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X来了,Y还会远吗”个案解析

2011-04-07 08:36张妙霞
关键词:模因强势宿主

张妙霞,侯 敏

(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X来了,Y还会远吗”个案解析

张妙霞,侯 敏

(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模因论作为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探讨语言进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探讨“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复制与传播方式及其作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原因分析,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解读语言进化与发展的机制,有助于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和传播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模因论;语言模因;强势模因;“X来了,Y还会远吗”

一、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来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以及进化,并对诸多一脉相承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阐释。

模因(meme)一词来源于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但又不同于生物基础的“基因”(gene)。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概念。Dawkins[1]指出模因是一种文化模仿单位;“自私”的基因以繁殖为手段不断扩张,实现生物进化,而模因则是通过模仿、复制为扩张手段来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与进化。模因也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复制因子。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被称作模因[2]。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任何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3]。而且那些结构简单,易于理解,易于书写的字、词、句、或段落等就容易被模仿和使用,也就容易成为模因。语言模因在复制与传播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通过不同的传播与复制方式形成新的模因复合体。那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复制与传播的模因一般是强势模因[4]。语言模因与大脑,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语言模因论解释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还可以指导我们从事语言教学与学习,促进我们对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X来了,Y还会远吗”也是通过模仿而获得广泛复制与传播的强势语言模因,体现了文化进化的规律。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旨在探讨“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个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复制与传播方式及其作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原因分析,从而进一步解读语言进化与发展的机制。

二、“X来了,Y还会远吗”的复制与传播过程

模因可以像基因一样得到继承,也可以像病毒一样得到传播;它可以作为一种可传染的信息模式来感染人类的大脑,也可以作为一种认知或行为模式,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从一个宿主传到另一个宿主。语言模因的演化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话语意义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模仿而完成的。因此,语言的交际过程其实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Heylighen[5]指出,模因(含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主要经过四个不同生命周期:

第一,同化(assimilation),是指成功的模因“感染”宿主并进入到宿主的记忆的过程。如果宿主不接受某信息,说明该信息存在的证据不充分,从而相应的语言模因就难以被同化,不容易进入宿主的大脑;

第二,记忆(retention),是指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保留的时间。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一段时间,否则就不能被称作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得到复制与传播的机会就越大;

第三,表达(expression),模因为了传递给其他个体,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也就是模因的“表达”阶段。演说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

第四,传输(transmission),指模因在表达过程中所需要的有形载体或媒体,亦即模因的传播方式。这些载体可以是书籍、照片、工艺品或光碟等。在这个阶段,模因由一个宿主传输到其他潜在宿主。大众传媒出现后,选择传播方式便成为影响模因成功传播的关键因素。

以上四个不同阶段,周而复始,从而形成一个模因复制与传播环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选择,同时,某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则被淘汰出局。

“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同样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首先,这一结构来源于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诗句是雪莱对美的预言和呼唤。冬天,只是春天“黎明前的黑暗”,看到冬景,就意味着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色即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里的冬天代表严峻的现实,而春天则代表着美好的希望,浸透着诗人的情感,表现着诗人的憧憬和希望,隐含了对生活的一种期盼、一种向往,比喻挺过艰辛、苦尽甘来。如同中国一些名句一样,如“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风雨,哪见彩虹?”、“自古英雄多磨难”等等都是鼓励在逆境中不要自卑、奋发向上的至理名言。这句诗特有的含义也使得“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结构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力,给予人们更多的的希望,使人们对新事物充满更多的期待。

同时,“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结构易于理解、易于书写、便于记忆,为宿主所熟知,能与宿主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容易被宿主理解和接受,从引发同化反应。这一结构也很容易使读者受到感染很快成为宿主,对模因进行重新编码与传播,从而使这一语言模因得到表达与传输。模因被传输的次数越多,感染新宿主的机率就越大。通过网络各大论坛,博客,报刊杂志等模因载体,“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不断被传输,不断地感染新的宿主,从而顺利地经历了从同化、记忆、到表达、传输的四个生命周期。

三、“X来了,Y还会远吗”的复制与传播方式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模因的复制与传播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运用本身、交际和交流三方面。模因的复制并不是指“词语的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一致”[3],亦即:模因的复制并不是对词语原件的内容和形式的完全拷贝。相反,语言模因在其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遇到新的集合并与其相结合最终形成新的模因复合体。Blackmore[16]指出,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同样表现在以上两方面。

(一)“X来了,Y还会远吗”的基因型传播: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

何自然[3]指出在碰到和原语相近或相似的语境时,模因往往会以直接的方式来自我复制与传播,保留原本的信息内容。例如转述别人的话语,交谈中引用名言警句等。模因“X来了,Y还会远吗”在传播与复制过程中以相同信息直接传递的例子也不计其数。但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能通过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进口车市有望触底反弹。[3]

(2)方便面行业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6]

(3)中国企业在行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7]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3款日系小车等待春天[8]

以上四个例子中例(1)指原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被直接用于描述进口车市有望触底反弹的情况;例(2)说明“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用于描述国内方便面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例(3)是用于描述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2009年大幕初启之时,许多中国企业被鼓励增强信心,稳定预期看好未来,鼓起勇气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情况;一位企业家曾这样鼓励自己的同行:“当你最深地感受最坏的时候,离冬天结束已经不远了,必须要挺过去!”例(4)用于描述3款日系小车等待春天,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此外,“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还被广泛用于描述电气等其他行业的新发展、新阶段,使人们心情由沮丧到充满信心,给予人们更多的希望。

(二)“X来了,Y还会远吗”的表现型传播: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模因的表现型传播是指在复制与传播过程中,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现形式,但由于不同需要或是在不同时期表达的内容却不同。这种类型的模因按需而发,形式相近,内容却各异,也可以说是“横向并联传播的模因”[3]。语言模因“X来了,Y还会远吗”在其复制与传播过程中,也被保留了形式而赋予了新的内容。例如:“And where there are agents,can counteragents be far behind?”[9]是由雪莱诗句原文“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衍生出的新的语言模因,意思是“In whatever place in which there are agents,spies will be there soon.”

此诗句颇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很快就成为人们竞相模仿的对象。该诗句的中译文衍生出来的新的语言模因更是数不胜数。“X来了,Y还会远吗”曾被作为一开放式的作文题目,其答案丰富多彩:初三来了,中考还会远吗?坚持来了,成功还会远吗?困难来了,成功还会远吗?战争来了,和平还会远吗?风雨来了,阳光还会远吗?同时,这一语言模因还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经济、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例如:

(1)狼已经来了,老虎还会远吗?[10]

(2)房价高了,江门限购还会远吗?[11]

(3)3D电影来了!3D电视还会远吗?[12]

(4)冬日娜来了,刘翔还会远吗?[13]

以上例子中例(1)是指越来越多的境外大学,将步香港的大学之后尘,和大陆的大学竞争生源,并在未来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例(2)是指对房价实施“二次调控”后,全国有30个城市实施楼市限购。随后江门多个部门的有关人士也曾坐下来,商谈是否要限购的问题。例(3)是用于描述在3D电影出现之后期待高科技产品3D电视的出现。例(4)是指随着翔飞人的成绩逐步提高,追踪报道刘翔的央视的田径专项记者冬日那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曾被人戏言冬日那现身刘翔也将会现身。

总之,模因“X来了,Y还会远吗”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方式被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进化规律,同时,部分新模因的意义也发生了由正面到负面意义的演变。

四、“X来了,Y还会远吗”成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原因分析

在模因复制与传播过程中,模因的适应性非常重要。任何模因的生存都是适应模因库环境的结果。汰弱留强,适者生存,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地适应动态的模因库环境的模因才能够生存下来,并使自己得到广泛传播与复制。而得到广泛传播和复制的模因或者说在选择过程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便成为了强势模因。

Dawkins[14]指出,模因能够获得成功复制与否主要受多产性、长寿性以及复制忠实性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纸上或人们的头脑中流传时间很长,能够不断得到复制与传播,并且在复制与传播过程中能保留原有模因核心或精髓的模因才可能成为强势模因。语言模因也不例外,能够被广泛使用、传播的语言现象必定是强势模因。[15]

著名诗人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在文学界以及其他领域都对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模仿和传播该诗句的结构“X来了,Y还会远吗”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而且在许多领域不断地得到复制与传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可见“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结构完全符合强势模因或成功模因的复制忠实性、长寿性以及多产性的三个特点。因此,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强势模因。

同时,“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模因也适应了人类认知系统的某些特点如易于理解,易于记忆等,正如Blackmore[16]指出,导致模因分为强势模因与弱势模因的原因之一是人类自身的特点和由此决定的模仿能力的限度,如感知系统的特性,注意和记忆的机制等。因此,“X来了,Y还会远吗”成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明:

首先,“X来了,Y还会远吗”结构简单,符合了语言使用中的经济原则,与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相适应,同时也符合人类记忆里有限这一认知特点;

其次,“X来了,Y还会远吗”能够在人们的头脑中流传至今甚至更长时间,使用频率极高;在空间范围上,该结构的使用地域也很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科技、体育、IT、财经、科教等,因此符合了语言使用中的流行性,也具备了在使用方面复制和生成性的特点;

此外,从“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结构的自身含义分析,它意味着一种新事物或新现象在出现之后,另一种或更多新事物或新现象就会相继出现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让人们充满期待。可见,这一结构也能符合受众追求新鲜时尚用语的心理,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体现了语言使用中的新奇性。

五、启示与结语

语言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其发展必将受到主动(如人们有意识地选择某些语言形式)和被动(如社会环境)两种因素的影响。语言形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被复制和传播的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在某一时期内可能会成为强势模因,其传播能力会格外引人注意,易于传递给别人。“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也不例外,其复制与传播经历了完整的四个生命周期,并且通过不同的复制与传播方式衍生出更多的语言模因,同时还因为具备了长寿性、多产性以及复制忠实性而成为了强势模因。

模因论在语言研究,语言的社会化演化以及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模因论和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并理解语言的进化规律。语言的交际过程其实是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也是传播模因的过程。[3]因此,模因论还可以指导我们在今后的外语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思想,同时还能学会用地道的英语与他人交流各种不同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和传播语言,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Dawkins R.TheExtendedPhenotype:The Geneas theUnit of Selection[M].Oxford and San Francisco:W.H.Freeman,1982:109.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3]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50-181.

[4]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J].外语学刊,2008(1):68-73.

[5]Heylighen,Francis.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C]//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in R.Jean,(eds.)Proceedings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 de Cybernetique Namur),1998:418-423.

[6]赵严冬.方便面行业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EB/OL].中 国 食 品 科 技 网,2010-6-17.[2011-01-14].http:// www.emkt.com.cn/article/471/47102.html.

[7]阿朱.中国企业在行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EB/OL].新华网,2009-01-05.[2011-01-14].http://news.xinhuanet.com/ fortune/2009-01/05/content_10603902.htm

[8]佚名.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3款日系小车等待春天[EB/ OL].汽车中国,2010-11-28.[2011-01-14].http://carschina.com/daogou/economic/20101128140508.html.

[9]王立礼.高级英语(修订本第一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37.

[10]薛涌.狼已经来了,老虎还会远吗?[EB/OL].http://www. sina.com.cn.2006-08-18.[2011-01-16].http://www.sina.com.cn.

[11]王世峰.房价高了,江门限购还会远吗?[N/OL].南方都市报,2010-11-26.[2011-01-16].http://epaper.oeeee.com/B/ html/2010-11/26/content_1236316.htm

[12]郑创彬.3D电影来了!3D电视还会远吗?[EB/OL].大洋网,http://www.dayoo.com2010-04-01.[2011-01-16]http:/ /life.dayoo.com/homea/201004/01/74487_12395714.htm.

[13]钱峰.冬日娜来了,刘翔还会远吗?[N/OL].绍兴晚报,2009-10-23.[2011-01-16].http://epaper.shaoxing.com.cn/ sxwb/html/2009-10/23/content_309000.htm.

[14]Dawkins R.TheSelfishGene:30thAnniversaryEd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194.

[15]武和平,王玲燕.强势模因的生成,复制及传播——“山寨”一词的个案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5):78-83.

[16]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38-58.

A Tentative Interpretation of"If X comes can Y be far behin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ZHANG Miao-xia,HOU 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Taiyuan 030024,China)

A

1674-7356(2011)02-0069-05

2011-03-09

本文受太原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13026)

张妙霞(1982-),女,山西左权人。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

猜你喜欢
模因强势宿主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内强外弱共撑美元指数延续强势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机器人强势来袭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