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音乐文献资源的界定、分布及整合

2011-04-03 12:22吴春明温带宝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潮州岭南

吴春明,温带宝

(星海音乐学院,广州 510006)

岭南地区指五岭以南、珠江流域的一部分,由于其北枕五岭,南临大海,造就了北边封闭、南面开放的人文地理势态。远古时代时,古百越先民就在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开始形成原生态本土音乐文化。[1]秦汉以后,随着屯军、贬官和战乱移民,中原音乐文化随着移民通过梅岭、珠玑巷传入岭南地区,与岭南地区的原生态音乐产生了交流与融合,在潮州地区形成了潮乐,在客家地区形成了汉乐等客家音乐,在广府地区形成了粤乐。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后,岭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随着东西方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音乐也从这里登陆引进,给岭南音乐文化注入新活力。[2]近20多年来,很多音乐家投身于岭南音乐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积累了大量歌种、乐种、剧种、曲种等音乐资料,但与积淀深厚的岭南音乐相比,还不够全面深入,有些乐种正在衰落和萎缩,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正濒临失传。因此,为了拯救岭南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岭南音乐文化发展,全面搜集岭南音乐文献资源并建立数据库成为当务之急,它对于使岭南音乐这朵奇葩能够远播芳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岭南音乐文献资源的界定及类别

岭南音乐文化资源指有关岭南音乐各乐种的音乐作品、音乐名家、乐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如实物、纸质、音像、电子资源等载体的信息资源,具体包括:(1)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广府音乐、岭南少数民族音乐等岭南音乐作品,只要内容具有岭南音乐文化特征,以及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纸质文献、多媒体资料和电子资源,均视为岭南音乐文献资料。(2)岭南音乐名家、学者在广东境内外进行音乐作品创作、理论分析、音乐演出等文献资料(包括不反映岭南音乐方面的文献资料)、活动记录、录音和录像等均视为岭南音乐文献资料。(3)岭南音乐特色乐器的制造、生产、演奏及名家名曲等方面的资料,以及富有岭南地区特色的戏剧、曲艺、民歌、歌舞等资料。

2 岭南音乐文献资源的分布状况

岭南地区音乐人才辈出,薪火不断,音乐作品流传广远,如最早的岭南音乐(指客家汉乐)与中国北方中原有关。目前岭南音乐文献资源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和海南省内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音乐研究机构、乐团、民间乐社和个人手中。上海、天津、香港、澳门乃至东南亚、美洲的华人聚居地也有广东音乐乐社。据不完全统计,在数百首广东音乐中,至少有50首至今仍流传于海外,可见其影响之广阔和深远,故世称“凡有华人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因此,香港、澳门、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音像资料馆、音乐研究单位、文化主管机关等机构和华侨居住地都有可能收集、保存有岭南音乐文献,但保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各机构的收藏范围和侧重点也不一样,如图书馆收藏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的岭南音乐图书文献资料,档案馆收藏有岭南音乐创作家、表演家、理论分析家、乐队和乐团等的档案资料,博物馆收藏实物资料。[3]下面简单介绍各收藏单位的岭南音乐文献资料情况。

2.1 星海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收藏岭南音乐资料的机构主要有“二馆一系”,即图书馆、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和民乐系。图书馆建立有“岭南音乐文化特色资源数据库”、岭南音乐文化文献资料专柜、音像资料专架和教师成果展览专区等,其中“音乐音响数据库”有9804篇,“音乐音像数据库”有507篇,“音乐论文数据库”有1436篇;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收藏有丰富的文献、音像和乐器等资料,民乐系在教研与隐知识的转化中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岭南音乐研究资料。[4]

2.2 广东当代文艺研究所

广东当代文艺研究所经过40多年来辛勤耕耘,在岭南音乐文献整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广东省志·文化艺术志》、《岭南文库》、《中国音乐年鉴》、《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记》等大量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成果,以及250万字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230万字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出版了《广东音乐选集》、《吕文成曲集》、《广东汉乐三百首》、《粤北少数民族民歌选》、《广东音乐200首》、《论乐岭南》、《广东省首届儿童音乐研讨会论文集》、《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广东音乐曲集》、《广东客家民歌》等专著。[5]

2.3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学者关注的岭南音乐中潮州音乐较多,而对广东音乐关注较少,他们拥有大量的潮州音乐研究资料。

2.4 广州民间业余乐社(或称私伙局)

乐社是各地戏曲音乐爱好者的自发组织,在广州称为私伙局。私伙局的存在,不仅有利于继承和传播民间曲艺,更能引导社会风气向文明高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佛山、番禺和花都的部分私伙局藏有珍贵的岭南音乐文化资料。[6]

2.5 表演团体收藏的岭南音乐文献

南方歌舞团(原广东民族歌舞团)以继承、发展和繁荣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为己任,创作改编了大批乡土气息浓郁、民族风格独特、时代特征鲜明的歌舞节目。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是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团体之一。几十年来,在继承与发展广东音乐、潮州音乐、汉调音乐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作、改编并演出了《思念》、《新春锣鼓》、《海峡情》、《旱天雷》、《平湖秋月》、《醒狮鼓乐》、《渔讯》、《社庆》、《浪淘沙》、《抛网捕鱼》、《关公过五关》、《客风》、《岭南山畅想》、《平山乐》、《红山茶》、《将军令》等一大批优秀岭南音乐作品。

2.6 个人收藏的岭南音乐文献

广东音乐名家陆仲任教授、黄锦培教授,均是非常杰出的广东音乐大家,他们集演奏、教学、作曲和理论研究于一体,都发表过不少关于广东音乐的研究文章,他们拥有广府音乐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潮州音乐、佛教音乐的研究专家陈天国教授,他的研究成果《潮州音乐概论》、《佛教音乐概论》等均属开拓性的,拥有采风和文献研究得来的大量潮州音乐和佛教音乐研究和创作资料。汉乐名家温萍教授对客家音乐,特别是民歌资源进行了系统地搜集、整理和研究,并做了大量抢救工作,其著作《客家音乐文化概论》、《客家山歌》是系统研究客家音乐的力作,颇有独到见解,拥有客家山歌研究资料。

2.7 互联网上的岭南音乐文献

从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广东戏曲音乐库、广东民族音乐库、广东曲艺库、广东地方戏、广东戏剧文库等有关岭南音乐文化数字化资源。从中国音乐网上的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家、民族乐器等分类栏中可以找到关于潮剧、汉剧、粤剧等,以及岭南音乐家、民族乐器的制作等方面的介绍信息。

2.8 广州音像资料馆

广州音像资料馆是一个收藏、研究、交流和合理使用音像资料(包括各种具有保存和参考价值的磁带、唱片、光盘、磁盘等视听载体)的事业单位,负责收集、保存各类艺术名片、珍贵的科技文化成果和重大历史资料。馆内藏片2600多部,近4000盒。

2.9 广东珠江音像出版社

广东珠江音像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共出版发行录音带、录像带、CD、VCD和DVD等1000多个版号。投资300多万元制作的《中国传统乐器名家名曲》、《中国民歌精英》、《中国戏宝》等被选入国家新闻出版署《“九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计划》;投资100万元制作的《金曲五十年》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重点音像出版物选题》。

3 岭南音乐文献资源的收集方法

3.1 人物访问法

通过采访岭南音乐有关名家,如陈天国、温萍、黄日进、陆仲任等,研究专家黄锦培、冯光钰、赵宋光、周楷模、罗小平等,了解研究过程中搜集资料的主要途径和困难,以及个人收藏岭南音乐文献的情况。

3.2 网络搜索法

利用google、baidu等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岭南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广府音乐”等主题词,“苏文贤”、“杨广泉”、“罗九香”、“吕文成”、“严老烈”等人物名称,“潮州细乐”、“弦诗乐”、“潮州大锣鼓”、“庙堂音乐”、“笛套乐”等器乐名称进行搜索,集中查找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作为数据库建设的参考和补充资料。登录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等相关收藏机构网站,了解岭南音乐文献的收藏及数据库建设情况,做到以点带面,尽量扩大搜索范围,使调查更全面。

3.3 音乐文化采风

由岭南音乐研究所专家带领研究生前往梅岭、珠矶巷、潮州、梅州、连山壮族自治区、连南瑶族自治区、雷州、海南黎族聚住地等地区进行音乐文化采风活动,通过查找、搜集、拍摄、记录等方式取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3.4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潮州艺文志》、《客家风华》、《客家人与客家文化》、《广东客家文学史》、《广府文化源流》、《广府民俗》、《岭南文化艺术》等政府出版物,以及《广东潮州弦诗乐》、《客家山歌探胜》、《粤东奇葩——梅州市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客家研究专辑》、《粤乐艺境》等岭南音乐研究专家论著和岭南音乐界内部出版物等文献进行调查和研究,广泛收集有关岭南音乐文献。

4 岭南音乐文献资源的整合

4.1 建设岭南音乐文献资源中心

把岭南音乐研究所作为岭南音乐文献资源中心,使它成为整合工作的总指挥、实施者,负责对岭南音乐研究性文章进行收集、整理。采取广收并蓄与重点收购相结合、一般收购与专题收购相结合、无偿捐赠与有偿收购相结合等措施,明确资料收集目标,向各收藏机构、个人征集乐谱、音响及相关资料文献,为与“岭南音乐研究”工作有关的活动做资料收集、分析评论等方面工作。

4.2 建立岭南音乐文献目录及书目数据库

建立完整、系统的岭南音乐文献书目体系是整合岭南音乐文献的基础性工作。登记已收藏的岭南音乐文献及各机构收藏的岭南音乐文献书目,制订计划,分期、分批、分乐种、分载体类型对学院现存的具有历史、学术价值的岭南音乐资料进行整理,建立联合目录,并不断补充与完善。把有关岭南音乐研究的所有重要参考文献汇集到一起,包括唱片分类目录、参考书目、剧本、歌本、图像及其它印刷资源等。另设海外、民间搜集资料情况登记表,使岭南音乐文献初步形成系列,成为岭南音乐资料检索的重要工具。

4.3 编辑出版岭南音乐文献丛书

邀请权威的岭南音乐研究专家、音乐家分别编写岭南音乐史、岭南音乐人物志、岭南音乐乐谱汇编、曲谱精选、岭南音乐辞典、岭南音乐百科全书等。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具有重要文献参考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出版,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学习参考。

4.4 签订资源共享协议

岭南音乐研究所与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共享或互换岭南音乐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地实现岭南音乐文献资源的整合。

[1]何 兵.21世纪岭南音乐发展的定位及走向[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1):1-4.

[2]赵宋光.在岭南音乐文化展览馆揭幕典礼上的贺词[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1):67-69.

[3]何 虹.论广东省地方戏曲文献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有效整合[J].图书馆论坛,2008,(2):92-95.

[4]温带宝.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9):23-28.

[5]邓 琼.广东当代文艺研究所成立40周年[EB/OL].2009-12-31.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1/03/content_622003.htm.

[6]魏 蒙.粤剧曲艺“私伙局”成为岭南文化新亮色[EB/OL].2009-12-31.http://www.huaxia.com/gdtb/gdyw/mttt/2009/10/1606219.html.

[7]徐 清,石向实,王 唯.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深度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2007,(3):95-97.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潮州岭南
忆岭南
新时期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雨岭南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不辞长作岭南人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粤乐唱响上海滩(上)——从文化变迁视角论广东音乐驻沪成因(1867-1949)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