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就业谈早期职业意识教育

2011-04-13 04:52刘艳霞孔征宇
关键词:意识职业大学生

刘艳霞, 孔征宇

(1.南开大学 药学院, 天津 300071; 2.国家科学技术部 人事司, 北京 100000)

从大学生就业谈早期职业意识教育

刘艳霞1, 孔征宇2

(1.南开大学 药学院, 天津 300071; 2.国家科学技术部 人事司, 北京 100000)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众所周知,原因方方面面,学者们从社会用工问题、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高校培养问题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文章从大学生就业难揭示我国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的欠缺,造成了大学生不会就业、不能就业、不肯就业。文章还从职业的角度谈了职业意识、早期职业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职业意识教育。

就业;学业;职业;职业意识;职业规划;教育

0 引言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机制,并且十分重视早期职业意识教育。对我国而言,虽然早期职业意识教育的概念只是刚刚开始被广大民众所了解,但朴素的早期职业意识教育观念却早已普遍存在。电视剧《我爱我家》里贾媛媛在考重点中学时说过一句话:考不上好中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对象。这句话已经成为众多学生家长关于早期职业意识教育的共识。事实上,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等一概被遏制或被忽视,追求高分、名校成为一种必然。而学生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参加工作,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因此,让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早得到正确地认识和自由地发挥,才是早期职业意识教育的本真之路。

1 职业意识的内涵

对于职业意识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给了不同的看法。例如:职业意识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需求,对自己进行正确社会定位的思维能力;又如,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在职业选择中,它是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因素。也有学者认为:培养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和职业氛围中,在培训和任职实践中形成的与从事职业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观念称为职业意识。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职业意识研究的维度和视野不同,但人们对职业意识的理解其实有许多共通之处。职业意识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由自我的思想认识、自我的情绪状态和自我的心理特征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自身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世界观、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二是主体对职业的意识。主要由职业认识、职业理想、职业评价三部分构成。三是主体意识与职业的统和,即主体对职业的选择意识和倾向意识。

2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职业意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迅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正在给我国带来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近年来,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方针,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应试教育”仍然在很多地方大行其道,学生不得不通过获得高分、取得各种获奖证书或特长证书,来满足重点学校、名校的入学条件,以获得就读的机会。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千篇一律,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至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我国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据统计,2002至2009年,全国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495万、550万和611万,毕业人数呈大幅上升趋势,而就业率相应为80%、75%、73%、72%、72%、70%、70%和68%,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精英化教育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统包分配的方式,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大城市、大企业,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供过于求的现象开始出现。近年来,“考研热”、“公务员热”等现象更是充分说明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招不到满足岗位需求的人,大学毕业生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在这样形势下,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使本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大学生的职业意识问题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2.1 就业观念滞后不能就业

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仍然把自己定位成“天之骄子”、“社会精英”,非公有制单位、非大城市、非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做,最终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机会,未能就业。

2.2 眼高手低不会就业

有些大学生自我期望值过高,同时又对职场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方面,一味追求声望高、待遇好、有实力的单位;另一方面,又缺乏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职业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以至于高不成低不就,无法就业。

2.3 独立谋生意识弱,不肯就业

有些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在学期间不重视练就谋生本领,不注意提升就业能力,一味寄希望于依靠家庭和社会关系找工作,一旦依赖的关系失去,便手足无措。更有甚者不愿承担社会责任,逃避工作,毕业后仍混迹于校园,得过且过,啃老度日。

2.4 职业规划能力不足

有些大学生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面临求职就业,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职业选择盲目从众,随意性强,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参加工作之后,在短时间内频频跳槽,甚至在一年内三、四次换工作,难以在工作中获得足够的经验积累与能力提升。

2.5 抗挫折能力差

有些大学生由于没有经受过历练,缺乏必要的锻炼和实践,缺少必要的心理辅导,在找工作过程中一旦被用人单位拒绝,就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产生怀疑,不能调整自己,找出不足,正确面对,而是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3 加强早期职业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大学生职业意识存在的问题,如果只从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本身找原因,那就等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职业意识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个体的每一成长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职业意识教育内容。在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明确规定:职业指导从小学教育开始,即从6岁开始,就要培养职业意识,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学会并开始职业规划,让学生进行与就业有关的12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这几十项似曾相识的能力和指标,不仅包括而且远远超出了中国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素质教育”的范畴。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暴露出职业意识教育的缺位,而解决职业意识缺失的问题,加强早期职业意识教育首当其冲,势在必行。

3.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强自立精神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育人,早期职业意识教育更是如此。早期职业意识教育首先是一种思想上的觉醒,要让学生及早意识到自己将来是有责任、有义务去从事某种职业的。通过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将会使学生认识到,在学校读书学习的过程是获得生存本领的过程。一个人不会一辈子在学校读书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做好准备。在学校学习期间,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而当完成学业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时,就不能再做依赖父母的“啃老族”,而是要开始自食其力,并在此基础上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汗水与智慧,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成为有责任感的自强自立的社会成员。

3.2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发展问题的关注度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只有发自内心的改变才能真正地改变。早期职业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要通过教育引起学生对职业发展问题的关注,最终让学生意识到职业发展问题是关系到自己人生的大事,要主动采取行动,积极应对。通过开展早期职业意识教育,将使学生及早地意识到职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己将来希望从事什么职业,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这样的职业对自身能力有哪些要求,其中哪些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哪些是需要通过自己创造条件去获得的。同时,使学生更加关注各种可以获得职业发展信息的渠道,主动去了解职业发展方面的知识,主动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设计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图,使自己的职业目标越来越清晰。

3.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无处不在。每一个职场人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升职业竞争能力,在社会的竞技场上站稳脚跟。早期职业意识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如何提高职业竞争能力以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通过开展早期职业意识教育,将会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得高分,也不仅仅是获取书本知识,而是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出应对职业竞争所需的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计划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个性(如责任意识、自制力、独立性、情绪的稳定性、做事的严谨性等)和技能(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及计算机、外语等通用技能),有意识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职业竞争能力,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积蓄能量,并通过对比职业目标的需要和自身现有条件之间的差距,有条不紊地不断向既定的职业目标前进,并体验到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喜悦。

4 如何开展早期职业意识教育

职业意识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人的每个年龄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在借鉴国外早期职业意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早期职业意识教育,即:认识自我、明确学业与职业的关系、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1 认识自我

对学生而言,从小就应在教师、家长的配合和引导下认识自我:首先,要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一种责任关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强项,了解自身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改变状况;对自己的兴趣和个性有所认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加以考虑、筛选,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与不足,并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从小立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并逐渐向自己所设计的职业目标迈进,使自己尽早地适应社会,进入社会,立足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认识自我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专长以及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让学生认识自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的过程。

4.2 明确学业与职业的关系

首先应该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信息三位一体的立体社会,处处充满着竞争和挑战。应让学生从小明确学业与职业的关系;认识到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认识到自己在学业上的优势与弱势;认识到自己现在的学业对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业方向,为职业目标做准备。有些学生之所以会厌学、逃学、辍学,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学业与以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早期职业意识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是让学生仅仅在学业上获得优秀,而是让学生要真切地感受到学业对于职业与人生的重要意义。

4.3 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早期职业意识教育所涉及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是上一种职业生涯启蒙教育活动,即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对学生的人生作出科学、理性的指导和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以后如何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与学生共同探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职业技能相互结合,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而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

5 结语

我国的教育必将面向国际化、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加强早期职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人生理想,发挥兴趣特长,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科学理性地指导,迎接未来的挑战。早期职业意识教育为引导个体健康快乐成长、顺利融入社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也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念。

[1] 张玲.中国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50-54.

[2] 朱汝武.浅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多种渠道[J].教育与职业.2009(9):72-75.

[3] 王云丽.论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引导——兼论大学生人力资源化[J].现代商贸工业.2007(1):18-23.

[责任编辑:孙义清]

Discussionaboutawarenesseducationonearlycareerfromgraduateemployment

LIU Yan-xia1, KONG Zheng-yu2

(1. College of Pharmac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2. Personnel Division, National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00, China)

Everyone knows that it's hard for undergraduates to be employed. While the reasons are complex, scholars give suggestions from the questions of social employment, undergraduates' conception of employment and the training of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undergraduate lack of education on professional awareness, which also lead to the fact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be employed, can't be employed and refused to be employed. What's m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awareness and early professional awareness in the view of career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n professional awareness.

employment; studies;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awarenes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G640

A

1671-6876(2011)02-0170-03

2011-03-07

刘艳霞(1964-),女,河北丰润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意识职业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我爱的职业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