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孝感天地”:大学生亲情观教育的“精神良药”

2011-04-08 12:49林泽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孝悌亲情道德

杨 涛 林泽红

(湖南科技学院 团委,湖南 永州 425100)

舜“孝感天地”:大学生亲情观教育的“精神良药”

杨 涛 林泽红

(湖南科技学院 团委,湖南 永州 425100)

“孝”是儒家人伦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舜则是 “孝”这一传统美德的典型人物形象。舜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学习和指导意义。舜的至孝悌爱的道德品质,是当代大学生亲情观教育的“精神良药”。本文具体探讨了舜人伦道德思想的精神内质及其在当代大学生亲情观教育中的运用。

舜文化;孝悌;大学;亲情观教育

“孝”是儒家人伦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将虞舜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可见在千百年来民众的认知里,舜是作为“孝”这一传统美德的典型人物形象而存在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受到冲击,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美德和精神修养亦出现了滑坡的迹象。因此,在当代社会提倡传统文化的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舜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学习和指导意义。充分利用舜文化资源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一 舜“孝感天地”的史实探究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史称上古“五帝”,是中华文明的童年——历史与神话传说相融合时代的标志性人物。舜是德的典范。《尚书·舜典》赞之曰:“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中亦称颂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舜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文化。对此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鲜明地指出:“舜文化不是舜说了什么,写了什么,而是舜做了什么以及怎么做的,舜文化就是舜的具体实践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舜道德思想包含了至孝悌爱、宽厚仁慈的家庭人伦道德。这一点可以在典籍、史实中找到依据。《尚书·尧典》记载四岳向尧推荐虞舜时说:“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蒸蒸,不格奸。”《史记》记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母与弟日以骂谨,匪有懈。……舜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敦煌变文集》记载:“舜子也,冀邑人也。早丧慈母,独养老父瞽叟。父娶后妻,妻谮其父,频欲杀舜。令舜涛井,与石压之,孝感于天,澈东家井出。舜奔耕历山。后闻米贵,将以冀都来粟。及见后母,就舜买米。舜知是母,密与其钱及米至囊中,如此数度。后母到家,具说上事。瞽叟疑是舜,令妻引手,遂往是都。高声唤云:‘子之语声,以是舜子。’舜知是父,遂拨人向父抱头而哭,与舌舐其父眼,其眼得而再明。市人见之,无不惊异。”

舜被尧举用后,长期致力于推崇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为内容的五典之教。他在做司徒的时候,立马举用“八元”,让其推传“五典之教”,即帝位后,启用契担任司徒主管“五典之教”。舜始终以“孝”字为本,致力于创造和睦的家庭,进而由爱父母、爱兄弟到爱所有人,可以说,他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无比高尚的精神力量,无怪乎孔夫子赞其曰“唐虞之际,于斯为甚”。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面对父亲、后母和弟弟的迫害,“舜能和谐,大杖则避,小杖则受。”成年后,帝尧委以治国重任,舜更遭到了生父继母与弟象的反对和不满。然而,舜始终以德报怨,不废孝悌。为“帝”之后,舜始终对父亲、后母至笃孝亲,父亲和后母相继去世,予以隆重安葬。舜在极为恶劣的家庭环境中,十分完美地表现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而这种美德,是积极向上的,主动的,以至于尽管父之顽、母之嚚、弟之傲,舜仍以德抱怨,履践孝悌之义。

综合以上典籍史实可以证实:舜不愧为中华民族“孝”这一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舜的孝行感天动地!

二 舜“孝感天地”是当代大学生亲情观教育的“精神良药”

舜笃诚孝悌,以德报怨,首倡了人伦道德之风。因此,在当代社会,倡导舜的至孝悌爱的道德品质,就显得意义尤为深刻,特别是对大学生亲情观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如果说“养”只是人生的基本义务;“尊亲”与“弗辱”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然而,究竟如何“行孝”?儒家提出的办法有守身、修身、孝悌,而舜在守身、修身、孝悌诸多方面都堪称表率。“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也,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唯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生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尽管舜处处受人欢迎和赞颂,又娶了好妻子,还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却仍然很忧愁,这是由于得不到父母欢心的缘故。在舜看来,唯有顺从父母的意愿,使父母欢心和喜悦,才能真正化解他心中的苦闷。因此,孟子发表感慨说:人们少年的时候敬爱父母,青年时喜欢活泼美貌的异性,娶妻后疼爱妻子,出仕为官后则忠君爱国。而大孝之人则一辈子孝敬父母。直到五十岁以后仍然那么孝顺父母,这样的典型人物只有大舜。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舜的“孝感天地”,如何行孝?

第一,从守身来看,主要是讲爱惜身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身体是行孝的必备条件,没有健康的身体,行孝就是一句空话。舜生活在一个极为恶劣的家庭环境中,父亲非但眼瞎,而且顽固不化;继母又是一个心地十分狭隘且歹毒的泼妇,弟弟狂傲顽劣,无所不为。就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在三番五次受到迫害的情况下,舜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恪守了“守身”原则,爱惜了自己的身体与生命。倘若舜没有顽强的生命意识,他的一生或许将会截然相反,无所成就。

式中:δf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MPa);P为最大载荷(N);L为跨距(mm);b和h分别为复合材料试样的宽度和厚度(mm)。

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意义重大。维持生命存在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所有的人都应该也必须学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存在给予尊重与承认。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家庭的负责,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全社会的“行孝”。随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的不断增加,大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且状况日益严重,自杀、犯罪、出走、暴力冲突、突发严重疾病、突然死亡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势在必行。必须教育大学生珍爱自己的身体,要让他们明白只要健康的生活着就是对父母的行孝,就是在维系和睦的亲情关系。

第二,从修身来看,主要是讲端正品行

“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其身,敢不敬乎?”身体的疾病已是父母之忧,如因行为不端而招致灾祸,当然更是父母之忧,所以修身比守身更重要,孟子则将人生中的不好品行全都归于“不孝”之列;“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 ,以危父母,五不孝也。”这些不孝的品行必须通过修身的途径予以根除,才能解父母之忧,并确保父母“弗辱”。

舜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尽管身处逆境家庭,但从不放任自我,而是用端正的行为,高尚的品德维护家庭关系,不仅取得家人敬重,更赢得部落的赞誉。大学生更要学习舜修身养性的高贵品格,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做一个严谨、文明、进步的大学生,做一个让父母、学校、社会放心的大学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品行不良的现象,认识上,道德观念模糊,是非、善恶不分明;情感上,爱憎不明,缺乏爱心,不尊重他人,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行动上,缺乏自制力,如无故缺课、旷课,故意违反校纪校规,甚至打架斗殴、酗酒、偷窃。如果大学生不努力克服这些不良品行,就必然得不到进步、得不到发展,亦不是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诚为为学最不“忠”之表现。

第三,从孝悌来看,主要是讲珍惜亲情

舜是创建和睦亲情的典范。舜始终遵守孝道,敬重父母,友爱弟象,以德报怨。纵使被帝尧举用,身事朝廷,仍然受到迫害,但舜一如既往,不计前嫌,孝顺、友悌如初。

目前,大学生亲情缺失现象不容忽视,专业文化知识越来越丰富,与亲人的情义却越来越淡化;个人志向逐步远大,对亲人的关怀逐渐减少;向父母要求、索取的多,对家庭给予、照顾的少;抱怨父母“吝啬”、“抠门”,忘记父母“宽容”、“无私”;嫌弃父母“落后”、“土气”,鄙视父母“朴实”、“真诚”等等。大学生应当以舜为榜样,对照自己、反省自己,重在行动、重在落实,建立和睦的亲情关系。

三 舜“孝感天地”在当代大学生亲情观教育中的运用

人们的道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相应地,大学生亲情观教育也应当从上述三个层次着手:一是认知层次,指受教育者能洞察氛围,并在内心得以认同;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层次的基础上,生发出愉悦和温暖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三是实践层次,将意识转化为行为,并形成习惯。

第一,开展舜道德思想学习活动,增强认知

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从舜的生平、履历、舜道德思想的内涵与实质等方面进行阐释,并从中发掘出舜道德思想闪光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以激发大学生对于舜道德思想的重视。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大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舜道德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也就更容易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使自己的道德品格得到升华。当然,开设舜道德思想课程并非只能以课堂的形式来进行,我们同样可以采取讲座、活动的方式,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第二,组织参加祭舜大典,升华情操

湖南省举办的公祭舜帝大典,是缅怀先祖、尊祖爱国、传承文明的重要举措,是展示湖南道德文化风尚,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意义,对广大人们尤其是青年学子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2009年9月9日上午,数万人参加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56面仪仗彩旗的队伍,象征全国56个民族共祭人文始祖舜帝、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64名武士手执刀斧、戈戟等兵器,迈着整齐的步伐,威严地护卫舜帝,昭示舜德的无上崇高。鸣炮9响,鸣金5响,象征着舜帝“九五至尊”,寓意中国传统最高礼数,表达对舜帝的无限崇敬之情。击鼓34通,象征着全国34个省市区团结统一,建设祖国。大学生通过参加此次公祭舜帝大典,获得了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对升华道德情操,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第三,组织开展志愿活动,实践行为

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与舜人伦道德思想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文化素质内涵,打造了一系列德育创新品牌,培养了一系列优秀德育实践团队,建设了一大批德育基地。我校大学生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化、专业化、常规化”为发展方向,以“立足校园,服务社区、面向社会”为发展思路,努力践行志愿服务活动。在舜道德思想的指引下,我校大学生们开展了志愿服务柳子社区活动,该项活动从1987年开始,二十四年不间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文化服务,为柳子社区孤寡老人服务等等,大学生们身体力行了舜文化所提倡的道德规范。

第四,开评“尊师孝亲”舜道德学子,树立标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开展诸如评选“尊师孝亲”舜道德学子的活动,为广大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不仅是对道德标兵的鼓励,更是对广大学生的教育和感染。对此,我校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经过班级、年级、学校三级评选,树立不同层级的学生模范,并在学校广泛宣传。在此活动中,学生学习评选标准的过程、评选推荐的过程都成为了一种道德教育的过程,通过此项活动,从而让身边的榜样成为影响、感染同学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巨大力量。

[1]仇春霖.德育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2]曾长秋.中国传统文化[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黄南永.传统孝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8.

[4]王富仁.舜与中国文化[J],云梦学刊,2004,25卷(1).

第32卷 第12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32 No.12 2011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2011

D64

A

1673-2219(2011)12-0123-03

2011-10-28

该课题是2011年全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编号055,湖南科技学院教师科研项目“基于舜道德文化的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课题编号09XKYT C041)的部分研究成果。

杨涛(1980-),男,湖南永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林泽红(1980-),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孝悌亲情道德
永不凋零的亲情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病榻侍母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