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精彩:记把责任和使命永远扛在肩上的团队

2011-04-14 15:18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1期
关键词:水文

一个曾经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群体,一个凝聚着无限智慧与力量的群体,一个敢打硬仗、甘于奉献的群体,现代社会中永远保持着那种质朴的可爱、无私的可贵,靠点滴不断影响着人们对他们的认知,靠努力和奉献不断赢得社会对他们的认可。这个群体就是黑龙江省水文局——千余名水文人的大家庭。

当你走近他们……

你能感受到班子集体的坚强有力、团结和谐,这是一个领导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你能感受到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每个水文人的可敬、可贵和可爱。

你能感受到小目标中的大智慧:植根水利,服务社会。他们说,一个行业是否重要,并不在于自己怎么去说,而是要看在需要的时候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工作内容就是“测、算、整、报”,在全省1918条江河边,在防灾减灾的测报一线,在支撑和保障“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实施的最前沿,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将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服务社会”这一个“点”上,并且一往无前。

责任:勇于挑起考验的重担

2005年沙兰河洪灾和松花江水污染,对于水文人来说是最不愿面对的历史,也是不得不面对的历史,令人难忘。

难忘的是——带来的灾难让人痛苦,气氛的紧张让人窒息,面对的艰险无法想象,经受的考验不同寻常……

更难忘的是——水文人经受住了考验,向党和人民递交上了满意的答卷。社会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水文,记住了水文,认识了水文人,记住了水文人。

难忘沙兰镇洪灾2005年6月10日沙兰河发生特大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突发事件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按照省防总的指示,省水文局立即连夜派出专家组和水文应急测报机动队,在第一时间赶赴沙兰镇。然而,面临的情形超乎想象:

灾民们情绪激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这场特大洪水的成因和量级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向死难者家属交待,向政府交待,向社会交待。

在沙兰镇70平方公里范围内没有任何水文和气象资料,只能通过洪水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洪水侵袭的道路不是沟壑嶙峋便是泥泞不堪,交通条件极其恶劣,越野车一次次陷进淤泥,只能靠人推,车拉,老牛拽……

山洪形成大量的稀性泥石流,给洪水调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危险,水文人就腰里系上绳子,穿着短裤光着脚,趟入1米多深的淤泥中测量,每前行一步都十分困难,从一个测点到另一个测点都需要别人拽着走。

当责任和使命勇敢地抗在肩上的时候,这些,已经是不是困难的困难了。

通过艰苦卓绝的的洪水调查分析,终于获取了大量科学、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灾情发生后仅仅20多个小时,向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提出了及时准确的调查分析成果。

在抢险救灾工作会议上,省水文局董淑华局长作为水文专家,面对全省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新闻媒体,果敢地公布了调查分析结论:“本次暴雨主要集中在和盛水库到沙兰镇区间70平方公里的狭长范围内,一个小时内平均降水120毫米。暴雨中心区最大雨量200毫米,形成洪水的暴雨重现期为200年一遇。”

“罕见的局部、短历时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成灾”,这一结论随着众多媒体的采访和报道直接涌向公众,稳定了灾民情绪,救灾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国务院“6.10”特别重大山洪灾害联合调查组的专家组通过再次现场查勘和技术论证,认为:“沙兰河暴雨洪水调查获取的原始资料可靠,调查、分析采用方法正确,选取的计算参数合理,并采用了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结果可信。”

由此,国务院联合调查组结论:“自然因素是造成灾害的直接原因。”

难忘松花江水污染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这条昔日慈祥的母亲河突然间变得让人生畏,沿江人民的生产、生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水危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900多公里长的松花江上,水文人冒着生命危险,忍受着风雪严寒,以科学及时的监测和预测预报,为政府指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取得松花江水污染防控的全面胜利添上了壮烈、浓重的一笔。

松花江水污染发生后,按照水利厅的统一部署,省水文局立即成立应急工作组,启动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监测方案,紧急布设19处水质监测断面、9处流量和冰情监测断面、36处地下水水质监测井。在天寒地冻的气候和诸多不利的技术因素情况下,全程跟踪监测,反复校核分析,及时提出污染带推移情况的预测预报,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控指挥决策争取了主动。特别是对于哈尔滨这个当时90%人口饮用松花江水的重要城市,水文专家结合上游吉林境内的石桥、下岱吉监测断面和我省88号照监测断面的水位、流量和流速数据,提前于11月22日做出预测:污染带前锋将于24日凌晨5时到达哈尔滨第二水源地取水口。哈尔滨市政府根据这一预测预报,在全市已下令实施停水措施的情况下,又紧急恢复供水一天,不仅减少了数亿元的经济损失,缓解了哈尔滨市的供水压力,更重要的是安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事实验证了这一预测的准确度,与污染团实际到达时间相差不到半个小时。

在随后的达连河、依兰、佳木斯等沿江城市污染带预测均及时、准确,确保了沿江城市的饮水安全以及哈依煤气等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在抚远水道导流堰建设期间,由于缺少水文资料,同志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对筑堰地点进行了详细勘查和测量,冒着生命危险两次抢测了龙口流量,为导流堰规划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资料,确保筑堰工程顺利实施。

应对松花江水污染的35个日日夜夜里,水文人不知打破了多少常规,冲破了多少极限,经历了多少个第一次。全省水文系统调集全部力量集中到抗污前线,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从省局到市(地)局、基层测站,所有参战的人员昼夜奋战,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丝畏惧,没有一毫退缩。累计采集水样1282个,出动车辆900余台次,各类技术人员6500余人次;临时增加报汛断面23个,增加观测水位5932次,流量2690次,流速1890次,冰情1380次,实测流量104次(垂线832条),国际报汛2站次(每日1次);向相关部门传递信息3000余次;发布污染动态简报、地下水监测动态简报62期,向省应急办、省外办通报70余次,向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提供水情信息近30份,向水利部、松辽委、水利厅提供信息320余次。这一组组数据凝结着全体水文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省水文局应急办公室35天彻夜长明,昼夜坚守岗位的26名同志平均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甚至连续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感冒发高烧了就吃点药顶住,衣服挂上的点滴瓶俨然成了一道特殊“风景”,3名打点滴的同志一边打着点滴一边还在坚持着工作;两地分居的家人来探亲一个多月却没有时间回家看看;2名同志家里孩子只有不到3岁,孩子生病住院打点滴却没有时间回去照看一眼……办公室专门有个桌子摆着各种药品,治高血压的、治感冒的、退烧的、治胃病的、止咳的、消炎的……看起来就像一个药品专柜;食品箱装着面包、饼干、方便面、咸菜等快餐食品,因为吃饭从来没有固定的时间,常常是早饭要到中午才能吃上一口,晚饭延迟到半夜成了宵夜,饿的实在受不了了,就一边工作一般吃上几口面包、饼干,困了就喝上一杯浓咖啡提提神。当一切将结束了的时候,神经绷紧了30多天、满脑子的污染带和数据的同志们却觉得突然缺少了点什么,用他们的话说,“在单位呆习惯了,怎么想不起来回家了,回到家里却怎么也睡不着了。”这简单的话语听似好笑,其中蕴涵的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到。

在水污染防控工作的最前沿,市地(局)和基层测站的同志们面对近千公里的防线,从年轻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已经退休的老同志,不分男女老少,始终在一线摸爬滚打。17台车24小时不熄火,往返在监测断面和实验室之间;江面上立起的冰茬象一把把利刃,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呵气成冰,采样的同志白天要在江面上破冰采样、测流,深夜要冒着严寒和随时被流冰打翻的危险,驾着一叶小舟坚持工作在江面上。为了准确地掌握污染物在江中的分布特点、规律和推移过程,从24小时到12小时、6小时,甚至是1小时一采样,频次越来越密,难度越来越大。为了防止采样瓶冻裂就揣在怀里,军大衣里面的毛衣、内衣都冻上了冰茬,上岸后抱着采样瓶的手冻得需要别人掰开,甚至冻得大小便失禁;就连女同志都要到江面上去实施男同志做起来都相当困难的采样任务,从不说一声苦,叫一声累和讲任何条件。由于测验断面地处偏僻,甚至荒无人烟,冻得实在不行了,能找到废旧的养牲畜的窝棚躲避一时都成了“享受”。当面对媒体记者的感慨时,他们却说:“这已经算是最好的‘待遇’了,有些监测点连个窝棚都没有,不取样时只能‘猫’在车里,那才是饥寒交迫呢!别说睡觉了,就连小憩一会儿也是奢侈的。”

寒冷,危险,疲劳,饥饿,寂寞……充斥着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35个日日夜夜,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点点滴滴中却无形中透出一种壮怀激烈;不会讲什么精神境界,却懂得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从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过锋、陷过阵,却从这些朴实无华的水文人身上,让人领略到什么样才是战士。就是凭着这种拼搏的精神和团队的力量,有力确保了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赞扬。

队伍:勇于突破来激发潜能

一切的胜利成果,取决于每个作为推进者的水文人,

是千余名水文人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意志和努力的体现。

这样一支队伍从何而来?

在人才引进上,他们打破过去害怕门槛高人不来的窘况,不把自己看低,严把进人关,大学生要求本科学历以上,公开招考,事业兴自然人才来,人才强则事业旺,实现良性循环。

在人才使用上,他们打破论资排辈,任人唯贤,发现人才的优点,发挥人才的优势,创造平台和条件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才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在人才培养上,他们打破传统的定位培养,采取竞争上岗、岗位交流、基层锻炼等新方式;同时融入感恩教育,说感恩的话,做感恩的事,当感恩的人,实现了业务能力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统一。

在人才管理上,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制定了《省水文局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办法》,建立了以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程度为评价指标的考核体系,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衔接,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强了干部考核的透明度。干部推荐注重集体型决策和群众参与型决策相结合,严格执行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态度。

2002年顶住重重压力,清退了4名多年无故旷工的在编职工和9名大集体混岗职工,人们不可想象的事情成为事实,在全省水文系统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却实现了平稳过渡。

2003年开始实行竞争上岗,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局机关先后有16名政治上可靠、业务上过硬、群众拥戴的年轻同志担任中层领导干部。

通过公开选拔,聘任业务上有经验、做事有责任心的技术工人担任最基层的水文站站长一职。

2008年选派3名同志分别到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兴安岭三个市(地)水文局挂职副局长交流锻炼。

2009年,在全省水文系统公开选拔市(地)局副局长人选,18名同志参加竞岗,最终3名有能力、素质过硬的同志,分别到佳木斯、伊春和牡丹江水文局担任副局长职务。

2010年,第一次在全省水利系统范围内公开招聘大兴安岭水文局局长,这在水文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干部体制改革上探索出了新路,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一步一个脚印,踩的踏实,迈的坚决。

几年间,先后选派5名同志分别到瑞典和日本研修;20余人到国外考察学习累计140日;110余人获得相关专业本科学历;11名职工考取硕士研究生;4人参加水利部水文水资源专修班;890余人次参加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水环境保护等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学习、培训;600余人次参加了组织单位岗位培训和水文测工职业技术鉴定培训;副科级以上干部、技术骨干定期培训半个月现代管理、新标准、新技术及礼仪规范等内容。就是落实国家政策接收的复原军人,也都是先培训再上岗工作。新进的大学生,必须先到基层市(地)局锻炼。

2009年,为实施科技兴水、人才兴业战略,开展黑龙江水文系统首批水文科技青年学术带头人、科技骨干推荐评选活动,有23名职工当选。在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成功的打造了刻苦钻研业务的多米诺骨牌效应。2009年,开展的首届“黑龙江水文行业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更让他们的青春领跑时代的出众风采。

每年组织的登山、球类、知识竞赛、跳绳等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集体活动,却拉近了每个人的心理距离,营造了一个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团队氛围。

当每个人因为工作和生活在这里感到舒心、顺心的时候,当每个人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时候,一个效应显著的大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成形,这个大环境就是为职工施展才华而搭建的舞台。当这种理念、这种方式、这种态度一步步获得共识、激发潜能、焕发生机的时候,整体队伍前进的脚步在协调中提速,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得到尽情展现和发挥。

服务:融入社会的每个角落

我们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美好时代,可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其实水文就在身边呢?体现在每个水利工程的设计中,体现在每次抗洪抢险中,体现在每项水资源规划中,体现在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有多少人意识到,水文已由过去主要为防汛减灾和水利工程规划服务,发展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由过去主要为水利工作服务,拓展到为农业、工业、交通、环保、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这是一个“大水文”的发展方向。

每年汛期要接收各地水情电报13余万份,部分还要转发给流域主管部门和邻国邻省同行业;60余站次实时预报和条件预报、40余期1000余份水情简报发送各级领导部门;提供防汛、抗旱、冰凌等技术分析材料50余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采集雨情信息110余万份、水位信息15余万份;通过短信平台发送水雨情短信11000余万份,为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

通过水资源调查评价、论证,用水定额制定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预测工作,发布地表水水资源公报、简报,地下水状况通报,泥沙公报等。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水许可制度在我省的实施,以及编制各类水资源规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开展全省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水生生物等与水相关的全方位监测与评价,定期发布《水环境状况通报》,特别是在应对突发污染事故、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最小环境容量分析以及扎龙湿地保护研究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水环境和生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年水文部门全面恢复了水文资料统一汇编和水文年鉴刊印,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及时发布实时水雨情信息、大型水库蓄水情况、地下水动态信息以及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分析信息等,满足了经济社会对水文资料的需求。

扎龙湿地、镜泊湖等涉水旅游区进行河流湖泊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的监测和预报,使水文服务更多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

跨界河流水文测报、水文资料交换、水文业务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与周边国家水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睦邻友好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就是水文,这就是水文人,不需要人们说他们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不需要人们怎么去褒扬他们,永远刻骨铭心地去记住他们,重要的是当社会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进程、每个角落。

在水汹涌澎湃时严阵以待,在水欢笑奔流时默默守侯,在水低沉忧伤时细听倾诉,日日夜夜在水一方,岁岁年年为水奔忙,风平浪静未雨绸缪,危难关头挺身而上!

或许你还可以从一个个奖牌、一张张奖状中继续慢慢体会: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余项,50余人次获得黑龙江省十佳公仆、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水利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先进女职工等各级各类表彰。近1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厅级科技进步奖。

水文这个团队就是这样书写着平凡中的精彩,并且仍在继续……

猜你喜欢
水文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水文
让“大水文”发展积厚成势全面提升水文监测管理能力
水文条件对水生植物的影响作用研究进展
浙江省某工程水文分析计算探讨
西藏雅鲁藏布江区桥梁水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