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科研中绽放的如花人生:记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农田水利研究所李芳花龙

2011-04-14 15:18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1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节水灌溉

1997年首届“黑龙江省水利系统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获得者,2000年“第五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1年第二届 “黑龙江省水利系统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者(是10名学术带头人当中惟一一位连续获得这一称号的人,也是唯一的女性),2002年黑龙江省首届“创新杯”竞赛——创新成果奖获得者,2004年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称号获得者,2008年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这一串串的荣誉属于她——李芳花,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农田水利研究所优秀专家。这些荣誉是她在水利科研工作中的一个个里程碑,是她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埋头专研的结果,是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的结果。

勤于事业,在不懈坚持中吐露芳菲

1985年,李芳花大学毕业后到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参加工作,至今,从事农田水利的科研已有26个年头了。在最初的8年里,因为农田课题研究的需要,试验工作要在5~9月份进行,一年之中春暖花开、绿柳成荫的怡人季节,她都是在远离哈尔滨的乡下田间试验场、试验站度过的。8年对于刚毕业的青春女性来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看似娇小、柔弱的她,风吹日晒、蚊叮虫咬也毫无怨言。经过辛勤、严谨的连续试验,李芳花和同事们共同完成了“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节水高产灌溉制度及其需水量等值线图”的研究工作。它被作为农作物灌溉的主要参数,为规划设计部门提供了方便、快捷、可靠的科学依据。该项课题的两项成果分别获得了1993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其中李芳花功不可没。

1993年李芳花参加了 “暗式注水点播机研制”课题研究。按照试验研究大纲,他们设计、研发注水点播机并进行相关参数测定的大田试验。炎炎的烈日下,不顾汗流浃背,不顾阳光暴晒,经过在田间的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圆满完成了科研任务。1997年,她作为主持人之一承担了“中耕注水灌溉技术研究”项目,在注水灌溉系列技术研究中,创新性地解决了灌水、施肥、播种同步机械化作业的技术难题,研制成功了暗式坐水点播机、中耕作物注水机,核心部件属国内首创,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的应用,使人均作业率提高了9倍以上,提高了玉米节水抗旱保苗能力。1998年以其专利成果、成型机具、技术应用体系及其显著的效益,获得了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四等奖,为黑龙江省旱作区粮食作物节水灌溉开辟了移动水源机械化抗旱灌溉的新途径。

1996至1998年作为中方对等专家承担了中日技术合作“中日三江平原农业综合试验场计划宝清展示圃改修项目”中灌溉系统工程设计与改造、“蓄、引、提”灌溉水源综合利用及水量平衡关系研究等项目,为三江平原灌区农业开发与建设探索可行模式。研究课题通过了由黑龙江省科技厅和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组织的联合验收。在同时主持的“宝清标准化水田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区”项目研究中,为了完成渠道渗透试验,连续监测水位变化,不分昼夜定时观测水位、加水一次,几个试验段连续做下来要十几天。每隔2小时和4小时观测一次,白天还可以,而到了晚间,漆黑、空旷的试验区内仅她和另一位女同伴,她们是相互壮着胆子完成的。十几天下来,她们像得了一场大病。即使如此艰难,她也从没有动摇过,坚守着对选择的事业负责到底的信念。

勇于创新,在锐意进取中攀登顶峰

1999至2002年,她承担了国家水利部下达的“黑龙江省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基地项目”,项目建设规模3340亩,国投资金300万元,地方匹配100万元,基地建成后,集科学试验、示范展示、综合开发为一体,初步具备了为全省提供节水灌溉技术服务、培养技术人才、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条件,为我省节水灌溉效益型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高效、可行的模式;2003至2005年,完成了“黑龙江省节水灌溉信息中心”项目,建设投资519万元。该信息中心主要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通过对遥感遥测预报、土壤墒情监测和预报模型集成,预测预报黑龙江省旱情发生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抗旱灌水决策支持系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系统的信息情报,为农业大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003至2005年,她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综合体系集成与示范”和黑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松嫩平原干旱、半干旱区节水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子课题研究,建立了温差植被热惯量经验模型,及基于土壤三层蒸散原理的土壤墒情预报模型,创新性地将“3S”技术、计算机技术、水文模型与旱情信息管理及抗旱决策进行系统化集成,实现了我省数字化旱情监测预报与抗旱决策分析,填补了抗旱减灾专业领域的空白。从此,她和她的团队突破了地方研究所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弱势,稳稳地站到了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的前沿。“改善松嫩平原盐碱土生态环境综合措施的研究”,实现了我省西部盐碱化草原的生态恢复目标,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4WZ—140型根茎类中药材振动挖掘机”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东北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综合治理及高效利用模式与技术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至2010年,她作为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的专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黑龙江半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灌区诊断评价技术与方法”专题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在区域墒情预测预报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旱情信息采集与旱作节水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灌区诊断评价技术与方法测试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圆满通过科技部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我省半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管理提供了现代应用性技术,最终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减少干旱缺水造成的农业产量损失,为黑龙江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强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甘于奉献,在超常付出中凝聚亲情

在事业上甘于奉献的她,取得成功的每一点成绩,都浸透着放弃生活中另一部分的代价。如有闲暇,她喜欢悠闲地享受青山绿水的宁静高远,喜欢细细体味春夏秋冬的雨雪风霜,她同样珍视她的家、她的宝贝女儿。可繁忙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而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她通过自己超常的付出,她把事业和家庭像跷跷板样难以维持平衡的两头,搭建成了一级级登上人生更高境界的云梯。

农田的灌溉研究总是和庄稼的生长季节同步,在女儿还很幼小时,每当要下乡到基层试验站之前,总要把丈夫和女儿要换洗的衣服和生活必需品准备齐全,把冰箱装满。单位几个要好的姐妹也会时常帮忙照顾孩子的起居和入托。孩子三五岁的几年时间,为了不耽误试验站的工作,她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到乡下试验场,母女俩同吃同住同“劳动”。上小学后,在女儿记忆中的假期,常常一个人被留在家里,并被千百次的嘱咐,不要玩水,不要玩电,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孩子感到孤单时,只能趴在窗前羡慕地看着小朋友们在院子里自在地玩耍,自己却因为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而不得离开房间,心里盼望的就是妈妈早点回家,才有以表安慰和补偿的糖葫芦或是冰激凌。李芳花一年之中总是忙,双休日常常只能休一天,节假日经常加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她总把心底的柔情化为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教导,更带给女儿孩提时的快乐和满足。

在各自的忙碌和互相勉励的氛围里,聪明、善良、上进的女儿一天天成长了,学会了接受,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担,学会了分清什么是想要、什么是必须,学会了肩负起自己的未来。如今已经是大学生的她,谈起妈妈时会很荣耀很骄傲地告诉你:“我最崇拜的偶像是我的妈妈!让我学会坚强自立让我健康长大的妈妈!”可每当说起孩子曾经的那些孤单的日子,李芳花都难掩愧疚和心疼,但从没有后悔过。对家庭和孩子,她亏欠的是时间,却在有限时间内释放了自己母爱的能量,给孩子更重要的是一种榜样,一种精神的力量。

乐于学习,在不断求知中超越自我

她从小在落后的小山村长大,聪颖而朴实的她,从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她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1981年考取了沈阳农业大学。这一消息无疑给自己的亲人带来欣喜,也给这个小村子带来了震惊,因为她是这个村子里考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个女孩子。山沟里竟然出了个“女状元”。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尽管毕业后在科研实践中,涉猎了更广泛的相关知识,而在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她总是不满足于现状。2003年她考取了吉林大学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有人很不解地问她,“你都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了,职称晋级已经封顶了,还给自己加担子啊?”她只是淡然地一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素质。2007年她被聘为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考取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这种不甘于平淡、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也感染着研究所其他科研人员,带动了研究团队学习氛围,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升。

正是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超越自己的锐意进取精神,使她执着于知识的长期积累和钻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在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研究的实践中,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开发新技术,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出色完成了所承担的重大科研课题及重大专项任务,业绩突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挥高科技成果对现代化农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工作,为我省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综合发展,以过硬的素质取得丰硕成果

政治方向是一个人事业的根本,社会责任是一个人奉献的动力。在工作中她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上级组织及水利工作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在国家需要的时刻,能毫不犹豫地伸出助援之手,汶川地震、东南冰雪、西南大旱、捐资助学……每次不期的灾难,她都积极捐资捐物,为受灾同胞尽自己绵薄之力。

务实求真,勇于开拓进取,是她一贯的作风。她热爱水利科研事业,对工作兢兢业业,责任心强,勇于开拓创新,对同志热诚坦率,关心爱护,对年轻人能够无私传授知识和工作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在科技创新中,李芳花始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运用新信息、新理论、新技术等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难题,保证了科研过程的高效性、成果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多年来一直从事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应用、注水灌溉机具研制,及水、旱田节水灌溉技术集成模式等研究工作,将注水灌溉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农业生产中,取得了先进性、创新性的成果,并获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她注重发挥科技生产力的作用。在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方面,她先后主持了黑龙江省科技厅“机械化旱作农业耕作栽培技术及配套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移动式注水灌溉系列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水利部948计划项目“多功能振动式深松机技术创新”等项目,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模式,促进研究成果的市场化推广和应用,实现了干旱、半干旱农业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累计推广面积约1700万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755亿元,社会效益6.06亿元,推动了我省节水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和节水高效型旱作农业模式的发展,2004年“暗式注水灌溉点播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获得省长特别奖。

多年科研实践中的执着追求与辛勤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重大专项5项,主持项目1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10项;发表研究论文31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6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参加编著地方标准3部,编写培训教材及交流材料4部;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级学术研讨会;得到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荣誉6项,获得技术成果的科技奖励9项。如今,在女儿顺利考入重点大学之后,李芳花正以更轻松的心情和更勤奋的努力,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水利部技术引进以及科技推广项目的申报工作,继续为水利科技进步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节水灌溉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节水公益广告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