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2011-04-14 11:43中共齐齐哈尔市市委市政府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9期
关键词:水田抗旱农田水利

□ 中共齐齐哈尔市市委、市政府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 中共齐齐哈尔市市委、市政府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和省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政策机遇,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市粮豆薯总产213.8亿斤,占全省粮食产量的1/5,同比增长20%以上,创历史新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紧迫感

我市位于松嫩平原中西部干旱地区,耕地有岗有洼、有碱有沙,年均降雨量450毫米,且分布不均,常年旱涝并存、灾害频发,年均减产粮食20亿斤以上,干旱和洪涝特别是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市粮食生产的重要障碍。因此,我们从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抗旱防洪能力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深入领会上级精神,增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机遇意识。我们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解读中央和省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更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大上快上农田水利项目的紧迫感。二是正视现实差距,增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自觉性。从水资源条件看,我市的水资源总量为42.7亿立方米,人均、亩均仅为全国的1/3和1/10,其中农业实际用水19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很大。从水利基础设施看,我市中小河流堤防标准低,大多数小型水库带病运行,灌涝区田间构造物不足,旱涝保收面积和用水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22%和56%,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为此,我市通过宣传引导,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粮食生产的障碍在水、出路在水、希望在水”的思想共识。三是搞好算账对比,增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我们认真算了几笔账:我市玉米种植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每亩增产400斤左右;“旱改水”每亩纯利润达1 200多元,而玉米每亩纯利润只有600多元,二者效益相差一倍。2008年,全市粮豆薯总产突破150亿斤,2010年突破200亿斤,两年间增产近60亿斤,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此,我们动员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加以推进和落实。

二、实施重点突破,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

我们围绕抗旱除涝,突出抓好大型灌区新建续建工程、水田开发、节水灌溉、易涝区治理、水源建设和水土保持六项重点工作,全面提

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一是全力推进大型灌区新建续建工程。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相继开工建设了中北引扩建工程配套灌区工程和泰来引水工程。目前实有灌溉面积28.5 万亩,建成后可新增水田43万亩、改善水田31万亩。积极推进卫星灌区、音河灌区、江东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工程,目前实有灌溉面积32.8万亩,建成后可新增水田32.9万亩、改善水田20万亩。完成了龙江县花园水库、尼尔基水库直供灌区前期工作,为项目上马奠定了基础。二是突出水田开发。按照吉炳轩书记作出的“要用3年时间将全省水田面积发展到5 000万亩左右”的指示精神,采取超常规措施推进水田发展,以泰来、甘南、富裕等沿江河地下、地表水丰富地区为重点,以大型灌区新建续建为契机,积极发展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全市水田总面积达到339万亩,比2005年增长1.6倍。仅2011年,全市就新增水田43万亩,创历史新高,并涌现出很多好典型。甘南县采取对新开发水田免费打井、补助配套、给予贷款等办法,发展水田6万亩;富裕县引进供销企业投入1 200多万元,开发水田1万多亩。三是发展节水灌溉。着眼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干旱双重矛盾,按照市级指导、县级推进、乡镇组织、村组操作、部门服务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利益驱动机制,对基础好的县区给予投资倾斜,促其由传统小型喷灌向大型动力喷灌转变;对基础差的县区采取以奖代投方式,鼓励其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从而充分调动起各地的积极性。重点建设了“5带35条链”,即全市以北市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5条节水喷灌带,各县(市)区以县城所在地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35条节水喷灌链,初步构建起网络化发展格局。同时,把发展节水灌溉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相结合,与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相结合,努力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五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8亿多元,新打节水喷灌井2.5万眼、新上喷灌设备5.2万套,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5万亩、改善220万亩,总面积达到445万亩。四是加快易涝区治理。抓住我市10处大型涝区列入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的有利机遇,以沿江、沿河低洼易涝地区整治为重点,采取加强防洪排水工程建设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等综合措施,突出抓了37处大中型涝区建设,治理易涝面积240万亩,治理标准由三年一遇提高到五年一遇。五是强化水源建设。针对近年干旱频发,且降水量少、江河水位低、水库蓄水不足等问题,大力加强抗旱水源建设。五年累计新打各类抗旱井3.1万眼,维修机电井10.1万眼,新购抗旱设备3.2万台套,维修抗旱设备13.2万台套;共建成或基本建成水库65座,增加库容8.7亿立方米,完成“2大、11中、18小”水库消险加固,新增蓄水能力4 370万立方米;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整治新建塘坝215座、提水泵站73座、拦河坝16处,进一步挖掘了水资源潜力。全市坐滤水种面积达到1 200万亩,抗旱浇灌能力达到900多万亩。六是推进水土保持。总结推广拜泉县小流域治理模式、泰来县庄园式治沙模式和碾子山区低山丘陵区治理模式,以拜泉、克山、依安等8个县为重点,开展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试点工程和东北黑土区综合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万亩。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

农田水利建设点多、面广、量大,为了确保相关工作扎实推进,我们进一步细化了落实措施。一是科学规划。根据我市水土资源条件,相继编制了《农田水利发展综合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总体规划,《水田发展规划》、《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和《玉米膜下滴灌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以及《花园水库灌区》、《尼尔基直供灌区》、《江西灌区》等重点项目规划,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有章可循。二是分类布局。区别不同地区水土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重点。平原和浅水区,突出发展高效节水喷灌,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积极推广膜下滴灌;丘陵和漫岗区,重点推广点灌、移动式滴灌;水源丰富区,大力推进“旱改水”,发展水田生产。目前,我市80%以上的水田和节水灌溉面积分布在这些地区,经济效益十分突出。三是加大投入。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扩大主体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建立起多元投入机制。五年来,共争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7.9亿元,地方政府和群众筹资14.9亿元,整合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4.2亿元,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四是完善机制。健全责任机制,做到目标、任务、时限、责任人“四明确”,保证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细化考核机制,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建立协调机制,对建设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的项目,设立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组织落实,确保上下贯通、协调一致、高效推进。

猜你喜欢
水田抗旱农田水利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