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唇音韵字开合在金元时期的演变

2011-04-02 07:40张平忠
城市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中古五音音韵

张平忠

按照学界通行的观点,开合口的定义为:韵母中带[u]介音或主要元音为[u]的即为合口呼,其余的则为开口呼。

一、中古时期唇音韵字的开合情况

张麟之刊行的《韵镜》和郑樵撰作的《通志·七音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反映了《切韵》一系韵书所代表的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两者都为四十三图,都按开合分列,各图所列韵字十分接近,中古唇音韵字的开合口情况在这两种韵图里有着具体的表现。但这两种韵图因编者不同,更有后人的不断增删修改,使得两者在大同之下还有小异。如《韵镜》内转第二、外转第三、内转第四、内转第十二等四图兼标开合,《七音略》则无此兼标现象;《韵镜》外转第二十六合、内转第二十七合、内转第三十八合、外转第四十合等四图与《七音略》开合(轻重)标示不同。另外,《韵镜》内转第一、内转第十一两图虽然开合标注与《七音略》相同,但历来学界对其开合属性争议较大。要辨清中古时期唇音韵字的开合情况,需先解决以上分歧与争议。在这里,我们以永禄本《韵镜》和至治本《通志·七音略》为比较蓝本,参考历代诸音韵学家的意见,特别是杨军[1]和陈广忠[2]在此问题上作出的研究成果,来逐一校正各图韵字的开合,从而厘清中古唇音韵字的开合情况。根据比较分析,中古206韵中唇音韵字开合口分布情况具体如下:

开口韵:江支脂齐祭泰真寒山先爻豪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谈盐添衔

合口韵:东冬锺微虞模灰废文元魂桓删戈凡

开合兼有韵:佳皆仙

二、金元时期唇音韵字的开合情况

中古语音发展到金元时期,语音状况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代表该时期语音系统的音韵资料主要有韩道昭的《改并五音集韵》和刘鉴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下称《指南》)。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是对荆璞《五音集韵》的改造和重新编纂,他做了大量的增、改、并工作,将206韵合并为160韵,使其更加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因其影响大,逐步取代了荆书,后人直接称其为《五音集韵》(下称《五音》)。刘鉴《指南》比韩道昭《五音》晚出一百多年。《指南》是按韩道昭的《五音》来编制的,两者一源一流,互为体用,系统极为一致。但《五音》的刊行与《指南》的成书时隔百年,其间语音自有演变;且韵书转为韵图也须因图制宜,不无变动,因而,两者在大同之下也有小异。我们正可对它们的异同进行分析,更好地研究金元时期唇音的开合口变化情况。这里,我们以《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和台北艺文印书馆《等韵五种》中的明弘治九年思宜重刊本《指南》为底本,并参考忌浮的《校订五音集韵》,逐摄逐韵对金元时期唇音韵字的开合变化进行分析。

通摄:《五音》通摄包括上平第一的东冬锺,上声第七的董肿,去声第十的送宋用和入声第十三的屋沃烛。《指南》通摄列第一图“通摄内一局门”。在唇音开合口上,《五音》和《指南》一致,此摄都为合口,与中古相比,没有发生开合口的变化。

江摄:《五音》江摄包括上平第一的江,上声第七的讲,去声第十的绛和入声第十三的觉。《指南》江摄列第二图“江摄外一”。此摄两者各小韵字完全相同。在开合口方面,《五音》江摄为独韵,不分开合;《指南》却于江摄图前注明“见帮晓喻属开,知照来日属合”,首创开合同图的先例,将喉牙唇音归开口,舌齿音归合口。《指南》这种对开合口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在宋代的《四声等子》中,江摄的开合口情况就已如此了。在唇音开合口上,此时与中古相比,没有发生开合口的变化。

止摄:《五音》止摄包括上平第一的脂微,上声第七的旨尾,去声第十的至未。《指南》则列第三图“止摄内二开口呼”和第四图“止摄内二合口呼”。在开合口方面,《五音》与《指南》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指南》对开口图中六个唇音字“陂糜彼㱟被美”另注合口呼。李新魁认为,这种现象应该与重纽有关。他说:“重纽的B类字,不论是它们的切语或现代某些方言的读音,往往与‘合口’发生牵涉。”[3]即指许多重纽的B类字往往有合口的又音,或以合口字为反切下字。如陂,《广韵》彼为切;彼,《广韵》甫委切等。这些开合混用的B类字多为唇音字,它们本属开口,又多用合口字为切下字,表明这些开口字有读为合口的可能。除此之外,与中古相比,此摄唇音没有发生开合口的变化。

遇摄:《五音》遇摄包括上平第二的鱼虞模,上声第七的语 姥,去声第十的御遇暮。《指南》遇摄列第五图“遇摄内三独韵局门”。《广韵》规定遇摄鱼韵平去声独用,虞模同用,上声语姥同用。《五音》鱼独用,虞模同用;《指南》则据实际语音将鱼虞合并。在唇音开合口方面,此摄《五音》与《指南》一致,都为独韵,属合口,与中古相比,没有发生变化。

蟹摄:《五音》蟹摄包括上平第二的齐皆灰 ,上声第七的荠骇贿海,去声第十的霁祭泰怪队代废。《指南》蟹摄列第六图“蟹摄外二开口呼广门”和第七图“蟹摄外二合口呼广门”。

臻摄:《五音》臻摄包括中平第三的真谆文殷痕魂元,上声第八的轸准吻隐狠混阮,去声第十一的震 问 恨愿,入声第十四的质术物迄没月。《指南》臻摄列第八图“臻摄外三开口呼通门”和第九图“臻摄外三合口呼通门”。在唇音开合口方面,《五音》与《指南》此摄各韵类开合区分一致,与中古相比,没有发生开合口的变化。

山摄:《五音》山摄包括中平第四的寒桓山仙,上声第八的旱缓产 ,去声第十一的翰换谏线,入声第十四的曷末辖薛。《指南》山摄列第十图“山摄外四开口呼广门”和第十一图“山摄外四合口呼广门”。在唇音开合口方面,《五音》、《指南》此摄各韵类开合区分一致。与中古相比,“慢 拔变卞”等唇音小韵由合口变成了开口,“扮褊缅”等唇音小韵由开口变成了合口,“扮”又重见于开口。

效摄:《五音》效摄包括中平第四的宵肴豪,上声第八的小巧皓,去声第十一的笑效号。《指南》效摄列于第十二图“效摄外五独韵广门”。在唇音开合口方面,《五音》、《指南》此摄都为独韵,属开口,与中古相比,没有发生开合口的变化。

果、假摄:《五音》果摄包括中平第四的歌戈,上声第八的哿果,去声第十一的个过;假摄包括中平第四的麻,上声第八的马,去声第十一的 。《指南》将果、假合并,再分开合两图,分别是第十三图“果摄内四假摄外六狭门”和第十四图“果摄内四假摄外六合口呼”。在唇音开合口方面,《五音》、《指南》此二摄各韵类开合区分一致,与中古相比,没有发生开合口的变化。

宕摄:《五音》宕摄包括下平第五的阳唐,上声第九的养荡,去声第十二的漾宕,入声第十五的药铎。《指南》宕摄则列于第十五图“宕摄内五开口呼局门”和第十六图“宕摄内五合口呼局门”。在唇音开合口方面,《五音》、《指南》对本摄各韵类开合区分一致,与中古相比,“帮傍螃 ”等唇音小韵由开口变成了合口。

梗摄:《五音》梗摄包括下平第五的庚清青,上声第九的梗静迥,去声第十二的诤劲径,入声第十五的陌昔锡。《指南》梗摄列于第十九图“梗摄外七开口呼广门”和第二十图“梗摄外七合口呼广门”。在唇音开合口方面,《五音》《指南》对本摄各韵类开合的区分一致,与中古相比,“丙皿”等唇音小韵由开口变成了合口。

曾摄:《五音》曾摄包括下平第五的蒸登,上声第九的拯等,去声第十二的证嶝,入声第十五的职德。《指南》曾摄列于第十七图“曾摄内六开口呼局门”和第十八图“曾摄内六合口呼局门”。在开合口方面,《五音》、《指南》对本摄各韵类开合的区分一致,与中古相比,“逼 愎”等唇音小韵由开口变成了合口。

流摄:《五音》流摄包括下平第六的尤侯,上声第九的有厚,去声第十二的宥候。《指南》流摄列第二十一图“流摄内七独韵狭门”。在唇音开合口方面,《五音》、《指南》流摄都为独韵,除《指南》误配通摄入声外,两者都为开口,与中古一样。

深摄:《五音》深摄包括下平第六的侵韵,上声第九的寝韵,去声第十二的沁韵,入声第十五的缉韵。《指南》深摄列于第二十二图“深摄内八独韵狭门”。此摄《五音》《指南》都为独韵,属开口,与中古一样。

咸摄:《五音》咸摄包括下平第六的覃盐咸凡,上声第九的感琰 范,去声第十二的勘艳陷梵,入声第十五的合叶洽乏。《指南》咸摄列于第二十三图“咸摄外八独韵狭门”和第二十四图“咸摄外八狭门”。在唇音开合口方面,此摄《五音》不分开合,为独韵;《指南》也注明独韵,但于覃咸盐韵所在图后标“合口呼”,凡韵所在图又未标开合。对此,唐作藩认为此摄《指南》图后标合口“可能是指收尾说的”。[4]因此,此摄为独韵,属开口。与中古相比,凡韵全部韵字都发生了由合口向开口的转变。中古合口三等凡韵舒声为[ǐwɐm],入声为[ǐwɐp],发展到金元时,凡韵的合口介音丢失,与严盐添韵合并,变成开口细音[iɛm]、[iɛp]。

三、开合的演变

通过对以上四种音韵资料唇音韵字的逐个对比辨析,我们发现,从中古到金元时期,发生开合变化的唇音韵字具体有以下这些:

(一)合口变为开口

蟹摄 明母二等:卖(去)[佳]

山摄 滂母二等: (入)[删];并母二等:拔(入)[删];明母二等:慢(去)(入)[删];帮母三等:变(去)[仙];并母三等:卞(去)[仙];

咸摄 凡韵三等全部非组字

(二)开口变为合口

止摄 帮母三等:陂(平)彼(上)[支];滂母三等:㱟(上)[支];并母三等:被(上)[支];明母三等:糜(平)[支],美(上)[脂]

山摄 帮母二等:扮(去)[山](开口重见);帮母重四:褊(上)[仙];明母重四:缅(上)[仙]

宕摄 帮母一等:帮(平)螃(去)[唐];滂母一等:

(去)[唐];并母一等:傍(平)[唐]

曾摄 帮母三等:逼(入)[蒸];滂母三等: (入)[蒸];并母三等:愎(入)[蒸];

梗摄 帮母三等:丙(上)[清];明母三等:皿(上)[庚]

学界对唇音韵字的开合区分,历来争议较多。在《切韵》音系中,唇音韵字既可用开口韵字作反切下字,也可用合口韵字作反切下字;唇音韵字既可作开口韵字的反切下字,也可作合口韵字的反切下字。因此,高本汉以后的音韵学家,有很多认为唇音韵字不存在开合口的对立,甚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学界对部分唇音韵字的开合界定也还有分歧之处,比如“波、坡、摸、佛”等,有主张拼作“bo、po、mo、fo”的,也有主张拼作“buo、puo、muo、fuo”的。[5]我们认为:在实际语音中,韵母属开属合,应该是明确的,不是开口就是合口,反之亦然,没有哪个韵母可以是既开又合或不开不合的;众学者主张唇音韵字没有开合口的对立应该主要是就声母而言的,在听觉上,开口韵受唇音声母的影响会带上一些合口的特征,合口韵在唇音声母的掩盖下介音[u]不会显得那么突出,因而给开合口的辨别带来困难;实际情况中,唇音韵的开合,也跟牙、齿、喉、舌音各韵的开合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韵部的分合、声母的影响、入声的演变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开合的变化,如上所列中古至金元发生开合变化的唇音韵字中,凡韵字就是在与严盐添韵合并后由合口变成开口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1] 杨军.《韵镜》所标“开合”及相关问题再研究[J].古汉语研究, 2005(2):44-49 .

[2] 陈广忠.韵镜通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119-122.

[3] 李新魁.中古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100.

[4] 唐作藩.《四声等子》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 1989:212.

[5] 王贵生.bo、po、mo、fo 是开口呼还是合口呼[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3):43-48 .

猜你喜欢
中古五音音韵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中药结合五音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体会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新出文献与中古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