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互补的设计工作室教学新模式探讨

2011-04-10 05:51王丹丹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5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师建筑设计

王丹丹,彭 蓉(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1 建筑师业务实习现状

目前,实习作为学生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强化学生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积累相关工程专业的实践知识与经验,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建筑学本科阶段实习课程的3种类型中,课程实习属于校内实习,而建筑师业务实习与毕业实习一般属校外实习,课程周时一般为14~16周,由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学校指定教师阶段性的指导学生实习。其优点是学校推荐的实习单位专业资质有保障,与学校有长期的合作基础;学生寻找的实习单位对学生本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素,学生有就业倾向性。

对于处于专业课程已修满而又毕业在即的高年级的学生们,建筑师业务实习的锻炼对建筑学本科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就显的非常重要了。然而对于对学生的校外实习的特殊性,从实习开始运行到实习过程的监管,因为学校管理因素、学生自我发展趋向因素、社会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习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直至实习成果的评定,受学生兴趣、实习条件、就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预先制定的管理模式中很难界定实习成果质量,从学生的实习日志或实习报告中发现许多非专业性、内容超出大纲要求的状况,从实习成果中也很难鉴定出哪些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等问题,这对教师的评判带来一定影响[1-2]。由于学生实习存在着集中与分散、专业实践与就业实践的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面临用统一评判标准难以管理的状况,客观上也影响了实习效果。

2 校内外互补的设计工作室模式建设

结合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建筑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建筑师业务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试图探讨一套较为完整的实习管理模式——校内外互补的设计工作室模式,以提高实习质量。校内外互补的设计工作室模式是 “工学交替”模式 的延续,是一种兼顾校内外实习的新的尝试,也是基于长江大学土木专业 “工学交替”模式启发的一种探索。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尝试以点、线、面这3个阶段来层层推进。

首先是建立高年级设计工作室。借助学院设计研究院的相关设计项目,在教师兼项目负责人双重角色的指导下,让经历过设计院业务实习环节的毕业班部分学生参与设计工作。在不影响五年级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部分学生借鉴 “工学交替”模式来延续执业建筑师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学生加强实践训练。

高年级设计工作室由一级注册建筑师主持该工作室的设计工作,该空间可以同时放置8台电脑和一张大的讨论桌,工作电脑由设计研究院和学生共同提供,以此整合部分硬件资源。设计院建筑师业务实习不同的是,该工作室更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参与,让学生尽可能了解和参与设计的多种方式以及整个过程,以求培养更全面更高效的毕业生[3-4]。比如在创业中心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学生通过前期反复调研与测量,了解了建筑设计的前期环节;在测绘局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学生有机会与甲方面对面,探讨设计的可行性,进行方案的优化论证(见图1);在当阳新农村设计中,学生通过深入农村基层调研村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设计适用的作品(见图2)。

图1 建筑设计实践项目

图2 新农村实践项目

经过以上几个设计项目的训练,设计工作室在高年级学生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与毕业班学生的座谈了解到,参与项目的同学通过半年的设计磨练都有较大的收获。

与此同时,如何拓宽工作室的研究范围从点的播撒延展到线,成了下一步模式改革的重点。工作室在启动了几个大型项目的同时,还继而尝试建筑师业务实习在设计工作室运行模式下的教学新方式,以期待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在该阶段,针对目前建筑学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缺乏真实的建造体验致使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单调枯燥这一实际困惑,启动了一个 “直播建造”项目。该项目以本校艺术学院教学楼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三至五年级建筑、城规、土木和管理等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直播剧组,以定期的展板和沙龙为直播媒介将建筑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进行真实、形象而生动的直播。

在这次设计工作室教改实践中,学生为了对学校艺术学院教学楼建造全过程进行解析,直播剧组首先必须以 “设计工作室”为据点,每个建造环节之初在建筑设计老师的指导下对设计方案进行细心解析,进而在现场监理老师的指导下进入工地采得第一手现场资料,然后经过报道组对知识点的提炼与消化进入后期制作,最后通过海报、沙龙与展板的形式面向全院师生同步学习。

3 结 语

通过基于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建筑学专业建筑师业务实践的 “设计工作室”模式的拓展研究,有效缓解了建筑学本科教育中 “理论”与 “实践”的矛盾,促进了 “师”与“生”的共同发展。该模式使建筑学实践课程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逐步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选择;学生实习环节除了能够在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计划的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同时也能真正接触到社会实际项目的业务实践,完成了建筑学理论向实践应用型的圆满转化,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

[1]刘志刚,陈霞妹 .本科实习管理运行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我校建筑学院为例 [J].科教导刊,2010(11):142-143.

[2]朱霭敏,张大玉,王嵩明 .建筑学专业建筑师业务实践环节探索 [J].高等建筑教育,1998(3):27-28.

[3]邓传力,索朗白姆 .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J].西藏大学学报,2007,22(增):107-109.

[4]曹亮功 .从建筑职业看建筑教育 [J].建筑学报,2005(2):76-77.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师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