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有效利用水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1-04-14 11:43中共大庆市市委市政府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9期
关键词:节水全市用水

□ 中共大庆市市委、市政府

集约有效利用水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中共大庆市市委、市政府

从大庆水资源供需现状来看,可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缺水城市。全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1 170立方米,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169立方米,仅为国际公认1 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警戒线的1/10,属严重缺水地区。另一句是用水大市。我市油化企业集中,年均用水量近6亿立方米。地处我省西部旱区,年均降水量不足440毫米,而农业年均用水近11亿立方米。湖泊湿地面积大,年生态补水近6亿立方米。每年全市总需水量至少在25亿立方米,目前可供水量仅有20亿立方米左右,水资源供需矛盾相对比较突出。近年来,坚持把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努力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的矛盾。2006年,大庆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目前万元GDP耗水量11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29立方米,主要节水指标处于全国前列。

一、突出水源建设,努力解决好水“怎么来”的问题

把调度配置水资源,作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首要前提,源头保证有水可引、有水可蓄、有水可用,做好水资源增量文章。一是外埠引水。不断完善扩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处引嫩工程,全长500多公里,目前年引水量可达到11.3亿立方米,其中北引1.7亿立方米、中引7.4亿立方米、南引2.2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需求。二是建库蓄水。先后建设了大庆水库、红旗水库、大龙虎泡水库、东城水库“四大水源地”,目前总蓄水量达到6亿立方米。特别是去年建成了一期库容6 500万立方米的东城水库,更好地满足了东城区城市和环境用水需求。三是空中增水。大力开发云雨资源,建设“空中水库”,组建人工增雨指挥作业中心,年增雨量达到5亿立方米以上,在农业抗旱、地面蓄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转变用水方式,努力解决好水“怎么用”的问题

推动用水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粗放向集约转变,将水资源高效利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具体是“三节一改”:一是推进农业节水。围绕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我们加快建设百亿斤粮食基地,大面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目前,玉米膜下滴灌面积达到256万亩、旱田喷灌390万亩、水田104万亩,旱涝保收田发展到7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年节水量3亿立方米,去年全市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用全省5.1%的耕地产出了10.8%的粮食。特别是2008年开始大规模推广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效益明显,亩均用水较喷灌节省50%、增产千斤以上、增收近千元。去年,水利部东北“三省一区”玉米膜下滴灌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推广大庆经验。二是推进工业节水。大庆油田公司运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和生产密闭流程,每年采出的4亿吨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注,工业含油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100%,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污水处理回用示范区。石化公司、炼化公司和中蓝石化,通过采用节水新技术新装置,年节水分别达到580万立方米、380万立方米和160万立方米。同时,积极优化地方工业结构,压缩高耗水产业、限批高耗水项目、整改高耗水企业,加快发展节水型工业。去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实现工业用水总量10年零增长。三是推进城市节水。相继建设了中引水厂、东城水厂等8座净水厂,总供水能力达到127万吨/天。近三年来,更新改造供水管网1.5万延长米,管网综合漏损率下降6个百分点,年节水量2 400万立方米。在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全面推广节水型器具,严格实行器具验收制度,年节水410万立方米。积极促进人水和谐,通过开展系列节水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城乡居民节约水资源、爱护水环境、构建水文化、倡导水文明的社会氛围。四是推进农村改水。2000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 890处,解决近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水质差的问题,安全饮水保障率达到70%以上。

三、采取综合措施,努力解决好水“怎么治”的问题

在加强水源建设和节约用水的同时,推进水生态建设和水环境整治,努力构建洁净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体系。一是治理污水,搞好中水回用。“十一五”以来,在市区和四县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8座、总数达到12座,年处理生活污水1.4亿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5%,中水回用率达到60%以上,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湿地补水和景观用水;建有工业污水处理设施163座,年处理能力近4亿吨,全市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处理后的中水主要用于油田注水和环境用水。二是整治湖泊,优化城区水生态。持续推进百湖治理和城市滨水开发,合理保护全市228个天然湖泊、64万公顷湿地,在主城区已经综合治理了17个湖泊;改造原东二排水干渠,连通东城区6个湖泊,建成了全长17公里的黎明河城中生态景观河;科学保护和利用龙凤湿地,建起全长5公里的湿地跨越桥,将分割的湿地融为一体,不仅扩大了湿地面积,而且恢复了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并沿原生态湿地外围启动建设龙凤人工城市湿地公园,构建起一道生态保护屏障;为了持续用足用好城区湖泊水系资源,规划启动城市运河工程,东西城区将各建一条80公里和25公里的城市运河,连通主城区15个湖泊,让主城区南北水系活起来、净起来,工程产生的土方还可以有效解决植树绿化客土问题。伴随湖泊综合治理、水环境整体改善,滨水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建设形成了一批沿湖景观、休闲广场、生态新区,城市形象品位和居住环境大幅提升。三是调蓄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建成胖头泡、王花泡等大中型蓄滞洪区5处,在提升防洪安全能力的同时,实现洪水资源化15亿立方米,建设地面小水库和塘坝22处,增加蓄水量9 800万立方米。四是加强水土保持,植树固水涵水。“十一五”期间,农村植树造林80万亩,建设城市生态园89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0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被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0.6%和45%。今年以来,农村造林17.3万亩,城区植树218万株,新建片状森林31处997公顷,新增城市绿地1 533公顷。根据目前森林和绿化面积测算,可涵养水源3.6亿立方米。

四、完善监管体系,努力解决好水“怎么管”的问题

探索建立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供水和排水、用水和节水一体管理的新格局。一是强化水资源调控职能。制定实施了《大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决定》、《滨水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出台了节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规范性文件,从制度层面保障全市水资源科学高效利用。二是切实加强源头监管。对新建、续建和改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做到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对用水企业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节水制度到位。三是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建成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布设800多个监控点,对地表水源地、地下水源地及供水企业、用水企业的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控,有效规范了用水行为。建立集视频、数字、卫星遥感和电讯兼容为一体的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24小时在线监控污水排放信息,及时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四是严格开展执法检查。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职责,持续开展水行政执法大检查,严肃查处超采和非法取水,年减少地下水开采7 000多万立方米,城区地下水位呈稳步回升态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这次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加快推进防洪工程达标、千万亩旱涝保收田、城市供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河湖水系连通、水土保持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落实以“三条红线”为核心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体系,为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节水全市用水
坚持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