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

2011-05-16 03:03孙成荫李双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性生活子宫心理

孙成荫 李双

(1.株洲县第一人名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2.株洲市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子宫全切手术作为一种心理应激,会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并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1]。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和妇女的健康。为了研究相应对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对50例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0例。年龄32~53岁,平均42岁;原发疾病: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82例;卵巢癌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子宫颈癌4例;子宫内膜癌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2例,初中及以下58例。术前均无精神障碍及严重人际关系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孕产次、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解答患者提问,或对其需遵守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下列心理干预。

1.2.1 支持性心理治疗 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然后采取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等方法,消除患者的各种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增强自信心,获得安全感。

1.2.2 健康教育 采取个别谈话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术前和术后各进行2次,每次2~2.5h。(1)基础知识教育:用简明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表说明生殖器官尤其是子宫、卵巢的解剖、生理知识,着重阐明子宫全切不等于卵巢切除,它不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不会使其女性魅力降低,更不会发生男性化、衰老加快等。(2)性健康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劝解患者努力消除心理障碍,以便无拘无束地从性生活中追求更大的享受;②讲解人类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③鼓励夫妻间交流性的感受和爱抚与刺激的方式;④指导他们探索和尝试更为有效的性生活技巧。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2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术后半年填写WHO-QOL-100(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2]。量表由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宗教等6个方面和一个总的生活质量状况构成,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于入院时及手术半年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子宫在妇女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对性和更广意义上的女性特征都起着表明女性身份的作用,以至于许多妇女错误地认为子宫是保持女性特征和性生活的唯一器官。从而对全子宫切除产生一种误解,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出现精神焦虑、抑郁,影响她们的生活。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解除生理上的疾病,还要为其解决心理障碍,因此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经过心理护理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1)消除心理负担,改善情绪;(2)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3)加强社会支持,改善人际关系。因此,从患者的生活质量出发,医生就不仅是单纯负责手术,而应在临床工作时尽可能留出时间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清晰了解自己的状况,积极配合医生,从改善身体症状、调整心理状态、加强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符合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社会适应良好的3大健康要素。

[1]刘蓉辉.音乐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4:42~43.

[2]周争立,徐琳,单朝屏,等.心理干预改善45岁以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16~420.

猜你喜欢
性生活子宫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性爱和谐有秘诀
性生活有“ 八 忌 ”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