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2011-04-15 00:30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1年9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应急事故

王 鹏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数量日渐增多,且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易发安全事故和造成巨大损失,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主体的使用单位,必须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如何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开展模式、方法与措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多数企业的特种设备管理模式已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但也有少数企业存在着不重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隐患增多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没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由于没有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如设备管理、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与保养制度等,企业领导及员工对特种设备的界定概念模糊,不知道何为特种设备。对新购置的特种设备既不能按特殊设备管理,甚至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2)企业主体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不能真正认识特种设备的危险性,以及在安全生产中应当承担的主体责任,不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因经济效益下滑,既不履行特种设备登记手续,还非法使用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临界报废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仍在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现象较为普遍。

(3)没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由于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领导、员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为特种作业人员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不认同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的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增加投入,安全管理及操作人员既没有得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考核与认可,也未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没有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特种设备事故演练不能正常开展。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上述问题说明,一是使用单位领导的思想已远跟不上特种设备发展的步伐,使特种设备管理出现诸多薄弱环节,为安全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二是没有认清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为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搞好特种设备管理已成为使用单位长期坚持做好的首要工作。

1.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贯彻力度

作为企业特种设备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技术规范》和《设备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水平。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已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全面列举了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事故预防、法律责任等相关规定。

2.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这是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例如,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有全面的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有监督与领导责任,并向行政正职负责。只有做到思想高度重视、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和全体员工认可,才能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1)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肩负着特种设备管理职能,管理人员应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为切实加强领导,企业要成立公司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责任人的落实力度,履行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领导职能。如河池市辖区内的大中型企业,由于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成立了特种设备专门管理机构,而且能较好地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仅不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而且采取应付或敷衍的方式,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管理、设备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保养以及点巡检制度等。使用单位负责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计划,编写本企业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和监督检查制度贯彻与落实情况;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记录。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作业前对特种设备及作业环境进行检查,作业中要进行实时监护,作业后应按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3)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操作、维修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对在用的特种设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对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以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等,都必须定期进行校验、检修和记录相关结果。

(4)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以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安装技术文件和试运转技术资料;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等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等。

3.建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制度

企业在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时,应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管理、维修及操作人员,在经过质量技术监督局考试,并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保持沟通及联系,配合安全监察及检验人员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后,必须立即报告。

4.重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据统计,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原因大多是违章操作、误操作设备导致,因此,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要不定期地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既要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又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安全事故和违章操作情况发生。河池市辖区内的多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但个别小企业因不重视上述工作,违章操作、误操作现象连续不断。

5.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不仅能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也能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例如,2009年5月19日8时,辖区内一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的一个液化石油气储罐底部发生泄漏,该充装单位迅速启动应急专项预案,只用15min就堵漏成功,避免了发生爆炸的危险。主要是该单位平时能科学的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配置了必要的堵漏工具,在应急救援大队到达之前就已成功地消除了危险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主要包括:事故救援组织体系、事故应急处置机构及职责、联系人电话、事故应急响应预案(发生事故如何启动)和事故处理办法等。

三、结语

特种设备涉及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好管理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抓实抓好。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岗位和员工身上,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要做到责任明确,又能互相协调与配合,保证企业生产能够长期安全与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应急事故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学中文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西部特种设备网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