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与创新

2011-05-14 16:59武琦杨嫩晓
卷宗 2011年9期
关键词:金融学改革教学

武琦 杨嫩晓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培养高素质、适应性强的金融人才成为高校金融院系的主要任务。然而传统的金融学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本文从教学转变对学习带来的影响入手,对现行教学实践的进行反思,分析重构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其他人士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学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改革

在全球金融创新的背景下,新的金融业务层出不穷,金融学中所涉及的各项业务又具有技术性强,风险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金融人才必须在金融业务上具有相当强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因此,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不但要丰富学生的金融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更加要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力求使学生在4年内完成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一)教学转变对学习带来的影响

教学的转变首先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要用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其次是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这种转变是一种全方位的政策和创新,它必然会对学习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1、将学习者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体。布鲁纳的“原动式”思想认为,学习者是建构意义和知识的人,学习者不断建构叙述,作为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按照这一理论观点,我们的教学不能是把预先决定了的东西交给学生,用教师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金融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涵盖的货币金融知识渗透于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因此,学习该课程时,应强调学生主动建构意义,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各种经济、金融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究其原因,应该说是深受符号式思想的影响。符号式思想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扮演的是被动和接受者的角色,学习者与环境是分开的。教师必须把代表真实世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可以被动地坐在那里吸收知识,而不需要积极主动地探讨所获得的结果。事实证明,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将学习者视为建构知识的主体,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创新,勇于超越书本知识和前人的观点,从而推动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

2、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情境式认知理论认为,意义是通过参与群性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共享,经过协商而产生意义。在理想的教学安排中,将《金融学》课程视作学习型课程,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达到教与学的双向沟通,从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建立起一种开放式的、鼓励学习者大胆质疑的、师生可以进行真实交往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习者以开放的精神对既有的知识进行批判、质疑和反思,从而促进人类对货币、金融等问题认知的进步和发展。

3、提倡在实践社群中学习。情境式思想认为,知识与产生知识的环境和活动是无法分开的,知识是这些环境和活动的产物,意义是通过参与群性活动而产生的,意义的建立是参与实践社群里的活动。在理想的教学安排中提倡在实践社群中学习,是基于《金融学》课程知识的社会性特点。学校内外的社群,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从中学习到有用的金融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这些知识的社会价值,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动力和源泉,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二)重构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其他人士之间的关系

本人认为,要真正将学习者视为构建知识的主体,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倡在实践社群中学习,必须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师、学习者和社会其他人士之间的关系结构。

1、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的不是母鸟、加油员的角色,而是应该发挥鹰架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1)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2)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要会发现这些问题,而且还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种观点;3)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活动;5)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比如,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2、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首先,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力求加以验证。其次,要善于把当前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思考。

3、教学活动离不开社会人士的参与。在《金融学》课程理想的教学安排中,学校内外的社会群都将是学习的资源,因而社会其他人士诸如专家、学者、金融从业人员、雇主、家长等对学习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社会人士对学校教育提出一些期望、建议甚至是批评,另一方面教师和学习者也需要不断从他们身上吸取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期望、建议、知识和经验,有助于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如果离开了社会其他人士的参与,高校教学活动将有可能偏离社会的需求,有可能固步自封,结果只能导致教育和教学的长期落后。

(三)对现行教学实践的反思

反思现行的教学实践,在推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注意评估方式多样化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与理想的教学安排相比,现行的教学活动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必须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的转变。

第一,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行教学中,我肯定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适当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但从根本上仍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师视为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安排中讲课占用的课时比例较大,基本倾向于把现有的概念原理和结论通过叙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结果导致学生习惯于把自己视为接收知识的“容器”,扼杀了他们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改变现行的教学实践,必须首先从调整师生关系入手,其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第二,重视《金融学》课程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前面已经提到,理想的教学安排离不开社会人士的参与,这种参与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但是,现行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参与学校内部实践社群的过程,教师和学习者与社会其他人士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处于断层状态。这对社会科学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教学安排中需要一方面吸收社会其他人士的参与,比如邀请专家、实际从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等;另一方面有更多的计划安排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外的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矛盾。

第三,改变现行的教学评估方式。目前,在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教学评估方式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量化评估方式,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比较理想的分数,即使平时不参与学习,只要在期末时突击记忆一些标准答案,依然能够有理想的成绩,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引入形成性评估机制,实行一种质性评估,是高校教学评估改革的主要趋势。

作者简介:

武琦(1981-),女,西安邮电学院,经济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投资学。

杨嫩晓(1965-),女,西安邮电学院,经济学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

猜你喜欢
金融学改革教学
改革之路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