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试题库建设十大关系研究

2011-04-07 08:36刘永春郑亚男高京平
关键词:试题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刘永春,郑亚男,高京平

(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试题库建设十大关系研究

刘永春,郑亚男,高京平

(河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 300401)

由于“试题库模式”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等优势,因此,正在成为承载和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和有效形式。但是,因为考试连接着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反馈等环节,因此,在“纲要”课试题库建设中,必须从课程性质和特色出发,以系统论的思维,揭示、把握和体现考试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教育需要、学生需要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内在节律。实践证明,理顺这其中的十大关系,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试题库;十大关系

邓小平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1]但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面对长期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考试制度改革问题,所做出的探索不够积极,方案也不够对路。以至于,出题思路智育化,考试形式单一化、试题模块设计随意化以及每套试卷的难度、题量和质量非均衡性等问题继续蔓延,致使考试“理工科化”、“无人化”,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正轨,正损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象和效果。对此,一线教研人员立足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的原则,提出“试题库模式”的改革思路。实践证明这是承载和推动考试制度改革重要和有效的形式。就一般性来看,试题库“在教育管理上,能做到高效、经济、灵活而又高度保密地编出所需要的试卷,显示出高效性、经济性、灵活性、保密性等优点。在教育测量上,能成批编制出高质量、符合预定考核要求、等值可比、性能稳定一致的试卷,显示出高质量、能预控、等值可比的特点。”[2]也只有这样,考试才能真正发挥对于教与学的检查评价功能、教育激励功能、反馈调控功能、培养督导功能。

立足于《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和历史特色,我们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认识到,试题库建设必须思考和解决关乎试题库命运的十大关系。可以说以往不成功的考试正因为没有揭示、把握和体现这十大关系的内在节律,因此,对十大关系的梳理就成为推动试题库建设、实现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发展完善的动力。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总结指出,当前“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现行的课程教材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深化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考试可以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但是错位的考试正在消解素质教育的努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3]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育德为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它所面对象的是大一新生,虽然已经步入一个可以自主、自立、自我选择的新环境,但是已经习惯于死记硬背,已经习惯于老师“勾书”、划题和标准答案,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更加贫乏,近现代历史在他们那里是不完整的,学校往往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尤其是作为“90后”的大学生,他们对以往的历史就更加容易产生疑惑甚至否定情绪。面对诸如“告别革命论”、“侵略有功论”、“历史虚无主义”等现实问题,运用历史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加薄弱。

要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纲要》课试题库建设首先就要区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性因素、选拔性考试与标准性考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考试的中心应放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评价上,着重检验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非智力性因素,考察学生的史观、史德和史识。但是,当前相当数量试卷的设计仍是应试型的,贯穿于考试过程的是认知、形成概念、记忆、反复练习的那一套,分数的高低被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高低。教师和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考试的科目机械的灌输和记忆,使《纲要》课整个教学过程是智育化而不是素质化,学生正在“被德育”。这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误导,是对素质教育的敷衍。而当前,整个高等教育在就业困难,功利和浮躁情绪弥漫校园的外部环境下,读书无用论肆虐横行,人文精神的流失非常严重。对此,试题库建设应把史德、史观的考察放在首位,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实现考试的素质化。这对于转变应试教育思维,引导教风与学风,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回归到正轨,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学校考试与社会考试的关系

从社会化的观点来看,学校是学生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环节。学生终将要步入社会,学校的教育成果也最终要接受社会的检验。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校长讲:日本许多大公司将所录用毕业生的导师情况输入计算机,如果某教师培养的学生在业务上或思想品德上问题较多,那么公司就会减少对该教师的资助,甚至拒聘其日后培养的学生。可见,在日本,社会考试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学校考试的标准。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大学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脑”,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要给社会发展提供理性和精神支柱。因此,中国的学校考试,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既要实现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就业、晋升以及财富和社会地位息息相关的考试,与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影响到国家整个现代化建设及发展后劲的考试”[4]相对接,更要与学生的政治信念、社会理想、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的相对接。这是试题库建设的使命,同时也决定了试题库的前途和命运。

由于以往《纲要》课考试在功能、形式和内容的错位,使考试既不能适应考试本身的要求,又不能适应《纲要》课的要求,更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对此,试题库在功能定位上,要克服以往期末考试选拔和评定功能的极端膨胀的弊病,均衡地发挥考试的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的功能。试题库在内容设计上要注意历史和政治的结合,历史和社会现实的结合,使考试的过程就是检验和推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而考试功能的发挥要依赖一定的形式。或者可以说形式决定功能。不同的考试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可以测量德、智、体、美的考试形式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践中又不能迷信试题库,而应丰富和完善以试题库为基础考试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3]通过构建考试与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制度,把学校与社会统一起来,给试题库常态运作提供制度平台。

三、教育教学与管理考核的关系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指出: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就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办法,增强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和监督机制。”而试题库所提供的对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稳定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课程教学评估的定量依据,它对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教育教学与管理考核现存的问题却会大大限制和抵消试题库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可见,建设试题库命题的提出,直接面对的就是如何评价和怎样完善评价监督机制的问题。

作为高校的公共课,《纲要》课试题库建设直接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务、科研、人事、财务和各学院(系)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但是,当前教学管理部门“行政化”严重,以管制代替管理,甚至出现管理为主教学为辅、教学服务于管理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包办代替学术权力;二是用行政方式来配置学术和教学科研资源;三是把部门行政管理的方法简单地移植到大学。”[5]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博弈,严重的束缚了考核评价制度的革新与完善。因此,去掉官本位成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强音。

当前,各级高校对教师普遍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考核的结果直接和老师的荣誉、职称的晋升和福利待遇等挂钩,其业已成为影响高校教学的重要指挥棒,当然对此赞誉和批评并存。比如,要求学生在查询考试成绩之前给授课教师打分,以此作为评定教学效果和确定教学优秀奖的依据。这是一个增加教学反馈环节的好思路,对于发现教学问题,激励教师教学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打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一些教师出于害怕考试不及格会影响到学生的毕业和择业,出现批卷“手软”的情况。当然个别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和考试中也存在着一些以取悦学生为目的的不负责、不规范的言行,以博得学生的高评价。没有公平,考试也就失去了检验的作用,教学评估也失去了科学依据。对此,建设统一、规范的题库,每次随机抽取试题的机制,使考试有了等值可比性,这对于推动和实现教考分离也具有基础性作用。由此,试题库机制可以成为当前高校绩效考核体制的重要配合机制。

特别是,现行的高校学分制管理只注重目标培养,忽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管与约束,致使学生学习组织松弛,纪律涣散。而缺失了过程考核的考试评价机制很明显是不健全的。于是,上课是老师的事,考试才是学生的事,上课与考试之间的有机性被肢解、本末倒置。这势必会破坏学风也会影响到教风。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考试是不会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也变得没有意义。为此,教务处等学校管理部门要会同各学院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加强督导,充分发挥各院系辅导员、各班委会的管理功能,加强对于学生的出勤率的考察,使考勤制度化、实效化。实践表明,有制度保障的院系班级的学风、出席率、教学效果、考风明显好于制度缺失的院系班级。同时加大考试管理力度,从实践来看,首先要加强各学院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重视程度,杜绝任何通过弱化监考(如派两个研究生同监一场考试)为考生及格或过关创造便利的投机行为。加强院系和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严肃考风考纪,增加学生考试违纪和作弊的道德成本和社会成本,如有些学校把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公示,甚至取消学位资格,当然在对学生负责的基础上具体形式可以探讨。

四、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的关系

考试作为检验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关键环节,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反馈机制。但是,这必须以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为前提。否则考试可能误导、束缚甚至削弱教学。可见,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变为考试目标,是试题库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设计试卷的难点。

《纲要》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6]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对2007在校生进行的《纲要》课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显示:关于“三个选择”的结论,表示“基本认可”、“接受”的学生分别占48.8%、38%,表示“不清楚”、“不同意”的仅占6.9%、6.3%,认为《纲要》课“教学已经达到了国家设定的主要目标”。[7]可见,兄弟院校《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但是,这种对于人的主观态度的考察很不好操作,检验、巩固和优化教学效果还是要通过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表现出来。我们认为,可以采取目标分解法来编制考试目标体系,来发挥考试的检验功能。

在编制试题库之前,对于教学目标我们要把它进一步升华为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党、爱自己的价值目标,这体现《纲要》课的政治性和人文精神,是试题库的生命线;也要把它具体化为纵向的各编、各章、各节的具体目标,这是试题库的骨架;又要把它排列为横向的知识目标、理解目标、应用目标以及价值目标,这是试题库的血肉。这样才能将教学目标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要素分解成为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既有层次性、又有机连接为整体的考试目标体系。

五、立足教材与拓展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试题设计和复习考试的最重要的依据与条件,但如果完全照搬教学大纲和教材,考试就只能蜻蜓点水,轻重不分,进而陷入智育化的误区。面面俱到容易导致面面不到。

《纲要》课教材“总的感觉是写得相当好”。“用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容纳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8]但是,也必须面对下列问题:第一,如何在实现由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的基础上,实现由教学体系到考试体系的转化,这是《纲要》课教学的第二次质变,也是第二次挑战;第二,教材叙述线条较粗是必要的,但考试不能不要细节,特别是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考察上,必须做到粗中见细。因此,拓展教材是必要的,但是拓展到什么程度却很难拿捏;第三,教材容纳了比较权威的学术思想,同时也包含相当数量的学术争鸣问题,这必然引发学者们的学术探讨。因此,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试题库如何处理好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等问题被提了出来;第四,教材历史跨度极大,内容十分丰富,单靠一张试卷难以做到全满覆盖,难免会有挂一漏万的嫌疑。但是,出于对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检阅的目的,又必须区分历史知识的繁与简,必要时又需延伸教材,与现实对接,注重试题的灵活性和时政性,避免学生死背书本,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

对此,在试题库的建设上,要处理好史实、史论、史观和史德的关系。从题型来看,题库应以主观试题为主,具体题型建议都采取开放性的材料分析题的形式。从考察的内容来看,一方面立足于教材着眼于史实,这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立足于时政着眼于史论,这是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立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着眼于价值和立场,考察学生的史观和史德,使学生通过题库达到由知“史实”而鉴别“史论”之对错,由洞察“史论”而凝练“史观”、升华“史德”,沉淀一种良好的人生感悟和政治智慧。

六、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的关系

考试是教学的延伸,教学内容决定考试内容。但是,当前在《纲要》课试题设计中,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完全一致或不一致,都可能引发问题,这源于《纲要》课的特点所引发的教学矛盾。历史性是《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特点和优点。由此在教学与考试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史与论的问题。理论性是《纲要》课政治性的体现。理论可以统率历史,但理论又必须由历史去说明和检验。历史升华为理论,理论具体化为历史,史论结合,这是纲要课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第二,课时与大纲要求。“历史的分期存在于历史的延续之中”[9],中国近现代170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人为的割裂和取舍,而课时的刚性又使我们不得不对历史内容进行选择。在32学时内教师们普遍是在“赶课”。很多教师选择讲到第八章结束,个别教师勉强讲完。这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变成了“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式教学。面对课时和大纲任务的尖锐冲突,许多院校采取专题式教学的方式。教师通过进一步整合材料、丰富内容、深化认识,构建系列专题,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重点突破。如北京大学就对《纲要》课采取教学组授课和专题讲座式教学,学生对此表示满意的占到94%以上。但是,考试要求统一性,要求符合大纲,要求体现170年的历史,更要求检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在试题库的操作中也衍生出以下几个问题;单一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之间的矛盾;考试时按大纲内容还是按讲课内容出题;捕捉历史节点的客观题和展现历史发展规律的主观试题的比例应是多少等。对此,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教育目标作为我们裁剪历史内容的量尺和剪刀,通过专题式教学突出近现代史的“纲”和“要”,走出应试迷信和惯性,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七、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的关系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和政府以及高校都是非常重视的。“但是,由于这一重视是从政治需要而来,也极容易由政治冷淡而止。”[10]87在教学和考试中,《纲要》课被当作政治任务去抓,所以,学生往往只能“被思想政治教育”。在考试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只为考试及格,考高分只为奖学金、入党和就业。这样,再好的试题库也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再精辟的理论、再美好的理想、信念也难以“进头脑”,教学和考核内容只是在进行着可悲的“体外循环”。可见,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取得实效的症结所在。2005年4月4日,周济部长在《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指出:规划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一辩证关系,核心是两点,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发展?为了人;我们怎么发展教育?依靠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提倡重视越说明它不被重视,越要它特殊化越使它脱离了大学教育教学的本体,反而在重视的特殊化中被虚化了。”[10]88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要真正发挥作用仍然要以尊重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性为前提,那就是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试题库要想真正有效果就要以尊重和实现教与学的两个主体性为基础。当前大学课程被人为的划分为“有用的”课和“没用的”课,高校里也有这样的反映,“即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什么?”[11]这正是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差异性所致。因此,试题库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在试题库建设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利益要求,以有用、实用、管用作为试题库的落脚点。以此为切入点,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建议编制与试题库相配套的习题库,并引导学生有效的利用,在平时测验和考试中铺垫知识基础。而学生在一定量的知识信息输入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才能有思想信息的输出。当然,不能以题库代替教育和教学。与此同时,题库要与学生的其他学习需求相联系,如考研需求、辩论赛需求等,与学生认识社会的相适应,与学生追求个人理想的愿望相契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注意力由关注试题,应付考试,转移到课堂的听课、思考、争论上,使学生既重视考试,又不孤注一掷于考试。在此基础上,题库要和现实社会实际起作用的价值体系相联系,把多元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和责任感,更真实地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关系,更主动地从历史发展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明史、明耻、明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纲要》课教学真正管用。总之,题库能否发挥服务、规范、深化教师教学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妨碍教学甚至取代教学的消极作用,能否发挥检验、激励、升华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而不是误导学习甚至是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的消极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

八、各种考试形式之间的关系

明确考试的性质是考试制度改革的起点。而总体来看,“考试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选拔性的水平考试,即常模参照性考试;另一类属于合格性 (或达标)考试,即标准参照性考试。”[12]65从《纲要》课的性质来,其考试应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但在实践中却表现出选拔性的色彩。

就实际运作来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方式基本上是由期末试卷考试(开卷或闭卷)和平时考察即课堂出席、课堂讨论、小作业等两部分组成。对此,教研人员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把上述形式模式化和制度化。如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可以采取提交小论文、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等形式,《纲要》课应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13]北京大学《纲要》课的考核方法则采用“平时成绩30分,包括考勤10分,课堂讨论、小论文20分,2500字左右;期末考试70分。”[14]原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的教师立足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经过反复研究并试点,提出对于自觉性强的学生来讲,“可以通过国家、省市举办的自学考试方式学习相应课程,还可以通过申请免读考试。”[15]可见,教研人员在实践中已有很多心得和创造。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高校现有的资源正限制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的选择和设计。《纲要》课要面对高校所有大一学生,而且只和学生接触一个学期,完全采取主观性的考核方式,比如说论文、开卷考试等,巨大的批改量和教师的主观性会影响考试的客观性。况且,当前中国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没有那么多的人文社科的资源供学生阅读和研究,那种以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为主的西方考试模式也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和行政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纲要》课的考核形式选择,既不能说一“多”就好,更不能说一“开”就好,在实现每一种形式规范化的同时,更重要的在于理顺各种考试形式之间的关系,构建具有科学结构的考试系统。中南大学在理工科学生中开展问卷正暴露出这一问题。面对“哪种考核方式合理”的提问,60%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期末开卷考试成绩”是比较合理的考核方式;30%的学生赞同“期末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几乎没有学生选择“期末闭卷考试”这一项。[16]面对这样的误区,我们要在增加考试的次数、规范考试时间的基础上,逐步创设“一套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运用以及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17]

完善、科学、公正的试题库是考试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但是,从系统思维出发,试题库考试也只是考试形式的一种。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把《纲要》课考试分为四部分:课堂出席(占总成绩的20%),平时考试(占总成绩的10%),期末(试题库)考试(占总分成绩的50%),实践课考试或社会公益活动(占总成绩的20%)。四者各自独立、各有评价基准,又联系为整体。在这种结构下,试题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九、试卷库与试题库的关系

当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实践中,按照教学要求制成若干套试卷,考前任意抽选一套或多套试卷,这就是试卷库考试模式。试卷库中每套试卷都经过精心设计,难度和题量基本都是平行的。这样做可以保证试卷的高质量和公平性,更可以有效的遏制学生押题、猜题,有利于推动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平时的学习上,有利于使考试转化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由于组成题库的基本单位是一套套试卷,每一套试卷考察点的选取和排布已经形成稳定结构,要改变某一环节势必影响整张试卷,而教学又要与时俱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知识的不断地补入,必须重新制订试卷,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为改变这种状况,有些学校把考试题库中的基本单位由试卷换为试题。“这些试题具有各种参数指标,根据考试时对难度系数、章节范围、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而设立,供产生不同试卷所使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试题库。”[12]64科学的试题参数,是试题库的标尺。而试题参数的确定要依照试题库的性质、内容以及题库理论和建库模型的不同而异。据此,《纲要》课试题库的参数一般有考试目标、知识类型、考察点分布、题型、结构等,考试时可根据考试对象、考试类型、难度系数、知识点等参数要求,在题库中进行随机抽题形成试卷,如需修改,只需将题库中的相应试题进行修改就可以。因而试题库较试卷库更灵活高效。但是,也必须面对以下问题:考试时由谁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试卷。由教学管理者如教务处或学院教务员抽取试题,能否形成高水平的试卷遭到质疑,由公共课教师抽取则不利于实现教考分离;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把试题组成试卷;如何规范这种随机抽取试卷的机制等!

十、试题库稳定性与发展性的关系

作为一门新设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段时间内,整个《纲要》课教师队伍都面临着挖掘教材、深化认识的问题。因此在试题库建设方面,必然经历几年的动态期,试题库要不断地就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成卷逻辑,考察点的取舍,材料的选择、提问的方式和语言的斟酌等进行不断地调整。之后进入试题库的成熟和稳定期。

进入稳定期后,并不意味着不变化,因为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出于科学和公正的考虑,试题库需要自然更新,同时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中西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也在不断地涌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成长起来的各时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别,这些必然会、也应该反应在《纲要》课教学和考试上。因此,试题库在建设完之后,必须定期更新,试题题型和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

这十大关系说明,试题库建设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因此,作为手段,《纲要》课考试必须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教育需要、学生需要、人的需要相统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题库会推动这十大关系走向和谐,而这十大关系的和谐也会进一步对考试制度改革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5.

[2]田雨.高等教育试题库建设及图学类试题库发展概况[J].工程图学学报,2000(4):140.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 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于建坤.专访刘军谊:考试大国迈向考试强国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7-06-21(5).

[5]顾海良.大学去“行政化”必须找到症结所在 [J].教育与职业,2010(13):3.

[6]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7]耿化敏,汪云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教学与研究,2009(11):93.

[8]金冲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几个特点 [J].高校理论战线,2007(3):25.

[9]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

[10]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 [J].教学与研究,2008(4):87,88.

[11]杨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访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4):12.

[12]张喜妮.课程试题库与课程考试方法改革 [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65.

[13]黄凯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39-40.

[14]康沛竹.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90.

[15]张国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改革与实施途径研究——原西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和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4.

[16]吴争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问卷调查与分析 [J].湖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60.

[17]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教学与研究,2006(6):12.

Ten Relationships in Building Exam Database in Teaching

LIU Yong-chun,ZHENG Ya-nan,GAO Jing-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effectiveness and easy operation,exam database has become a major approach to reform the testing system ofSince an examination has close ties with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teachers and students,teaching and feedbacks,the exam database must start with the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adopt systemic thinking to reveal,control and reflect the internal laws between examination and the needs of country,education and students.These relations have become the premise and serve as the driving force to reform the testing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testing system;exam database;ten relations

G641

A

1674-7356(2011)03-0079-08

2011-01-01

本文是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教改立项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试题库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刘永春(1976-),山东胶南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高校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试题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石油炼制技术课程试题库建设的探讨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试题库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以导游资格笔试科目为例
高校试题库建设新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