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效果与分析

2011-04-09 01:09王晶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7期
关键词:座谈会教育者乳腺

郭 闪 王晶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仅次于子宫颈癌的第二大女性杀手,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日益低龄化[1]。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此类健康知识缺乏系统了解的途径,自我保护预防此类疾病的能力较差。然而,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能够积极配合学习健康保健知识。大学生群体也是潜在的社区健康教育者,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广泛的传播。在学习社区护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我校200名非医学专业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座谈会的计划与实施,以促进乳腺癌相关知识与乳房保健技能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推广,也进一步巩固了对自身所学的社区护理相关知识的技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0名在校女大学生,平均年龄(20.64±3.67)岁。分别来自化学工程系、生物系、信息管理工程学院、电器工程学院、文学院、商学院等6个非医学专业。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者的准备 健康教育实施者为10名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均已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护理专业课,已学习并掌握一定的乳腺癌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组内讨论拟定一份健康教育计划,并上交任课教师,经教师提出建议后修改并确定具体实施细则。

1.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包括院系、专业、年级、年龄。(2)健康教育的需求。(3)乳腺癌相关知识,包括乳腺癌的易感因素,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方法,治疗与护理措施,预防措施等。(4)乳腺自我检查(brest self-examination,BSE)的意义与方法。调查表中(3)、(4)项目总分合计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不满60分为不合格。

1.2.3 健康教育座谈会的组织与实施

1.2.3.1 健康教育评估 综合考虑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可利用资源等4方面因素。(1)学习需求。统一发放、回收调查问卷200份,分析、整理问卷中错误项目,设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2)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加座谈会的200名同学均为全日制本科非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医学知识缺乏,但有良好的学习能力。(3)健康教育方法的选取。乳腺癌相关知识与BSE实施方法涉及个人隐私性问题,不宜采用公开讲座、谈论方法,而座谈会这种健康教育形式,利于教育者与被教育对象近距离沟通,有益于保护被教育者隐私,从而建立被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感。(4)可利用的健康教育资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乳腺癌知识与BSE实施步骤幻灯片、文字、视频的展示和播放;学生宿舍、自习室、校内休闲区域为座谈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1.2.3.2 健康教育的实施 (1)分组。将200名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20组,每组10名。(2)座谈会的实施。每次座谈会由2名教育者和10名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组成,活动地点在被教育者宿舍区、小型自习室,或校内环境优雅、安静的休闲区域。各组均于4周内组织召开4次座谈会,每次120~150 min。座谈会中,2名教育者分工协作,1名担任主持,另1名认真记录座谈会内容。必要时相互辅助,共同维持座谈会的顺利开展,并将被教育者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解决并给予反馈。(3)效果评价。健康教育座谈会实施结束后,由健康教育者发放与健康教育实施前相同的问卷,并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此外,开展面对面访谈,充分了解被教育对象对开展教育座谈会的意见与建议。

1.3 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将健康教育座谈会前、后两次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 果(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表1显示,健康教育座谈会实施后,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相关知识与BSE实施知识的合格率,与座谈会进行前的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重视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乳腺疾病健康教育的需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在乳腺疾病中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以20~25岁患病率最高。女大学生属于乳腺纤维腺瘤的高发病人群。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率在妊娠、哺乳期和绝经前期可突然迅速增长,且有一定癌变率[2]。预防乳腺癌最有效的“疫苗”是健康教育,而女大学生就是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此外,女大学生群体即将成为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的健康水平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针对这一健康问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二级预防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乳腺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3]。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4]。而大学生普遍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够积极配合健康教育,掌握相关知识并教育和影响整体人群。

3.2 座谈会是开展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以往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健康教育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通过校有线电视、网络、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进行预防宣传的电化教育和文字教育[5]。大学生群体开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也有采取同伴教育的方式,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除讲授知识外,主要以小品、游戏、小组讨论、自我总结等多种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为主,在娱乐中接受健康教育知识[6]。由于乳腺癌这一健康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特点,涉及到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宣讲。相关医学知识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而言,一般深奥难懂,传统教育方法很难起效。而采用座谈会这一健康教育形式,融合了传统教育方法和同伴教育的优点,拉近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沟通距离,更利于了解并解决受教育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也便于乳腺癌知识和BSE技能的传播。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座谈会形式的健康教育更为广大受教育对象所接受和认可。

3.3 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了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很多女大学生表示座谈会后改变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肪饮食、长期熬夜等,88%的同学表示今后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通过座谈会这个平台,乳腺防癌、自检知识在女大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同伴教育的方式使乳腺癌知识顺利的在同龄人中传播,而座谈会又使得女大学生更容易正视和接受乳腺癌这个高度敏感的健康问题,98.25%的受教育对象表示已经了解乳腺癌相关知识及乳房自检的方法,建议乳腺癌健康教育座谈会应广泛的开展,90.60%的同学愿意担当教育者将乳腺癌知识传递给周围的同学和朋友。然而,与健康教育讲座、宣传页、板报等教育方式相比,座谈会参与人数较少,开展起来费时费力,限制了乳腺癌知识在大学生中快速且广泛的传播,而且教育者个人素质的差异也会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建议把乳腺防癌、自检知识作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参与进来。以家庭、社区为单位,为社区护士提供接受集中培训的机会,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共同参与实施。

3.4 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护生社区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在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中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而且提高了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社区青年女性群体的技能。实践证明,护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其健康教育能力的良好途径[7]。实践过程培养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锻炼了护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思维能力。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克服困难,实现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健康教育活动是护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向护理专业角色转变的重要步骤。在健康教育实践中,护生的职业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为社会、医疗机构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8]。

[1] 廖淑萍,孙 岩.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J].现代医院,2009,9(10):151.

[2] 毛 敏,夏 微,蒋晔晖,等.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乳房自检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46.

[3] 范淑霞,冯振芹.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早期发现中的意义[J].齐鲁护理杂志,2002,8(10):782.

[4] 凌文华主编.预防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0.

[5] 石爱华,毛亚杰,史长英,等.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69.

[6] 李小波,李 娟,罗江洪,等.“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731.

[7] 陈志英.护理本科生社区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J].护理学报,2006,13(9):68 -69.

[8] 黄 漫,郑高坪,李守立.健康教育实践对提高护生职业能力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87.

猜你喜欢
座谈会教育者乳腺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