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自主公益行为参与现状

2011-04-03 02:07◎陆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公益玉米

◎陆 霓

我国青少年自主公益行为参与现状

◎陆 霓

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日益多元,青少年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我国首个青少年群体自发组织的公益团体玉米基金为例,通过方便取样、定量研究的方式,探索青少年自主从事公益行为的参与现状,以做出展现和预测,了解青少年对公益的认知和行动,并思考这种模式的利弊,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青少年在公益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 自主 公益 参与 玉米基金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随着中国公益事业的日渐丰满,各种力量越发多元。在这其中有一支力量在飞速成长,他们或许还有些稚嫩的声音但越来越占有重要的话语权,他们就是青少年,由“接班人”日益成长为一群实实在在的、正在做事的重要参与者。在现今的公益事业中,青少年既是受益者,又是实施者。他们既是接受关爱的对象,他们也会参与志愿服务时为别人解决困难。在各种与公益相关的峰会、论坛、讲座、课堂、项目中,青少年的上座率越来越高,其中有一个基金会尤其夺人眼球——玉米基金。玉米基金是在李宇春的支持和众多玉米的建议下,2006年设立的我国第一个由歌迷捐设和命名的专项基金。①这是玉米的爱心创造,也是中国红基会的公益创新,最重要的这是首次青少年自发地有组织地集体登上公益舞台,表达他们对公益的声音,实现他们的公益构想。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些青少年积极参与公益呢?是对偶像的崇拜与支持,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还是自身公益愿望的实现?本文通过对玉米们的访谈和问卷调查,逐步认识这个群体对公益的认知和行动,借以思考青少年群体自主公益行为参与现状,以及反思如何更好地推动青少年群体在公益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对于青少年公益、志愿参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志愿者这一群体的行为动机分析的研究,针对青少年的参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动机分析的角度单一化。其中《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②是我国目前第一份针对青少年的以公益为主题的全国性调查报告,呈现以下结论:(1)超过九成的青少年认为参与公益活动是其责任和义务。(2)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年龄越小,积极性越高。(3)青少年对国家和社会的公益状况有自己的思考。(4)惯常认为的社会鼓励不足,国家相关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政策不完善等不足,只占10%。

自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届大会提交第一份关于青年问题的综合报告以来,青少年作为一个相对整齐一致的社会群体,正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6年联合国大会第50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世界青年事务部长级会议上各国政府代表又通过了《关于青年政策和方案的里斯本宣言》,这两个文件代表着某种国际性青少年政策的出现并且已经超越了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层次,形成全球社会及各合法组织共同采取专门的统一立场与措施,以解决青少年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格局。③

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英国和美国以及其他社会福利高度发达的国家,并无专门的青年政策及其行政部门。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些国家整体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较为完善,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个人生命全过程的集体保护机制相当健全,所以无需另有一套单独的政策来处理青少年的问题和需要。

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或新兴的发达国家看,东亚几个新崛起的经济成长强势区域的政府,在国际行动的推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建立与推行明确及专门的青年政策,并且付诸更切实有效的实际行动。韩国青少年参与政策目标:主张提高青少年生活质量,培养健全的民主社会的公民意识,以增进青少年权益和扩大自由参与的机会;确立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以文化和体育为中心的修炼项目为重点推进的课题;制定为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韩国政府确立青少年的参与政策改革的基本方向;从“管理为基础的教育”转变为“自由参与为基础的引导”的青少年参与政策。④日本青少年参与政策中青少年健康培养事业的政策内容更是突出了青少年参与的特色,即对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学习班、讲座,对青少年团体指导者的进修,对志愿者活动的振兴事业,对体验自然生活的活动和母亲俱乐部的活动予以支持。⑤

通过对各国的相关政策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政府在制定青少年政策的过程中,不仅把青少年看作未来的主导者,而且把青少年看作是当今社会的重要成员,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青少年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培养健全的公民意识和主导21世纪社会的素质与能力。而我国在这方面呈现出空白的状态,亟待思考和开发。

二、我国青少年对参与自主公益行为的认识

为了准确地了解玉米参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和现状,全面评估分析青少年自发参与公益活动的行为,促进国家社会青少年参与公益权政策发展,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进行。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公益活动参与者个人实际行为的测量(包括玉米公益活动参与的动机、方式、规模、频率、个人感受(参与过程的具体情况,遇到困难的解决方式等);(2)公益活动参与者个人对公益行为的期望(包括期望的公益行为方式、期望何种政策支持、对玉米基金的期望、对隐性相关政策的了解等);(3)公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政策问题(包括基金成立方、管理政策(捐款和资金)、组织的支持、青少年群体的参与政策等)。研究对象通过方便取样获得,问卷通过互联网发放,群邮件邀请玉米QQ群内成员作答。共计发放140份,有效回收率为68.571%。问卷结果通过EXCEL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一)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有多种动力

针对“玉米为什么参加活动”,各选项的百分比分别为:“热心公益”占49%,“支持春春”占34%,“受其他人号召”9%,“玉米都应该参加”占8%。在有效选项中,占比率最大的是“热心公益”选项,说明玉米个人对公益的热情是主要动力,虽然来自偶像的动力也是歌迷积极参与公益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也说明玉米的公益行为并非盲目的偶像崇拜和从众行为,而是有着自身奉献愿望满足需要的。同时,受访者对各个选项的选择都有覆盖,可见玉米参加基金活动的原因不唯一,通常有多种动力。

(二)方式多元且符合青少年群体自身特点

问卷呈现出青少年的参与方式为捐款占43%,参加义卖占22%,义工服务占18%,参与宣传占17%。整体来说参与方式呈现多样化,并且具有较强的集群性和活动性,体现了青少年喜欢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活力的活动的特点。同时,就参与方式占总体比率最大的捐款来看,玉米最近两个月捐款数额的选择情况为捐0元占12%,捐小于50元的占40%,捐51~100元占20%,捐101~500元占28%,可见玉米捐款数额并不大,这与青少年的身份特点——经济不独立或经济实力薄弱相符。青少年在参与公益活动时“出力”较“出钱”的更多。

(三)途径广泛更为方便快捷且覆盖面广

玉米在参加玉米基金会的活动时,所选情况为通过网络参与公益占63%,通过手机短信参与占23%,通过活动现场参与占10%,仅仅收看电视报道占4%。这说明网络是玉米参与公益活动的最广泛平台,网络和其他传统媒介相比,覆盖面广,参与方便,互动性强,信息传播快捷,作为一种明显的趋势,可能将成为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首选途径和主要平台。同时,对于玉米参与活动的时间,选择看情况的占60%,选周末参与占27%,选随时参与占11%,在工作日参与占2%;而对于玉米基金举办的活动,玉米选择参加的频率为“只要有活动,几乎都参加 ”占7% ,选“根据活动情况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加”占81%,选“只有具体关于春春的,才参加”,占4%,选“没什么具体标准,偶尔会参加一下”,占8%,也间接反映了由于网络的使用不受到太多条件限制,所以青少年玉米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和频率比较有弹性,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公益主题参与公益活动。

(四)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自主性强重在“参与”

当提问到参加过的玉米爱心基金的公益活动多是怎么发起的,青少年的选择是“玉米自发组织”占65%,“基金会发起”占17%,“李宇春号召”占9%,“参与政府倡导的活动”占9%,结果说明,玉米自发组织的公益活动,占最大比重。虽然玉米基金由李宇春发起并代言,但其公益活动并非只是跟随成人组织的脚步,简单参与他们的活动,而主要由玉米在经历某些事件,如天灾人祸,急需社会广泛支援的事件下有了自己的想法,从而发起号召自发组织的;但同时我们也可发现,玉米们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多是“参与”而非“管理”,参与者参与到公益活动中的身份为“匿名的玉米”占61%,志愿者占39%,而组织者确是0%。玉米的公益行为虽然积极,但多以匿名身份出现,并且从未担任过组织者,由此可见,青少年在玉米基金公益活动中虽已成为最主要的参与者,但由青少年独立组织领导的情况并不多见,还不能成为“中流砥柱”的力量。

(五)公益行为具有依赖性和限制性

玉米的亲人朋友对玉米公益行为的支持对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决定他们活动的顺利与否,甚至决定了他们能否坚持下去。玉米家人朋友给予的支持中,给予资金支持占21%,给予精神鼓励占51%,陪同玉米加入公益行动占18%,没有什么支持占10%。而在谈到玉米在参与玉米爱心基金的公益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个人财力不足是最大的限制,占61%,其次是个人组织能力有限33%,以及来自社会舆论压力占6%这和前面提到的青少年的身份特点——经济不独立或经济实力薄弱一致,青少年自身存在的各种限制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放开手脚完全实现自己的公益设想,只能在相对有限的范围内,在成人的“监督”下进行。

(六)倾向“独立自主”地实现自己的公益创想

当问到“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您最倾向于向谁求助”时,55%的玉米选择向其他玉米寻求支持,28%选择向玉米基金或者玉米粉丝团求助,只有很少部分的人会选择求助亲戚或者朋友(13%)或媒体(5%)。一方面,这显示青少年在参与公益活动中群体内部有较为强大的相互支持系统,在遇到困难时多会相互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青少年“好胜好强”的心态,遇到困难希望能自己解决,实现自己的公益创想,而非依赖成人世界,与成人的力量在公益活动的互动并不多,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不难看到青少年对自主公益行为的渴望——不受约束,独立自主。

(七)青少年对自己参与了的公益活动关注度高

玉米们常会交流玉米基金的各个方面,他们讨论玉米基金对捐款的用途占26%,玉米基金组织的公益活动的相关具体事项占36%,李宇春代表玉米基金的公众活动占19%,一般很少讨论玉米基金只有19%。同时,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玉米爱心基金募集钱款的使用情况,26%的玉米会关注玉米基金的网站,46%的玉米关注基金在媒体网络上的公开说明,25%的玉米会和其他玉米交流,还有3%的玉米会主动打电话询问。这些都说明玉米们对自己参与的基金会交流内容涵盖广泛,他们有强烈的认同感,感到自己是基金会的一份子,是“股东”,他们关心自己的爱心流向,要求透明公开,把钱用在合理的地方。

(八)青少年希望自己的公益行为得到专业的管理和政策的支持

青少年明白自己的公益行为不是自娱自乐,而是应该立足于现实意义的,问卷结果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公益行动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以及科学指导,尤其是专业的管理和政策的支持。如玉米们期望玉米基金的管理者主要是红十字会专业管理人员(88%),大大超过选择玉米中的社会精英(5%),玉米自选的领袖(5%)。这与当前实际情况相符,说明玉米既希望玉米基金受到专业的管理,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一支基金;在对国家、政策关于青少年公益参与政策的看法中,觉得国家政策仍是他们强有力的后盾,在玉米基金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65%),在政策期待方面,希望加强社会对青少年基金会的认可(73%),政府应该在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方面起到扶助和支持作用,例如制定相关政策(69%),对具体政策措施希望制定有关青少年公平参与权和基金会完善管理机制的政策(46%),同时,面对当前许多公益活动节在中国遍地开花,玉米们认为很兴奋,相信会给玉米基金的发展和玉米带来新的发展和激励(58%)。

三、对我国青少年自主公益行为参与现状的反思

通过玉米基金会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当前的中国青少年对于公益事业有着强烈的热情和参与愿望,并且有一定能力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青少年希望自己能在各种公益活动中参与领导和组织,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当前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对于自己活动范围的模糊,使得他们没能放开手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而青少年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公益活动,是大势所趋,对于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青少年的公益行为需要一个完善的政策支持,使其公益参与深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最大化。青少年资助公益行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渴望和对国家政策保障的期待很高。因此,结合青少年的公益行为分析,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国内各种公益组织可以针对青少年的特点,专门设置“青少年部”或设计征集青少年参与的活动项目,甚至邀请青少年参与组织运作和管理,有指导有计划地加强青少年介入公益行动。青少年的想法创新而有活力,他们的视角也能关注到许多成年人可能忽视或想不到的部分。因此,应有计划地给青少年赋权,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权力和机会,让他们作为年轻的力量带给我国的公益事业新鲜的生机与活力。青少年大多出于学校中,与社会连接不强。因此,要创造条件加强青少年与社会的连接,一方面连接有需要帮助的人,一方面联系能提供帮助的人,让青少年在其中能够全面地看到并思考社会公益行动的多元性,能够合理整合资源,给予彼此相互支持,实现慈善的梦想。

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公益项目,反映青少年的呼声,贴合青少年的需要,能够让青少年力所能及地在其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对青少年积极参与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些项目可以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选取青少年感兴趣的主题,从而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正确的、指导性的理念对于青少年公益的普及和倡导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贴合青少年特点,提出有吸引力的、有导向性的公益理念,如“我的公益我做主”、“我是公益小先锋”,等等,能更普及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认识,激发青少年参与的热情。 从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层面保障青少年参与公益的权利,规定青少年的活动范围,既能保障青少年参与公益事业的权利,也能规范青少年合法合理地活动,使其不会受到忽略,也不会过分偏激,同时,这种从国家层面的保障和倡议,对青少年的激励作用更是非同一般。

①“玉米爱心基金”官方网站http://yumi.crcf.org.cn/.

②课题组.现状与评价:中国青少年政策研究报告[续][J].中国青年研究,2001(2).

③课题组.青少年政策发展研究的国际背景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1).

④申铉泽.面向21世纪的韩国青少年政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1).

⑤架培琴.日本的青少年政策[D].域外风,1999(2).

责任编辑 许 臻

C913.5

A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公益玉米
公益活动证书
收玉米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公益
公益
公益
我的玉米送给你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