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05-16 10:20撰文龚淑玲
中国果菜 2011年1期
关键词:菜农农药蔬菜

撰文/龚淑玲

漯河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撰文/龚淑玲*

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由于目前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缺乏认识,对生产技术规程掌握不够,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着蔬菜的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危害。本文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旨在指导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无公害蔬菜;问题;对策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也是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我国现阶段的“无公害”蔬菜,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蔬菜,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无公害蔬菜不含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允许的最高残留限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是“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超标。无公害蔬菜生产是指在蔬菜生产种植过程中选择良好的生产基地,采取控制农药、化肥施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含量和其他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但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地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认识不清,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掌握不够,致使生产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生产现状

1.l 安全使用农药意识淡薄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安全使用农药。由于当地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致使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不高,菜农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标准认识模糊,安全用药意识差,缺乏防治病虫基本常识和安全用药知识、技术,个别菜农忽视了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一味片面追求品质表面现象和经济效益,仍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且操作极不规范,凭感觉盲目加大用药量和喷施次数,不考虑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

1.2 化肥的合理使用有待提高 有些菜农不懂得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原则和方法,受“施肥越多产量越高”观念的影响,盲目过量施用化肥,不能做到化肥的平衡施用。他们为了方便,图省事,不去因土壤、因蔬种类、因苗情、因季节而施肥,很少施用优质的生物菌肥和微肥,甚至还大量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硝态氮肥,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硝酸盐污染,难以生产硝酸盐含量不超标的优质蔬菜。

1.3 农药残留检测水平低难度大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不但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而且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然而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尚不健全,缺少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在目前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方式下.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难以做到有效的监控,对无公害蔬菜的各项质量指标也难以全面、快速地检测,经销商和消费者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外观分辨哪些是优质无公害蔬菜,哪些是非无公害蔬菜,这使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菜农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既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广大消费者构成了潜在的危害。

2、监管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菜农科技素质,增强全民无公害意识 无公害蔬菜生产,关乎广大民众的菜篮子,关乎着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首先,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增强广大民众的无公害意识,引导消费者积极购买无公害蔬菜,自觉抵制残留超标的蔬菜,营造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出台优惠政策,如发放特种农贷、实行价格补贴和产地保护等,调动菜农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再次,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良性发展。

2.2 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指导和监控力度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全面清理整顿农药经营秩序,停止销售和使用禁用农药。同时,对经营业主进行技术培训,让经营业主明白,什么药可以经营,什么药不可以经营,从源头解决污染,将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拒于蔬菜生产区之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其次是向菜农推荐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植保部门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为菜农进行新农药使用技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

2.3 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蔬菜质量

质量是无公害蔬菜的生命,没有严格的监控措施,就不能保证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是新时期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按要求对无公害蔬菜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和相关技术、产后加工处理及市场质量管理等进行全程质量监控,逐步实现随时进行抽样检测,对检测合格的蔬菜发放无公害蔬菜标志,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于经检测严重超标的蔬菜,要交给有关部门集中销毁,避免超标蔬菜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2.4 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是无公害蔬菜的生命线,是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没有蔬菜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就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蔬菜。首先应该大力推广农用物资的标准化、规范化。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二是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指导菜农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肥料,解决为追求产量而过量用肥现象及蔬菜中硝酸盐超标问题。三是栽培技术标准化,推广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的栽培技术规程,同时大力推广蔬菜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3、技术对策

3.1 生产基地的选择 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生产区域,周围不能有排放有害物质的火力发电厂、冶金厂、化工厂、水泥厂、垃圾处理厂等易造成污染的工矿企业,并远离公路、机场、车站等交通要道100m以上。要定期请有关专家到田间对环境和蔬菜进行样品检测,特别是对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土壤、水质情况及蔬菜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逐渐形成一整套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以保证生产无公害蔬菜所需的环境。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 82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要符合GB5084.85标准;特别是汞、镉、砷、铅、镉、氯化物、氟化物等化合物的含量,应低于国家标准;土壤质量标准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的要求。

3.2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解决过量用肥而引起硝酸盐积累的重要手段。蔬菜作物体内养分不平衡是导致硝酸盐积累的内在原因,而土壤氮素供应过多则是其外在原因,是硝酸盐积累的外部推动力。因此,应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

3.2.1 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速效化肥及微肥 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还原能力,可以使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从而减少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因此,无公害蔬菜的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为辅,有机氮与无机氮的比例为1:1。人粪尿及厩肥要充分发酵腐熟,一般每667m2施腐熟鸡粪、猪粪、羊粪等5000-6000kg,每667m2使用氮肥掌握在20-30kg,生育期较长的蔬菜氮肥用量在40-45kg,控制在60kg以内,氮磷钾比例大致为l:0.4:1.2;同时要配合使用硼、锌、铁等微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3.2.2 推广生物肥 生物肥有生物菌剂与生物有机肥两种,是近年来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新型肥料,施入土壤后,不仅能释放土壤中的迟效养分,供蔬菜吸收利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降低病害防治次数,减少农药残留。因此,在蔬菜上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肥用量,控制化肥特别是氮肥的用量,不但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2.3 改进化肥的使用方法 无公害蔬菜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化肥要深施、早施。一般铵态氮肥施于6 c 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10cm以下土层。注意根系浅的蔬菜和不易挥发的肥料易适当浅施;根系深和易挥发的肥料易适当深施。追肥要少量多次,尽量少用叶面喷肥,钾肥要改一次性基施为基施与追肥并重,在采摘期注意追施磷钾肥。

3.2.4 增施硅肥,减轻或消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这是因为:第一,增施硅肥后,硅肥中所含的硅酸根离子与镉、汞、铅等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不易被植物吸收的硅酸化合物而沉淀下来。第二,施硅肥增加了蔬菜作物根际氧化能力,氧化了镉、铅等微量元素,减少了它们的溶解度,从而抑制了作物对它们的吸收,有效地防止了重金属对蔬菜的污染,从而使其污染降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以下。施用硅肥还能减轻蔬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这是因为一方面硅能抑制土壤病菌,另一方面蔬菜作物吸收硅元素后,在其体内形成硅化细胞,使茎叶表面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病能力。

3.3 病虫害综合防治

3.3.1 加强农业防治和生态控制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害壮苗;合理轮作和间作,防止土壤干旱和积水;清洁田园,降低虫源和病菌数量;保护天敌。在保护地栽培蔬菜中,大力提倡生态控制,注意通风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对土传病害较重的黄瓜、茄子等蔬菜,大力推广砧木嫁接技术,推广温汤浸种、高温闷棚,推广防虫网、黄板诱杀、灯光诱杀等技术,减少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的为害。

3.3.2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保护天敌,以虫治虫,如赤眼蜂、七星瓢虫等;利用生物菌制成的生物农药以菌治虫,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利用抗生素类杀菌剂以菌治菌,如农用链霉素、木霉素、多氧霉素、武夷霉素等;还可以利用昆虫外激素、内激素来防治,如诱杀、迷向、调节蜕皮变态等。

3.3.3 严格控制化学防治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早期防治。此外,科学地选择施药方式、时间、浓度和剂量也是成功生产无公害蔬菜的一个重要标志。反季节深冬栽培,低温时喷洒液体,易导致蔬菜生长缓慢和加重病情,因此,要尽量选用粉尘剂、烟雾剂,减少棚内湿度,粉尘剂主要有灭克、万霉灵、百菌清,烟雾剂主要有百菌清、杀毒矾等。要注意交替用药,反复使用同一药剂,会致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3.4 不断采用高新技术 采用高新技术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效途径。采用温室进行无土蔬菜栽培、推广基质培养液膜技术或深水培育技术、做到少施或不施农药;种植高抗病毒、细菌、真菌、害虫的转基因蔬菜品种,应用脱毒种苗的繁育技术和嫁接技术;利用防虫网覆盖技术、化学农药降解菌、黑色纸膜(生物降解膜)、黑色地膜、有孔地膜等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它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土壤盐渍化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减轻蔬菜病虫害,减少农药释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对生产无公害蔬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必将有力推动无公害蔬菜的健康、良性发展。

漯河市植保植检站

猜你喜欢
菜农农药蔬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神秘的湘西菜农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