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招生就业两难现象探索

2011-04-08 12:49周烈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岗位

周烈燕

(湛江财贸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4)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招生就业两难现象探索

周烈燕

(湛江财贸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4)

近年来,招生难,就业难,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的窘境。论文通过分析湛江财贸学校计算机专业招生困难的原因,并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教改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得中职计算机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让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再次显现勃勃生机。

招生就业;岗位内容与任务;教师专业技能;职业师资;产教结合

一 引 言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从风风火火的热门专业发展至今,都遇到了瓶颈,面临着一种进退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中职计算机专业招生日益困难;另一方面社会需求大,而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就业难;而学生就业难反过来又加剧了招生难度。这是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调研所取得的信息以及同行的一些研究成果,就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社会需求,走向市场进行一些探讨。

二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招生难的主要原因

招生和就业互为共生,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招生是就业之本,就业是招生的一个航向标。招不到生,就没有学生培养,也不存在学生就业的问题了;而就业不好,反过来影响招生。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至今与我们不少的同行一样经历着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招生压力越来越大,生源质素越来越低;而另一方面却是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就业蛋糕越来越大,但本应能从中分享由此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师生,却得不到其带来的好处,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被社会接纳?个人认为造成今天中职学校,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招生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虽然国家经过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近三十年,人们的各种观念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就业观念也如此。但对职业的的选择,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仍没有太多的改变,认为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是操作工和工人,中职毕业后的工作是辛苦的没什么前途的。这是职业学校招生难的主要原因。对许多家庭来讲,特别是城市家庭来讲,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不主动甚至是无奈的选择。

(二)高校及高中的扩招

众所周知,高校及高中每年都在扩招,这就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就读高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前者,特别是素质较好的;这种现实,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使本来就不甚乐观的招生状况变得更为困难。我们面临的现实就是生源少,生源素质整体差。

(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类产业在迅猛发展,而我国电子及计算机相关行业目前从事的基本是底端产品的生产与开发,需要大量的一线岗位的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对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但综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状况,却不甚乐观。一方面人才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而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的中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说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其实质就是我们的教育水准无法满足就业市场,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所具备的技能与工作要求差距大。

三 改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招生与就业困境的对策

针对前两个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政府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来解决。通过政府和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针对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偏差,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职业,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知,转变人们观念。近年中职国家助学金方案的实施,智力扶贫中专班学费全免等计划的实现,都实实在在地提高着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为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与沟通,满足中职学生进一步深造;去年,广东省教厅批准了面向初中毕业生开设五年制计算机技术专科班,面对高中生及高考生的中专连读大专班等,都为中职学校招生扩大了路子。这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契机,为我们解决招生困难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和帮助。

以上的方法和手段都是政策和形式上的,做为学校,改变这种不利状况的最佳方式就是用事实说话,这个事实就是:学生的就业率高,就业状况好,从事的职位前景看好。因此实实在在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让我们的计算机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中职学校可以控制和把握得到的。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招生问题。

四 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原因和对策

为了解决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就业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我校于2007年再次重新调整培养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整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1];这些方案实施了四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达不到预期效果,通过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深入社会与行业调查,发现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一)专业内容定位不够深入准确

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设置仍与行业岗位要求有较明显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左,甚至有明显偏差。中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求为依据。我们围绕这个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教改。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行业和新的应用岗位;同时社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也发生的巨大的改变,同样的岗位对岗位人员的要求和几年前已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深入市场调查,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而改变专业设置和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改革;并根据市场变化对人才规格要求的不同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对行业岗位的要求了解仍不够深入,课程的设置流于表面,课程内容也由于对岗位流程没有真正了解而有所偏差,甚至让教学重点与岗位的专业要求相差甚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社会岗位的适应性肯定不强。而社会招聘新人基本上是从培养成本和前途考虑,如果一个新入职的员工需要的培养成本过高,肯定影响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选择!这是影响就业的最大原因。

(2)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低,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的联系[2]。校企分家的情况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明显。学校对行业的岗位要求了解不深,对岗位任务不熟悉,因此,就算专业方向对了,但在专业内容的设置上仍是明显脱离现实岗位的要求;同时我们在内容上过多地关注了这些内容本身,而没有在这些内容与岗位任务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在专业内容的传授过程中,基本没有岗位任务的内容。在培养过程中,如果不围绕着岗位任务组织课程内容,既不能使学生认识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目的,也不能明确该专业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领域,更不懂得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处理岗位问题。这也造成学生学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应用,怎么用[2]。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要求的。

(3)专业知识没有动态组织整合,学生无法了解掌握专业岗位的完整工作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积极推行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组织的,但教学时,老师往往是仅围绕任务在讲课,没有围绕任务展开情境性讲授。在专业内容的传授方式也仍然是教师讲述这种单方向的、静态的陈述,知识的传授未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动态的、有机地进行;使课程内容不能在与工作任务的动态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其结果就是,经过彻底改造的课程,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学与教方式的根本改变[2]。我们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没有任何概念,对自己的专业应用毫无头绪,我们的培养效果仍不理想。

我们对专业岗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专业岗位工作过程要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设置专业技能课程;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而要实现这些,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要深入社会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僵化简单,“邯郸学步”现象明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些在别人应用中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灵活应用上的问题;例如,在3DS MAX应用这门专业课中,我们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专业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模式和步骤一步步的设计好,并在教学实施中;但课程在讲授中并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效果不理想。具体分析起来,问题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自觉地过分追求项目教学法中的形式和步骤与教学方法相统一,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传授的方式和效果,让学生觉得课程难学、枯燥无味、呆板教条,毫无学习兴趣;根本无法体现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常说,教无定法,我们面对的学生及周边的环境不同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应灵活应用。好的方法和模式,在应用时无法灵活应用,教条地照搬别人的模式,把模式搬过来,形式上即便学得十分到位,效果是无法体现的。

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应用过程中,要防止方法僵化,手段简单。对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在不同的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应有所不同。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注意:第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这是学生能否学好的重要因素)第二,要善于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

(三)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及社会化有待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上述改进措施的实施主体是教师。调查显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今后将从事的职业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获得的,说明教师在学生的职业信息获取中占首要地位。有资料显示,职业工作知识被中职教师列入自己最欠缺知识的首位[3]。随着中职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完全能适应中职学生的要求,但专业知识的技能化,专业知识在行业中如何应用,一直是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在中等职业教师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绝大部分老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即从学校毕业就来到中等职业学校从教,对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没有直接的体会,对专业技能岗位流程没有真实的感受,专业知识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或是个人理解阶段。这使得无论是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专业知识的传授,都无法准确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通向职业的学习平台。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基本是从专业教师处获取,因此,要实现培养专业学生的目标,就必须重视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形成。没有职业技能的老师,怎么可能培养出专业化的职业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产教结合,即学校创造条件,制定相关制度,让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去实际锻炼,实实在在参与相关的岗位工作,亲身体会岗位流程,强化专业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专业和教学能力,培养职业素养。通过实际参与的方式让老师在参与实际的工作中体验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深刻体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实际要求;以此使师资水平得到切切实实地提高,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使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声誉;而良好的社会口碑会很大程度上改善我们的招生状况,从而也促进学生的就业状况,使学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要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除了以上提到的细节之外,在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具体而言,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多项教学能力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都有待进一步改进;而如何控制教学质量、落实教学目标也是我们今后要探讨、研究和改进的方向和目标。这些都是保证我们培养学生质量的措施和方案。

五 结束语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招生难和就业难的问题,是相互作用的,解决了好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招生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一个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途径通畅、就业景象喜人是其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广告和宣传,如果该专业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好,自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这将会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招生渠道,这是比任何宣传都实在而有效。解决了就业和招生的问题,中职计算机专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再次显现勃勃生机。

[1]丁春明.中等职业学校IT专业课程改革策略[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总报告[EB/OL].百度文库,2009.

[3]和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状况与提高策略[J].教育与研究,2010,(2).

[4]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G717

A

1673-2219(2011)12-0091-03

2011-01-15

周烈燕(1971-),女,广东湛江人,湛江财贸学校理工科计算机讲师,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及理论研究。

(责任编校:京华)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岗位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