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诊治疗的猩红热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

2011-04-09 08:24樊继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7期
关键词:传染病皮肤患儿

樊继凤

猩红热是由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流行,多发于2~10岁左右儿童。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皮。少数患儿由于变态反应而于恢复期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和疾病[1]。儿童猩红热曾经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普遍应用,目前猩红热临床表现多较轻,重症和死亡病例非常少[2]。我院儿科门诊于2007年1月~2010年9月共接诊猩红热患儿40例,全部在门诊接受治疗。经过询问调查,虽然家长文化程度不同,但普遍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因此,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家庭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们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在登记传染病报告卡时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电话咨询等形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12岁,平均6岁。其中散居儿童3例,幼托儿童18例,小学生19例。全部病例都选择静脉给药,首选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可选择头孢呋辛或红霉素治疗,疗程7~10 d。病程2~3周复查小便常规2次。结果4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1例并发症发生。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疏导 大多数家长和年长儿当得知猩红热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忧虑和害怕心理。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怕病情发展严重、耽误学业、是否会传染给家人等。我们详细讲解有关猩红热的疾病知识,告知他们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家庭护理,患儿很快就会康复。只有消除他们的紧张和顾虑,才能使患儿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2.2 隔离和消毒 虽然患儿未住院治疗,但应居家休息,不与其他儿童接触。隔离期限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7 d,如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炎症痊愈。来院进行静脉输液和复诊时,应戴上口罩并和其他输液儿童隔开。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次15min,每天不少于3次。患儿的痰、鼻涕要吐或擤在纸里烧掉,用过的脏手绢要用开水煮烫。日常用具可以暴晒至少30min,食具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84消毒液擦洗后冲洗,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1~2 h。

2.3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以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肾、关节的负担,减少合并症。因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故要对家长和儿童特别强调休息的重要性。

2.4 饮食 病程初期患儿因发热、咽痛多精神欠佳,不思饮食,故要鼓励患儿多饮水有利于排除细菌毒素,同时也能协助退热,还能补充因发热而消耗掉的水分。膳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粥、面条、蛋汤、牛奶、碎菜等。恢复期可正常饮食,但应避免油炸、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2.5 发热护理 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引起体温进一步升高。体温在38.4℃以下,一般多饮温开水,勿需特殊处理。体温在38.5℃以上,应予物理降温,一般采用头部冷敷或温水擦浴,避免冷水及酒精擦浴。也可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但需防止退热后大量出汗出现虚脱现象。及时补充水分,更换汗湿的衣被。每4 h测量体温1次,退热处置1 h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防惊厥发生或体温骤降。

2.6 口腔护理 因细菌多集中在咽部,所以口腔护理很重要。年龄大的患儿除早晚刷牙外,每次饭后用温盐水漱口,年龄小的患儿可用棉签蘸温盐水擦拭口腔。

2.7 皮肤护理 密切观察皮肤病变情况,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擦洗患儿的皮肤,注意切勿擦伤[3]。出疹时患儿皮肤瘙痒,不但影响患儿休息,如果抓破,还会引起皮肤感染[4]。要将患儿指甲剪短,用温水擦洗皮肤,可帮助止痒,但勿用肥皂。也可涂炉甘石洗剂止痒。如口角出现皲裂,可涂口炎霜保持口角湿润[5]。脱皮时不要用力搓或撕剥,以免皮肤损伤感染,可用消毒剪刀剪去[6]。

2.8 观察病情 出疹期要注意患儿有无心慌、气短、脉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心肌炎等并发症。发病1周左右,注意患儿如发热不退,颈部或颌下淋巴结肿痛,可能并发化脓性淋巴结炎;耳内可能并发化脓性中耳炎。发病2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关节肿痛现象,这是关节炎的征象,如不及早治疗,还可能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发病3周左右,注意患儿有无茶色尿、浮肿、腰痛现象,这是肾炎的征象。家长在观察病情时要做到全面仔细,注意听取患儿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40例患儿在治疗结束后全部按要求在2~3周来院复诊2次,复查小便常规无1例异常,也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2.9 易感者的预防 10岁以下的儿童都是易感者。因为乙型A族链球菌的型别多(有46个型),型间无交叉免疫,患一种型号的猩红热可产生该型的免疫力,但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猩红热,所以认为儿童仍是普遍易感者[7]。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 讨论

猩红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几年在我市一直处于散发状态,并不如儿童其他常见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或流行的手足口病那样为家长们所熟知。因此,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使门诊治疗的患儿得到有效的家庭护理,加上合理地运用抗菌药物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的健康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做好传染病的登记上报工作,反馈给患儿所在的幼儿园、小学班级,对患儿接触过的用具进行消毒,室内充分通风换气,是减少其他儿童患病的有效保证。

[1]彭文伟主编.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558.

[2]陈志勇.儿童猩红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139.

[3]郑翠萍.小儿发疹性疾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46-47.

[4]张成艳.猩红热1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47.

[5]丁彩霞,冯少青,秦 英.21例猩红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2):76.

[6]韦 玮.5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49.

[7]林菊英主编.社区护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2.

猜你喜欢
传染病皮肤患儿
《传染病信息》简介
第二层皮肤
传染病的预防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