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现状与家长期望之间矛盾的调查及分析

2011-04-03 12:19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幼儿

刘 苒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幼儿园教育现状与家长期望之间矛盾的调查及分析

刘 苒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如何正确开展幼儿教育,并积极协调处理好与家长期望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选取一所幼儿园里的教师与家长作为访谈对象,分析幼儿园教育与家长期望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关建议。

幼儿园;幼儿教育;家长期望

惟有从根部滋养,才能促成人们成长。若不能滋养人们的过去,则无法将他们领向未来。

——小马汀·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幼儿园是孩子们度过童年快乐时光的场所,对于孩子而言,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将会受益终身。科学最新成果阐明了儿童早期是人的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人的智力3/4是在进入小学以前形成的。然而,孩子们的天性是爱玩,因此,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既灌输孩子必要的基础知识,又不扼杀孩子爱玩耍爱游戏的天性,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几天前路过安徽省六安市某县城一所民办幼儿园时发现,幼儿园围墙外的墙壁上写着“会玩的孩子有未来”几个大字,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什么样的孩子有前途?孩子在幼儿园里究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掌握小学前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及生活能力,还是纯粹的做游戏、玩耍?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有什么样的期望?是类似于“托儿所”,还是开发幼儿早期智力?带着种种疑问,笔者随即对这所幼儿园的教育情况展开了调查研究。

一 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

幼儿园,也称作幼稚园或者蒙养园,是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情况下,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而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1]。

(二)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这是因为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尚处于朦朦胧胧的阶段,还不能分门别类地接受系统科学知识。所以,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表述: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2]。

(三)家长期望

从心理学角度,期望能够使人们个人行为目标动力系统出现变化,这种变化无论强弱,都将直接对其学习目标、生活计划等的定向起到某种调节作用[3]。作为社会人,家长对子女所产生的期望就是其对相当的社会角色产生的预期状态。也就是说,家长期望是家长对相关的特色角色领会和认同之后,进行了角色设定而采取的社会行为。这一行为既是对作为互动情境中“家长角色”的设定和建构,又是对子女进行角色社会化的过程。

根据以上研究,笔者提出自己对于家长期望的描述性定义,因为本文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的教育,所以本文中的家长期望特指幼儿园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里所接受到教育的期许和预见。每位家长都或高或低或多或少的对幼儿园教育抱有期望。在父母的期望之下,孩子应该怎样学,教师应该怎样教,教什么?又该如何协调家长期望和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就这些问题,笔者先后对某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了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

二 研究过程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选择安徽省六安市某县城一所优秀民办幼儿园作为观察对象,这个县城在六安市属于经济水平发展最好的县城。而这所幼儿园是按照省一级一类示范幼儿园标准兴建的一所大型花园式幼儿园,在该县城民办幼儿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容纳小中大各8个班,720名幼儿,是硬件设施等条件最好的一所幼儿园。笔者从这所幼儿园中选择两个班级(小班和大大班即学前班)为观察对象,参与观察这两个班级上课过程,并从中选择一位幼儿园教师(配班老师)做访谈对象。幼儿园一个班级中一般有三个教师:主班老师(班主任)、配班老师和保育老师。配班老师一般年纪较轻,主要负责教授孩子知识。另外,还随机从幼儿园学生的家长里抽取两位学生家长作为被访谈人,对他们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调查方法

1.观察法

笔者利用两天时间参与观察此幼儿园小班和大大班两个不同班级一天的生活安排,主要涉及课程安排。调查结果发现,小班学生年龄大多是3~4周岁,刚上幼儿园时间不久,很多孩子还不适应刚从家庭里父母的呵护下来到幼儿园这一相对陌生的场所,面对陌生的人群,因此小班教学基本是以游戏、玩耍为主要内容,侧重常规教育,比如培养孩子讲礼貌、讲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小班的幼儿教育还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情趣,在孩子午睡时播放安静悠扬的钢琴曲;还进行“旋动”教育,就是教孩子跟着音乐节奏拍拍手、动动脚等活动。

而在观察幼儿园一个大大班上课的时候,笔者发现,教师开始给孩子灌输各种基础知识,比如此幼儿园较有特色的“国学”教育,就是从中班开始教孩子背诵《三字经》、大班教背诵《弟子规》、大大班是《千字文》。孩子也开始拥有课本,还有作业。

2.访谈法

1)家长

中国家长对孩子幼儿园生活的关注不亚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笔者访谈的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明显抱有不同期望。其中一位家长希望幼儿园能多教孩子基础知识,经常向教师反映因为看到别的孩子在学习,会数数、认字、会说英语等等,于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游戏不能出成绩,所以强烈建议幼儿园教师要教授孩子在上小学前必备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一位家长则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没必要在这么小的时候就灌输他们还不能接受的知识,但这并不表示在培养孩子道德方面不予以重视,比如诚实、尊重老人等良好的性格品质。他认为这些远比灌输孩子多少知识要重要的多。对于孩子的教育期望,这位家长表示只要孩子开开心心,健康快乐成长就好,这就是他的心愿。

2)教师

参与访谈的这位配班教师20多岁,毕业于幼教专业专科学院,经过专业的幼师教育培训,有从事2年的幼教经验。在访谈过程中,她反映了现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即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家长的要求之间产生的矛盾,比如在英语方面,英语字母跟汉语拼音里的字母很相似,孩子过早的接触英语字母极容易与汉语拼音弄混淆,最终本末倒置,效果很不好。所以幼儿园决定不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很多家长则认为英语学习非常重要,学习英语也应该越早越好,这无疑与幼儿园的教育原则上产生巨大冲突,也给老师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访谈的这位教师表示在与此相似的很多问题上教师与家长都产生分歧。如果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之间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和调节,将会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 调查结果分析及反思

(一)矛盾产生原因

1.经济条件

笔者参与调查的幼儿园属于民办幼儿园,相对于公办幼儿园来说,其硬件教育设施、条件都很好,收费也很高,平均每学期学费(包括保教费、杂费含教具、空调、寝室折旧等费用、书包费、园服费、伙食费、乘车费分城关区域和非城关区域)总共约3 000元,公办幼儿园学费大约平均在800~1 000元/学期。在该县,一般说来,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更愿意将孩子送往民办幼儿园,这些孩子起步时就走在了别的孩子前面。同时,由于民办幼儿园之间存在生源等各方面的竞争,所以幼儿园想方设法提高办园质量和教育水平,应聘教师都是毕业于专业幼师院校,具有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民办幼儿园很多时候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是在以满足孩子家长的要求。因此,产生幼儿园教师为了满足家长需求而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从而又造成对孩子压力过大的影响。

2.不同家长受教育程度

调查显示,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往往越低,参与访谈的两位家长,一位是自己受教育不多,高中文化水平,但是多年经商,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他想通过自己的孩子弥补自己当年未能好好接受教育的遗憾,因此,尽量在经济上满足孩子,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认为学费高的幼儿园口碑好,教学质量也好,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也抱有很高的期望。家长之间交流时,如果看到别的孩子在别的幼儿园学会了说英语、数数、认字等知识,就会向幼儿园反映,害怕自己孩子落后于别人。

相反,参与访谈的另一位家长,自己是大学本科毕业,而且在一所职业专科院校当老师,这位家长就特别不赞同在幼儿园开设过多知识性太强的课程,幼儿园毕竟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快乐场所,这么早就给孩子背负上学习基础知识的压力,无疑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二)建议

1.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幼儿园教育涉及到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因素。幼儿园园长往往为了扩大生源,盲目满足孩子家长的要求,以至于出现一旦家长来幼儿园里反映情况,不问对错首先责怪幼儿园带班教师,更有甚者扣除教师奖金等情况,这样,教师就会被迫改变自己原有教学方法而去附和家长要求。这样造成的恶性循环,对孩子教育发展极为不利。幼儿园不是一个类似于服务性行业,一切只为满足顾客需求,幼儿园要做到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因此,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都要一切以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教育方式和内容也要适应幼儿时期孩子的发育水平,不能强迫孩子去接受他们还不能接受的知识,拔苗助长的做法只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2.寓教于乐

国内以往研究结果也表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观念中普遍存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教育误区,即过于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灌输基本知识[4]。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自有其发展成长的规律,还处在学前期的孩子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就需要开设适应孩子身心智力发展水平的课程,拓宽孩子的课外知识面远比过早灌输孩子书本上知识要重要的多。现在很多幼儿园没有课本,上课也是以游戏为主,以游戏为载体,寓教育与游戏之中,既符合孩子的天性,又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孩子的知识面。同时应该重视孩子道德品德教育,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等,从幼儿园时期就应该培养孩子这些优良的品质,对于孩子以后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3.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家园合作与交流

家长对于孩子过高的期望,对孩子来说无疑就像被套上了重重的枷锁,无法快乐地向前奔跑,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重新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过早的灌输知识只会本末倒置,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另外,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应该平等合作交流,而不是一味满足家长单方面的要求,所谓“家园”在这里特指家庭和幼儿园,这两者对于幼儿成长环境来说极其重要,缺一不可。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平等对话,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家长友好相处,求得家长的理解、协助和支持。从而达到减少幼儿园教育与家长期望之间产生的矛盾,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M].1996-6-1.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2001-8-15.

[3]鲁 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杨阿丽,方晓义,涂翠平.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

G61

A

1674-5884(2011)10-0007-03

2011-06-25

刘 苒(1986-),女,安徽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史学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

猜你喜欢
幼儿园家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