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办园”缓解入园难

2011-05-04 06:29张子琦
民生周刊 2011年17期
关键词:回龙观办园入园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小规模办园”缓解入园难

□ 本刊记者 张子琦

4月8日,北京市教委公布《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该规定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执行,意在缓解近年来凸显的入园难问题。

所谓小规模幼儿园,是指办园规模、相关设施条件(如场地等)达不到《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所条件标准》的基本标准,园内班级在4个及以下、收托幼儿40至100名左右的幼儿园。

按照规定,想要取得小规模幼儿园办园资格,必须至少符合以下几个主要条件:注册资金不低于50万元;注册人必须具有北京市户籍,在北京有固定居所;社会组织举办的,则应当具有法人资格;园长要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幼儿园中级以上职称和上岗证;办园的最小规模不能少于40名幼儿,每个班的规模不能超过30人,每班幼儿活动室建筑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也就是说,活动室面积至少要达到120平方米;如设置在高层建筑内,则必须是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且有不少于两个单独的安全出入口, 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在1比5.5至1比6。

现实的难题

去年6月,北京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门口,大批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争得一个入园资格,苦守在园门外8天8夜,其中甚至包括一位为给自己重孙报名的96岁高龄老太。然而,等待8天的结果却并非人人尽展欢颜,只有128个的入园名额注定让很多家长失望而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很多带有“福利”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幼儿园消失在改革的浪潮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索性将公办幼儿园改为民办,甚至将其关闭,数以万计的孩子被抛向社会。

网上盛传的老奶奶守在幼儿园门的照片照出的不是个案,而是近年来北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孩子入园难、入质优价廉的公立幼儿园难上加难。根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的新生儿有41.575万人。他们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地进入幼儿园。北京市公立幼儿园以及那些按规定注册的幼儿园,能提供的学位总数约为24.8万人。也就是说,还有大约17万孩子会被阻隔在这些幼儿园之外。

尽管政府已经表态,5年内公办幼儿园有望达八成,预计新建118所。未来3年,全市将投入15亿元,新增118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300所,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公办园比例由67%提高到80%。

然而远水不能解近渴。“新政策是很好,可我的孩子不能停止成长,等到5年之后再上幼儿园。”一位家长无奈地对记者说到。家长对于幼儿园的需求是刚性的,于是,没有办园资格的“黑幼儿园”便应需而生了。据北京市政协2009年的调查显示,北京市共有1298家“黑幼儿园”,比合法幼儿园还多32家。这些园安全卫生条件、教学水平均不容乐观。

就在新政刚刚出台第4天,丰台区就查处了11家“非法办学”的幼儿园,丰台区教委表示,被取缔的幼儿园存在规模不够及卫生、消防隐患等问题。然而,取缔虽然容易,但是如何分流这11家幼儿园的2000名孩子,却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转正”的希望

位于昌平区云趣园的幸福宝宝幼儿园已经开办了6、7年了,但是由于不符合早前开办幼儿园的硬性规定,一直都扣着“黑幼儿园”的帽子悄悄维生。新政策刚一出台,园长张女士就迫不及待地准备申报。“能够取得相应的资格,获取政府的认可,对幼儿园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虽然我们一直扎根社区,靠社区居民的口耳相传,口碑一直不错,但仍有很多家长对我们园的安全系数、卫生情况和师资配备心存疑虑。”张园长这样对记者说。

幸福宝宝幼儿园现在有3个班,其中包括一个亲子班,每班15个孩子,建筑面积300平米,有5、6名常驻教师。各项指标都基本上符合新政的要求。张园长说,“我希望能够尽快被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这些年虽然没有资质,但是卫生、消防等部门对我们的监管都很严格,现在的政策说会加强对中小规模幼儿园的扶持,幼儿园的身份或许真能够‘由黑转白’,而一旦政府有相应的帮扶政策,我们也能享受到。”

动心的并不只有像幸福宝宝这样的“黑幼儿园“,相对宽松的硬性要求也让很多人想要在幼教市场中分一杯羹。

北京星光乐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崔老师在政策出台的第二天,就在公司的隔壁租了一间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记者找到她时,崔老师已经开始按照幼儿园的标准给房子进行外装修。崔老师对自己的转行自信满满,“以前我们专门做舞蹈、钢琴等艺术培训,其中很大一部分业务就是面向4岁至6岁的儿童,可以说早就涉猎幼教领域。”崔老师表示,新政策出台以前,幼儿园动辄要求2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六七百平米的场地,“让人想做但不敢做”,只能望而却步。新政策要求的标准就相对容易达到多了,也符合自己开办幼儿园的市场定位。“我旁边就是两所大幼儿园,这两家幼儿园虽然规模大,设施完善,但费用比较高,基本都处在超员的状态之下,而小规模幼儿园可能在硬件设施上逊色于大幼儿园,但胜在性比价高,市场需求大,相信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提到申请资质时,崔老师很乐观,“政策虽然还没开始实施,按照现在公布的《暂行办法》来看,主要的几个条件我都符合,就算是在申请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相信都是可以解决的,和很多先开园再申报的幼儿园不同,我会申报审批下来再开始招生工作。”

冷静的“观望”

和这两位乐观的园长稍有不同,参与开办自助幼儿园的回龙观大夫徐时在为政府的新政交手称赞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徐时是北京一名社区医生,主要负责回龙观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平时常和幼儿园打交道,也是回龙观“十大感动社区人物”。这位33岁的“回龙观社区义工”曾全程参与了回龙观自助幼儿园的创办过程。自助园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后,有人称赞,但质疑之声也是不绝于耳,“怎么保证幼儿园的安全设施和管理达标?”、“怎么保证学前教学质量?”

徐时在和记者谈起自己的看法时,仍然很感慨,“我并不想站在谁的对立面。但是,在没有好的办法的时候,你拿着文件来和我说哪里哪里不合格、不安全,但又不给我拿出解决的方案,实在是让人很难接受。”

徐时作为自助园的“新闻发言人”,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他说,“过河的桥断了,政府没有修新桥,居民为了过河自己修了一座,然后引发外界质疑:‘怎么保证你修的桥是结实的?’”

在徐时看来,政府的考虑角度应该是,不能想着把居民自建的桥拆了,而应该想方设法帮这个新桥加固。“我们自行解决了上幼儿园难的问题,要是有什么地方不达标,你应该想个办法帮助我们达标啊!”

终于,今年3月1日,自助幼儿园通过与幸福之家幼儿园合作,取得了正规幼儿园的资质。按照徐时的话来说,“挂靠在了民办幼儿园上”,颇有些功成身退的意思。

然而,虽然自助幼儿园的成立,冲击了回龙观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以卖方市场为主导的局面,引入了竞争,一些幼儿园纷纷降低价格,家长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如果想彻底改变大园垄断的局面,绝不是一个自助幼儿园可以做到的。

“必须要规范大园,限制大园的超编人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分流幼儿,否则,很多由这个政策而生的中小规模幼儿园可能要面临招生难题。总而言之,好的政策,一定要能很好地被执行,这样才能真正惠及百姓。”徐时这样对记者说道。

很多“黑园”园长也和持有相同的观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园长就这样说,“很担心这个政策会如何被执行。担心有资质办园和没有资质办园最后没有什么区别。”

孩子有园上是关键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高峡认为,“小规模办园”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说明北京市政府在解决“入园难”这一问题上是追求实效的。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入园难”状况,政府从实际需求出发,首先考虑的是“让幼儿有园上”,而不是单纯追求园所规模。小规模办园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入园率。

幸福宝宝幼儿园的张园长就乐观的多,“有资质之后,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生源也一定较之以前要多,当然,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正当的商业竞争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就拿幼儿园高学费来说,不是家长都喜欢盲目的挤在高学费的幼儿园,而是能够提供家长理性消费的幼教场所太少。”

“一个地区,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个公立幼儿园,也不是多少‘黑幼儿园’可以转正,重要的是这个地区的孩子可以分享到多少教育资源,并且有园可上。”徐时的话道出了很多家长和专家的心声。

幸福宝宝幼儿园内的孩子们正在上课。

《北京市幼教机构构成及其办学理念调查结题报告》显示非正规幼教机构的比例与分布(各区抽样10%)

制图 / 王迪

□ 编辑 崔银娜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回龙观办园入园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