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课件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2011-04-21 03:01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组内课件笔者

吴 震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苏州215123;2徐州市第三中学江苏徐州221005)

利用网络课件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吴 震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苏州215123;2徐州市第三中学江苏徐州221005)

举例探讨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模式,包括分组的原则,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网络课件的设计、使用和对小组、个人的评价。

合作学习;网络课件;化学教学

合作,是完成一件工作的捷径,是一个集体的力量源泉,也是笔者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指导思想。合作学习,是学生分工合作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通过批判地考察理论、观点和假设后,先进行内部协商再相互协商,学习者共同体共同完成了对知识的建构。

好的思想还需要合适的平台才能实现,而互联网正好提供了一个打破时空限制平等交流的环境。此前一些同仁也曾用网络上的博客(BLOG)或留言版(BBS)来进行合作学习。但笔者发现,依托于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下的博客或BBS的运作界面同化现象严重,使用者也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且功能单一,使用效果并不尽人意。有鉴于此,笔者用网页设计工具Dreamweaver结合ASP源码自己制作了一个网络课件,以子网页的形式挂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在所带班级中推广使用,一年来经过不断改良,实用性大大提高,现作简介供大家探讨。

一、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的,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逊兄弟认为,成功的合作学习小组应该满足两个条件:(1)组内成员间有着良好的正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关系;(2)小组间有着和谐的竞争关系。为了达到以上两个条件,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即小组内成员间的水平应该是不同的,以达到互补、互助的效果;组间同质,指的是不同小组间的学习水平应该大体相同,以形成竞争的氛围。

笔者根据以上理论,首先根据中考化学成绩将高一新生一个班50名学生分成5个等级,每个等级10人;然后从5个等级中各选出1人,组成10个5人小组,以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目的;再任命第一等级(班级前十名)的10个学生担任各小组的组长。可用以下示意图表示:

2.课件简介

该网络课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学生需先进行实名注册,登录后方可使用网页上的功能。比如笔者做的课件首页上有“每周一星”照片、小组排行榜、最新学习动态、站内搜索等内容,还有“本周任务”、“经典题库”、“实验室”、“化学史话”、“化学前沿”、“BBS”、“我的博客”、“选秀榜”等子栏目。

3.合作方式

每个5人小组先给自己起一个组名,比如“O2战队”、“TNT”之类的个性化组名,方便计分、排名。利用网络课件进行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模式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具有分工明确、组织严谨等优点,而在笔者的网络课件里主要由“本周任务”这个子栏目实现。点击“本周任务”,其实进入的是一个叫Joinnet的即时通讯软件, Joinnet相比较传统网站上的聊天室,具有电子白板、成果共享、在线情况管理等特有功能,可以方便地交流化学符号,并提交作业。在周末前教师根据本周的课堂学习内容设计一个学习任务(分成5个子任务)放在“本周任务”里,要求学生在周末的一个固定时间统一上线,登录Joinnet后即可收到属于自己的作业,期间可以随时通过Joinnet进行组内讨论,而教师也会在同一时间上线进行监督和答疑,并根据合作质量给前五名的小组加分,计入小组总分。

合理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是保证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对于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笔者认为,一要可以合作,二要值得合作。对此笔者将每周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五个子任务,对应每个小组里不同等级的学生,其中低等级的学生任务更要与他们以前的知识相贴近,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有了合作内容,还要考虑是否值得合作,如果只是出五道题目让学生做,则可能没有合作价值,还应在五个子任务之外设计一道探究性的讨论题,有多种答案的为最佳!而内容应该是以上任务内容的拓展,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学完氯、溴、碘性质后的“本周任务”是这样设计的:

(2)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合作范围小,所以具有合作参与度高的优点,但也有时间上不自由的缺憾,利用网络课件中的BBS来进行合作学习就可以打破小组和时间的限制。如果在平时学习中遇到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有了新的想法,就可以在BBS上发帖,发起全班大讨论,或进行求助。

二、评价和激励机制

初始筹备阶段笔者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们长久且兴致盎然地去进行这个活动呢?除了在活动的程序和内容上精心设计外,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激励体系也是必需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的评价除了对个人学习结果的评价外,还应遵循三个原则:整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即注重对整个小组的成绩,以及对合作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价。

1.体现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

要想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就要先保证合作过程的有效性。笔者首先鼓励小组成员在平时学习中要互相合作,并把期中、期末两项考试的全组化学成绩之和作为小组评价的基本分;再根据各小组在网上完成“每周任务”的合作情况,从10个组中选出5个组进行加分,每周统计一次并网上公布,最后加上考试所得的基本分即为小组的总得分,作为小组排名和奖励的依据。

2.构建共同愿景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本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书。建立共同愿景,是该书提出的提升集体活动魅力的必要手段。所谓共同愿景,是指同一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以此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去主动地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例如,笔者在开学初进行分组和学习动员后,即进行奖励说明:一、每半个学期统计一次小组总得分,排名前三的小组和进步三名以上的小组都有物质奖励;二、学年结束后再根据历次得分评出“年度冠军”,获得“年度冠军”的小组及成员的名字将被镌刻在奖杯上,以后的“年度冠军”也将被刻在上面,并代代传承下去!而网站上也将永久保存历届冠军小组的合影。这些都使每个小组以成为“全班第一组”为目标而努力。

3.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的升降级制度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组员个人取得了进步也代表了小组的成功。可以在每次进行小组总分排名的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最新排名再重新划分等级,升级的学生就可以完成更高一级的学习任务,而降级的就只好先去完成那些基础的任务了。笔者建议在首次大考后(这一次学生起伏最大),根据学生的升降级再进行一次组间微调,以保证组间同质。

三、总结合作学习在网络课件的帮助下,制度更加规范,题材更加丰满,更加便于监督、统计、反馈,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提升学习成绩和培养合作精神的同时,也成为了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外网络的运用使得丰富的网络资源也参与了“合作”,像制作网络课件时使用的免费源码,课件里的“在线帮助”、“知识链接”等,都引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

再说一点遗憾,对于高中化学来说,有些内容难度还较大,学生不可能全凭自主合作学习掌握,加之学生们仍然习惯讲授式课堂,这些都注定合作学习还是主要应用在复习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学习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和实效,真正把教师和学生从“苦教”、“苦学”中解放出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郑金洲,程胜.合作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71-76,93-111

[2]彼得·圣吉著,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1008-0546(2011)10-0093-02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47

猜你喜欢
组内课件笔者
老师,别走……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