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存训练的挫折教育价值分析

2011-04-03 02:07许傲雪浙江师范大学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挫折诚信

◎许傲雪(浙江师范大学)

一、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

(一)挫折教育的实施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六大明确地提出了新世纪教育的目标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也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①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已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该《意见》第9条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挫折教育增强了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挫折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预防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大学期间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面对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问题时,心理冲突频繁发生。尤其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胜出,几乎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家长过分的保护、学校对应试的过分重视,使得这些学生的生活经历十分简单,这样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脆弱、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能力的后果。进入大学后,学习、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小小挫折都能够使大学生难以承受,以至于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等过激行为。

挫折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列入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计划之中(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挫折教育通过教授学生认识挫折,学会应对挫折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承受挫折,化解各种心理冲突,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有效控制自身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目的。挫折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弥补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足。

(三)挫折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且迅速的变化。中国已经步入了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学生们将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同时也充满危机的社会。国家、社会的发展都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够迅速适应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但是,目前还有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具备应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当代大学生都是经过高考“残酷”洗礼之后,才得以进入大学,而十年寒窗苦读则使得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单一,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进而导致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大一是心理问题发生较为集中的一个时段,而其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大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所导致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之不足,可见一斑。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挫折造成的学生在情绪、人格、人际关系等反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③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挫折教育一方面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则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丰富自身的经历,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生存训练的挫折教育价值分析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举办了“都市生存训练”的实践活动。作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创业教育新方式的大学生生存训练,是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新载体。同时,生存训练也具备极大的挫折教育价值,能够弥补传统挫折教育的不足。

(一)生存训练具有转变观念、强化意识的作用

据近年来各种不同规模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着严重的知行脱节的现象。一面是满脑子装着空洞抽象的有关理论概念,一面却是对自身文明素质的下降和不道德行为熟视无睹。有些学生甚至知法犯法,学纪不守纪,没有将学到的相关理论转化为良好的个人素养。自律能力差、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诚信等现象较为常见。生存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将大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大学生自身的亲身经历,弥补传统挫折教育中理论过多、实践不足的缺陷。生存训练过程中,大学生以主动的学习态度代替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模式,在艰苦的求职和就职等真实经验的作用下,真切地体会到生存的不易,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信念,进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妥善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正确对待坎坷和挫折,增强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最终战胜挫折。

生存训练增强了大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当今大学生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具有自我意识过强、追求自我、突出自我、实现自我的个人主义倾向。因此,他们总是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考虑他人的看法与感受。生存训练要求参与的大学生以5-6人组队的形式进行生存。大学生协同合作,相互扶持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完成了一个个任务,也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出了许多火花。比如,一组参与生存的大学生就尝试以出售团队策划作为生存的主要方式,开创了生存训练的先河,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大学生们在生存训练的过程中,意识到只有学会谦虚、学会参与、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把个人积极地融入到各自的团队之中,从团队中汲取营养,从团队中获取力量,改善自己的工作,才能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生存训练是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一次良好的教育。④而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大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更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使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获得精神和物质上充分的支持,从而减少挫折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生存训练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生存训练,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从事各项工作,了解社会工种,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社会行为方式,把符合社会要求的观念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生活准则。同时,也让大学生明白自身的社会责任,并意识到个体想要在社会立足,必须对社会有所作为,以自身对社会的贡献来换取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认可。生存训练使大学生认识到了社会对人才的确切要求,明白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以及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而责任意识的增强则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正确认识挫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门被推开,灯亮了,赵集和小勺走进来。赵集看见驼子,一扬眉毛,满脸惊讶。小勺冷峻地盯住驼子。何良诸发现,黑暗里教父般的驼子,在灯光下,虚弱得摇摇晃晃,像个祭奠的纸人。

生存训练也让大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到社会各界对于诚信的强烈呼唤,诚信已成为了当代公民必备的一项重要品质。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其诚信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地通过各种教育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但目前的诚信教育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中的案例上,大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而生存训练弥补了这一不足。在生存训练中,许多大学生都得到了生动的“诚信教育课”:有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的诚信而保留了一份工作,得以继续生存;而有的大学生则因为自己的不诚信,拖累了其他的队员,甚至丢掉了得来不易的工作,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生存训练使大学生不再对诚信无动于衷,自己艰难的经历使他们领悟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促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诚信意识,树立积极的信念,从而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二)生存训练能够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教育都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尤其到了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学生们能够接触现实社会的机会很少,他们只能呆在“象牙塔”里读着“圣贤书”。与现实的脱节,使大学生在面对企业提出的各种针对能力的要求时无所适从。而缺少相应的社会经验,也使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有所不足,从而导致了就业中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生存训练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次“预演”。大学生们脱下了自身的光环,被置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与社会的互动,促进了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进而提高自身应对挫折的能力,同时也减少了挫折产生的几率。

生存训练促进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为了能在大城市中立足,生存队员们必须自谋职业,承受求职时遇到的一切挫折和困难。生存的强烈愿望和压力使大学生不得不正视社会现实,摆正自身的位置,及时重新定位。通过社会现实的衡量,大学生有机会审视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不再自视甚高,不再满足于通过学校的考试,或是获得英语四六级证书。生存训练的过程中,大学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学会了如何主动与他人建立信任,共同友好地相处与合作。有的大学生在校园里我行我素,以藐视权威为荣,结果却在生存训练中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关系而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同时,大学生也了解并遵从了各行各业的社会规范和风俗习惯,掌握了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锻炼了自身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适应能力,避免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适应不良而产生挫折心理。

生存训练也促进了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深化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学校里,大学生学习的仅仅是专业知识,他们很少有机会能进入到企事业单位中实践自身的专业能力。生存训练则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了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同时实践自身的专业能力,每个参与生存的大学生都努力寻找与自己专业符合的职业,发挥自身所长,体现自身价值。不仅如此,大学生还在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中发挥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工作绩效。比如,一位在保洁企业打工的大学生曾利用自己的数学几何知识,简化了清洁地板的步骤,大大提高了完成工作的效率,获得了老板的好评。生存训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并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正确认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从而回到学校后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地从大学学习中汲取养分,弥补缺陷,激发自身多方面的职业潜能,实现个体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价值。

(三)生存训练加快了大学生素质的提升

三、生存训练反思

作为人才培养和挫折教育的一种新模式,生存训练具有传统挫折教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挫折教育的缺陷。但不可否认,目前的生存训练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生存训练应该推广到整个大学生群体中,而不是只给部分学生“开小灶”。目前,生存训练还只是作为精英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生存训练的参与者都是经过笔试、面试、考察三道关从成千上万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仅仅局限于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或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而没有扩大到整个学生群体。但是鉴于生存训练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对高校挫折教育具有良好的弥补作用,学校应该考虑将这种教学形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后推广到整个学校,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受益。

生存训练自身所带有的情境性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生存训练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模拟,但是这种模拟却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以找工作为例,生存训练就像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为参与者设置了许多人为的障碍,如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社会关系、没有学历学位证书、工作时间短等,而学历学位证书等条件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求职是无法剥离的。那么生存训练这种强烈的情境性,是否会使一些参与者产生这样的想法呢:生存训练的15天并不是我自己真正的生活,我只要坚持过完这15天就行了。生存训练结束后,一切又故态复萌。虽然工作不是生存训练的主要目的,但也许主办方应该在设置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把这些可能影响结果的负面因素都考虑进去,使得生存训练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大学生带来更多的提高。

生存训练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导的针对性。由于人为设置了许多障碍,大学生在生存训练的过程中,只能找到一些依靠体力的简单工作,并没有很好地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以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生存数据来看,61名生存队员中,只有1/4的队员找到了与专业有一定联系的工作,其他队员还是以服务生、促销员等工作为主。生存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应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这样更有实效和现实指导意义。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着重培养其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控制能力,而不仅仅是做促销员或到餐馆等做杂工。学校在设置活动地点与环节时应该考虑到如何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

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http://www.lawtime.cn/zhishi/gdjyf/xiangguanfagui/2007042663931.html.

②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29949.htm,2009-10-28.

③王博.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④章剑锋,吕迎春.大学生社会生存训练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6).

■许傲雪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杀事件正在逐年增加,这些问题凸显出我国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已是刻不容缓。而大学生生存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具有极大的挫折教育价值,能够弥补传统挫折教育的不足。本文从大学生生存训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大学生生存训练的挫折教育价值,并指出目前生存训练所存在的不足。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挫折诚信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挫折使我更坚强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挫折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沙漠里的精灵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