⑨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6页。

猜你喜欢
张太雷三杰恽代英
《感咏吴孟超院士》等科技组诗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1992—2022年张太雷研究综述
三天两夜
张太雷研究的发展阶段与未来趋向
培养“硅谷三杰” 她是美国最酷、最美的母亲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唐三杰
恽代英的两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