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作业成本法降低公务用车费用

2011-04-15 00:30张万桂张仁芳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1年9期
关键词:维修费公务用车用车

张万桂 张仁芳

公务用车是机关、事业单位为开展公务活动而配备的专用车辆,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购置、配备由当地政府财政部门控制,一般不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问题,因此出现:①车辆运行费用高,平均每月每车为3600~3800元,是相同条件下企业和家庭用车的2~3倍;②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即办公事、领导干部及亲属、驾驶员使用各占三分之一;③使用效率低下和浪费惊人。针对上述问题,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从2008年开始在车辆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法,通过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强化公务用车监控手段,不但使公车运行费用下降,也基本杜绝了公车私用问题,为公务用车管理和降低运行费用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作业成本法在车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分析为核心,通过对作业链的不断改进和优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一种成本管理方式。按作业成本法划分,车辆运行成本中的保养维修费、燃油费和路桥费应属于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成本动因主要是行驶里程。市政工程管理处根据车辆行驶里程和车辆状况,将保养维修、燃油、停车费等以预算控制方式进行了规定和要求,取得了较好效果。

1.保养维修费限额

根据行驶里程,按原购车价核定单车年维修费基数,即车辆总行程10万公里以内的(从挂牌开始计算),年维修费不得超过购车价的4%;总行程10万公里以上的,年维修费不得超过购车价的5%;大修后的车辆,按总行程10万公里以内的标准进行核算。车辆大修必须经询价、预算和报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车辆座套、脚垫、随车工具等消耗品,必须使用两年以上才可更换;香水座等装饰品和洗座套、洗车费一律不予报销。

2.燃油费定额

根据车辆使用部门任务性质和工作量,按照百公里油耗标准×月均工作天数×日均行程的计算公式,逐车核定月供油量标准,结合车型用油标号和当地油价按月统一购油,用车部门需履行完领油程序后,由设备主管部门按定额数划拨到用油卡上(一车一卡)。例如,某部门使用的桑塔纳轿车,使用93#汽油百公里油耗标准为8L,按该部门工作性质每天需用车100km,月均工作天数为22d,则该车燃油费月定额=8L/100km×100km/d×22d×当时油价。

3.考核与监督并举

实施费用限额后,为避免出现有规定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有制度但难以执行等问题,采取了客观和明细化的考核与监督方式。例如,用车单位可采取停车费包干制,将每辆车的月停车费180元包干给司机,凭停车票据每月核报一次,超支自负。通过建立和制定合理的检查与监督机制,提高了制度执行力度和经济管理工作效率。

二、采取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管理一直是车辆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应用作业成本法,以车辆运行费用为突破口加强了对公务用车的管理。制定和实施了适合本单位工作特点的公务用车管理措施和方法,形成了制度式的刚性约束模式,对改革公务用车管理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建立单车核算制度

对每台车的维修费、燃油费、路桥费、保险费、年审费等所有费用,都要逐一列出明细账单,特别是车辆维修,即便是更换一颗螺丝钉都要记入流水明细账,使管理者对车辆开支情况能够一目了然,便于对总体费用的控制与管理。通过定期公布单车消耗费用,并公开接受民主监督,有效杜绝了重复修理问题,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

2.严格执行油料保障管理程序

油料保障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和指派专人管理,依据每月定额标准一月一计划和按月集中购买,设备管理部门逐车开具领油凭证,驾驶员和用车部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到定点加油站进行充值(一车一卡)。因非工作性质用车造成燃油不够的,由用车部门或个人自行解决。

3.规范车辆维修程序

车辆需要保养和维修时,应由驾驶员提出申请,车管员在核实保养、维修项目后开具派修单,经车辆使用部门领导签字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送到定点修理厂修理。

(1)为确保维修质量,驾驶员必须在修理现场全程配合,车辆维修完毕后,要对修理厂开具的修理清单逐一确认。没有驾驶员签字的修理清单,一律拒绝付账。

(2)车辆维修期间,车管员要不定期地到修理现场进行查看,适时了解、把握维修进展及质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纠正。车辆维修坚持以修为主、严把换件关、杜绝以换代修现象的发生。总成及中大型部件均采取交旧换新的办法,杜绝换件中的漏洞。

(3)车辆维修后要详细记入单车核算账目,当驾驶员提出车辆维修时,车管员要查对上次及前几次的维修记录。凡属保质期内的修理项目,不仅责成修理厂免费维修,还要对修理厂提出改进警告。

(4)年底汇总维修费用及结算时,财务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需共同逐次、逐车核对账单,汇总表需报请单位分管、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结账支付。

4.控制节假日车辆使用

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工作、值班等特殊用车外,其他车辆一律集中停放在单位指定的停车场内,指派专人看管并做好车辆出入登记。为控制节假日车辆外出,凡离开市区的长途公务用车,一律实行派车制度,派车单要注明用车事由、目的地和用车时限,由相关部门登记备案,经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出车。不仅使节假日用车次数得到有效控制,杜绝了长途用车的随意性,也提高了车辆安全系数和节省了运行费用。

三、取得的效果

作业成本法实施前,尽管市政工程管理处在车辆管理方面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制定了严格的车辆使用管理方法,但都因缺乏制度的刚性约束力而雷声大雨点小,管理效果并不明显。自从实施作业成本法以后,将公务用车费用控制作为刚性考核指标纳入到各部门的目标责任书中,形成了能引导和监控车辆使用部门及驾驶员行为的工作指南,基本杜绝了公车私用现象,使公车使用与管理状况有了明显变化。

1.各级领导用车观念发生转变

以前到现场检查工作或验收工程时,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都是各自乘车前往,动用的车辆比较多。现在遇到类似情况,领导首先召集相关人员乘坐中巴车或拼车前往,既降低了车辆使用频率,又节约了运行费用。为减少公务用车使用次数,制定了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或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的奖励办法。

2.车辆运行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以单车油耗为例,过去每辆车的月供油量是300L,现在按单车油耗定额,工作量大的部门是240L,工作量小的仅为108L,全处公务用车月均耗油197.15L。过去,因车辆维修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车辆保养、维修都是按驾驶员意愿去做,所有项目既不作认真核定,维修过程监管也不到位,保养、维修是事前不算账,事后只记账。现在不仅要做到事前算细账,在驾驶员提出维修申请时,车管员还要根据修理费用控制指标,提醒驾驶员对可换可不换的零部件应不换,要以修为主。

3.取得的经济效益

为了进一步控制车辆管理费用,驾驶员能够自行完成的保养、修理项目,一律不得送修理厂,从细节入手减少维修费用支出,尽量把维修费控制在限额指标以内。截止2010年底,连续三年车辆的平均年耗油量为2122.59L,年维修费用是4334.17元,与2007年以前相比,分别下降了33.3%和20.6%;运行费用(不含车辆折旧和驾驶员工资)与2007年同比也下降了26.95%。

猜你喜欢
维修费公务用车用车
农村饮水工程用水管理的初步探讨
2019年全国两会用车“全面体检”
探讨医院维修费的管理
电信运营商维修费精细化管理应用探索
通信业网络维修费的业财融合管理研究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用车
寻衅滋事大众T6对决奔驰V级
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存在问题分析及维修费用控制
天天用车翟光龙:王兴教我的那些事
51用车李华兵:雷军和姚劲波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