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一说——日语词源卡片(8)

2011-04-03 00:08北京外国语大学陶振孝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肉末明治维新竹签

北京外国语大学 陶振孝

コロッケ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把从欧美传来的炸肉饼加以改造,变成了日本风味的「コロッケ」,即肉末土豆炸饼。其做法是把事先加工过的肉末、蔬菜等和土豆泥合在一起,团成鸭蛋大小的饼状,再沾上面包屑放到油锅里去炸。

明治维新时,日本城镇的西洋食品店都能看到这种食品。1900年还流行这样的歌,歌中唱道:「今日もコロッケ、明日もコロッケ、これじゃ年がら年中コロッケ…/今天吃炸土豆饼,明天也吃炸土豆饼,一年到头都吃炸土豆饼……」。

「コロッケ」是从法语的「クロケット(Croquette′)」或者英语的“Croquette”讹化而来。当然英语也是缘于法语。在法语中先有表示拟声的“Croc”,后来演变为表示酥脆的动词「Croquert/ポリポリ食べる」,如果把“Croquette”直接译成日语的话,就是「ポリポリッコ」「ポリポリちゃん」。

据说从明治时期到大正时期,高中女校在烹调课上要教「コロッケ」的做法。但在当时还是上等的菜肴。到了昭和时期,「コロッケ」逐渐得到普及,很快成为家庭主妇常做的一道菜。

——吉田金彦編『衣食住語源辞典』p131東京堂

蒲焼

「蒲焼(かばやき)」是把鳗鱼或者泥鳅从脊背剖开弄成片状,插上竹签,沾上调料汁放在炭火上烤,这样做出的就是「蒲焼/烤鳗鱼」。然而这里的「蒲」则因是烤出的形状和颜色如同植物蒲棒而得名。今天在日本乡下还遗留着这种烤法。据说这种烤法可以上溯至江户时代;还有一种说法是烤后的鱼皮很像桦树皮,桦树在日本说成「かば」,故为「かばやき」。不过,一般均取前一种说法。因日本的『近世事物考(きんせいじぶつこう)』中有这样的记载:「昔は鰻を長きまま丸で、くしに竪にさして、塩を付き焼きたるなり、その形、川辺などにはえたる、蒲の花の形によく似たるゆえに、かまやきとはいいしなり。/从前把鳗鱼整条用竹签竖着串上,沾上盐放在火上烤,其形状如河边生长的蒲草花,故称『蒲焼』。」还要说明一点,日语的ma音和ba音这两个辅音常交替,古时称「かまやき」,现称「かばやき」,是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菜肴。不仅品尝时美味可口,就是在烧烤时也飘香四溢。人称「天下一品(てんかいっぴん)/天下第一美味」。

——角川文庫『言葉の豆辞典』第一集p9

猜你喜欢
肉末明治维新竹签
竹签,算筹
会“动”的竹签
Recettes chinoises
太棒了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一十三) 日本明治维新
竹签陀螺站起来
竹签陀螺站起来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以“明治维新”为例
阅读理解
明治维新前西方军事思想在日本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