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附子饼贴脐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 209例

2011-04-13 04:47黄日香严东英广西自治区梧州市中医院儿科梧州543000
陕西中医 2011年11期
关键词:儿科学对症脐部

黄日香 钟 斌 严东英 广西自治区梧州市中医院儿科 (梧州 543000)

小儿泄泻是现代儿科的四大主证之一,常年都可发生,夏秋两季较为多见,秋冬两季发生的泄泻易酿成流行,是目前我国儿童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1]。本院从 2005年 10月至 2010年 10月用西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加生姜附子饼贴脐配合艾灸治疗 209例脾肾阳虚泄泻患儿,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418例虚寒型泄泻患儿为 2005年 10月至 2010年 10月在本院儿科就诊者,均符合江育仁、朱善锦主编的《现代中医儿科学》泄泻证侯分类[2]。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5岁,男孩 218例,女孩 200例,病程最短 1h,最长 13个月,无脱水 100例,并轻度脱水141例,中度脱水 100例,重度脱水 78例,并酸碱、水电解质紊乱 368例。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 5次以上,大便性状改变,稀薄或完谷不化,气味不显,色淡,无黏液脓血。体征:形寒肢冷,睡时露睛,舌淡,苔薄白,脉弱。辅助检查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无明显增高;大便常规示水样便或烂便,偶见白细胞及少许黏液无脓球。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病程、病情、年龄、性别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分组,将 41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 209例,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为对照组,加生姜附子饼贴脐配合艾灸为治疗组。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尽量选在患儿熟睡时。首先取制附子粉末、淀粉各 10g,用生姜泥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 3cm,厚约 0.8cm的生姜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备用。患儿取仰卧位,暴露脐部,用 75%医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把生姜附子饼敷贴脐部,再将清艾条的一端点燃,用点燃的艾条对准神阙(即脐部),距皮肤约 3cm处进行熏烤,医者将中、食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根据局部受热程度调节施灸的距离,施灸时间 1岁以下小儿 20m in,1岁以上小儿 30min,每日 2次,灸完后用医用纱布覆盖生姜附子饼后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药饼 1次加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病毒唑、蒙脱石等常对症支持规治疗。

疗效标准参照江育仁、朱善锦主编的《现代中医儿科学》制定。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无效:大便次数及水分无改善,或症状加重[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

治疗结果 灸后反映:局部皮肤潮红,整个过程无痛苦,患儿安静。大部分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性状马上有改善。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 1d后的疗效比较:对照组治愈 10例,好转 102例,无效 97例,总有效率 46.42%,治疗组治愈 25例,好转 165例,无效 19例,总有效率 90.91%。

治疗 3d后的疗效比较:对照组治愈 81例,好转96例,无效 32例,总有效率 84.69%,治疗组治愈 176例,好转 28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97.61%。

典型病例患儿陈某,女 71岁 3个月,因解黄色水样便 2d,尿少 1d入院,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小儿泄泻—气阴两伤,西医诊断小儿腹泻并轻度脱水,入院后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数小时后巡房时发现患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出现暴泻,解清水样便,夹数粒米粒,大便失禁,清水样便不停从肛门流出,紧急情况下予加快补液速度后予生姜附子饼贴脐配合清艾条灸脐部,20min后大便失禁消失,数小时后解糊状便 1次,生姜附子饼贴脐配合艾灸和西医对症支持治疗 2d后出院,1周后电话随访无反复。

讨 论 神阙穴为人体脐中,脐为先天的结蒂,后天之气舍;在任脉上,为阴脉之海,位于中、下焦之间,临近丹田穴,是十二经脉之根,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神阙穴与人体的内脏有密切的联系,此穴有温阳益气、转运脾胃、回阳固脱之功,古今多用于治疗泄泻、急救及养生保健[4]。药物贴脐疗法是中医治疗的一种古老的外治方法,利用少量中药敷贴脐中穴,通过脐部受药的刺激和吸收,激发经络之气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5]。生姜有温胃散寒,健胃消食、止泻止痛等作用,附子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作用。艾灸法亦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方法,有温中散寒、温脾健胃、益气升阳、止泻止痛,回阳固脱之力。生姜附子饼贴脐配合艾灸加强温中散寒,止泻止痛,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力。本院儿科用生姜附子饼贴脐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脾肾阳虚型泄泻疗效显著,疗效在 3d内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组,临床应用安全、简廉,是治疗小儿虚寒型泄泻的理想方法之一。

[1] 林远岭.实用中医儿科学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8.

[2] 江育仁,朱善锦.现代中医儿科学 [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169.

[3] 王盛波,李国辉,宋晓波,等.大黄糊脐对便秘患者通便时间的观察 [J].新中医 ,1995,36(1):23.

[4] 王可胜 ,王 燕,高 颖.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 80例疗效观察 [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5):600-602.

[5] 杨明辉.贴脐治疗小儿腹泻 160例 [J].陕西中医,2007,28(11):1522-1523.

猜你喜欢
儿科学对症脐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脐部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来手抖原因多 及时就医对症治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