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倒墨汁自救 是营销还是艺术?

2011-05-14 14:54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墨汁猪圈火锅店

昆明猪圈火锅北市区店自从8月被曝光用回收油后,生意极为惨淡,生意不足以往两成。为证明清白,火锅店负责人竟想出了雷人招数:欢迎顾客把锅底打包带走,不打包者,可向服务员索取墨汁倒入锅中,以免锅底被回收再利用。猪圈火锅店将声明贴在门口,还有邀请顾客倒墨汁的宣传架,进门旁边的小桌子上还摆着几十瓶墨汁。

从品牌角度来看,“引人注目”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基于深耕市场而深获人心的品牌,与剑走偏锋刺激眼球的营销广告,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企业倒墨汁自救,这是营销行为,还是行为艺术?如果企业不行经营之实,只是枉图借助一些非常手段来赢得市场,其行为也终究是可哀了。

从策划角度来看,这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若想自救,需拿出自救的诚意,如此做更像表演,毫无严肃和理性,徒增公众的笑料和谈资罢了。

这种非常之举似乎也并未改变昆明那家猪圈火锅店经营惨淡的局面,更多的只是吸引了关注热闹的看客和质疑这种行为的冷眼旁观者,不少人对倒墨汁能否阻止火锅油回收也是心存怀疑。有人戏言:连墨汁都处理不了的口水油还能叫“合格”的口水油吗?而其更需要严格规范的事情,比如当追问其火锅油去向的时候,其出示的有化工公司定期上门回收的记录却残缺不全,再者即使其能够证明自产的火锅油能够完全流入到化工公司,却也不能证明其自身用的食油的来路就一定清白。所以说一两次营销事件并不能救助企业,企业要想改变其在公众心中的印象,重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诚信,有着更多的实际工作可做,倘若把品牌与诚信寄希望于这种特殊的营销行为,则真正是本末倒置了。

许多企业的策划,大多从刺激人的眼球出发,而不是从人的感受,人的心灵出发;也多着力眼前,而枉顾长远;多看重一两次的营销事件,而缺乏长期的投入和关注,故而获得的效果就像每一次事件停留在人眼球的时间一样短暂。

企业总不能每一次都依靠刺激人的眼球来行销产品吧?那就跟给病人打强心针或让运动员吃兴奋剂没什么两样,这种非常之举实施一两次尚可,长期如此毕竟是对自身健康有害,不符合规律,违背自然的事情,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何况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企业的品牌经营应当从长计议,多做切实细致的工作,而不是总想着捷径或所谓坦途。现在许多企业喜欢借营销事件促销产品,总是急功近利,品牌的策略虽然成效缓慢,但是长期积累的信誉终究会得到消费者的回报的,就像上海举行的中华老字号博览会,许多食品老字号企业重新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消费者就是冲着老字号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而去的,毕竟老字号的工艺都比较成熟,而且不会滥用添加剂,更不会用防腐剂。品牌与信誉正是从基础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的,仅靠一时的吹捧很难建立起他们与消费者之间这种长期的信任关系。

猜你喜欢
墨汁猪圈火锅店
火锅店的号码牌
墨汁里的小学问
冬夜火锅店里的劫案
墨鱼喷的墨汁能吃吗
劫持“小不点”
冬夜火锅店里的劫案
一头好猪
墨汁的故事
背后的生意
单独中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