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研究

2011-05-24 07:10王长远孙长怡
医学综述 2011年15期
关键词:心肺医师教学法

王长远,孙长怡,秦 俭,王 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3)

基层医师处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第一线,第一时间接触患者,必须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更可以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1],所以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尤为重要。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是应用简短理论授课、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急救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生理驱动高仿真电脑模拟人(human patient simulator,HPS)、录像回放等方法分步进行教学,循序渐进,使学员逐步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为了提高基层医师心肺复苏技术,我院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对基层医师进行临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和考核,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北京市丰台区基层医师27名,男10名,女17名,年龄25~46岁,住院医师20名,主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名。

1.2 方法 培训教师由急诊科的主任医师和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当,教材采用《首都急诊急救医疗人才培养临床技能操作手册》,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等。共16学时,2学时进行理论授课,内容为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然后进行分组单项培训,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把急救流程A(呼吸道)、B(人工通气)、C(胸外按压)改为C、B、A,人工通气的重要性下降,主要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所以主要进行胸外按压培训和考核。设置不同的急救场景,采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进行培训,然后再用ECS和HPS进行培训,操作过程录像,培训后总结分析录像,再次操作,培训前和培训后进行评分。胸外按压100分(评分内容包括按压频率≥100次/min,胸廓完全回复后再施压,按压深度成人≥5 cm,按压∶回复时间=1∶1,按压∶通气=30∶2,有2人以上施救者2 min交换1次,避免过度换气,团队合作程度等),气管插管100分(评分内容包括物品准备、动作熟练程度、气管插管深度和成功评价指标等),心律失常处理100分(包括室颤心电图的辨认和处理、无脉室速的处理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等)。然后把基层医师分成6组,每组4~5人,每人在不同的急救场景中担当组长,指挥抢救。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等,ECS和HPS由美国METI(美国教育科技公司)公司生产。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基层医师对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步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认可程度(包括是否可以提过学习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精神等),对考核成绩和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层医师培训前后成绩比较 基层医师培训后各项成绩显著提高(P<0.01),其中心律失常处理由培训前(60.24±6.54)分提高至培训后(87.26 ±5.49)分,效果最为明显(表1)。

表1 基层医师培训前后的成绩比较

2.2 对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的评价 有92.5%的基层医师对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表示认可,有100%认为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可以提高急救技能(表2)。

表2 27名基层医生对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步教学法的评价 [例(%)]

3 讨论

我国基层医院患者少,且病情轻,基层医师很少参加急救,所以急救能力差,一旦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等严重情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而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等严重后果。为此,有必要对基层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2]。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是理论授课结合图片演示,学员虽然掌握了基本理论,却缺乏临床操作的经验,没有动手机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3]。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院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步教学法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包括简短理论授课、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ECS、HPS、录像回放等步骤。第一步简短理论授课主要讲授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与2005指南的区别,使学员掌握指南的变化及改变的原因,了解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措施。第二步应用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培训,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主要设定简单的抢救程序,培训胸外按压、电除颤和恶性心律失常辨别能力,对团队合作能力要求低。第三步应用ECS进行培训,ECS主要适用于户外公共场所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培训,可设定急救程序,包括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抢救用药,但用药由指导教师操作,可以简单培训团队合作能力。第四步应用HPS进行培训,HPS可以进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抢救用药,用药由学员自己完成,可以真实模拟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第五步录像回放,学员在急救过程中往往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经过观看录像回放,认识自己错误,纠正错误,不断提高自己心肺复苏能力。

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临床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病例和救治场景,配合有多媒体技术的数据显示和监控、计算机编程、记录和储存等功能[4]。使基层医师在没有增加真实患者痛苦及危险的前提下训练正确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完整迅速的临床思维、组成高效协调的抢救小组以及面对突发事件及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而且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步教学法具有可重复性强、允许学员犯错误、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优点[5]。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该教学法是一个反复操作、迅速反应和及时反馈过程,交互式的教学情景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快速应变能力[6]。教师及时加以点评分析,基层医师临床思维得到实时锻炼。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步教学法使学员逐步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教学场景真实性强,实现临床真实场景下的模拟治疗,完成从疾病识别、分析、诊断和治疗等全过程[7]。

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步教学法对基层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过程中,基层医师的胸外按压、恶性心律失常处理和气管插管的成绩显著提高(P<0.01),92.5%的基层医师认可这种教学形式,100%认为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急救技能,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8]。

虽然计算机模拟分步教学法缩小了传统教学方法与临床实际的差距,但其还是有局限性的。临床中各种复杂的危急情况也并不能完全通过计算机模拟体现,更不可能像真正患者那样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另外,计算机模拟人不同于真正的患者,不利于培养受伤观念,这都有待于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

[1]王长远,秦俭,孙长怡.全科医师急救技能调查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357-358.

[2]方炳,施榕,姜宏,等.浦东新区社区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C):2412-2416.

[3]崔秋霞,吉云兰,张学梅,等.ECS模拟人在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633-3635.

[4]王晶,秦俭,孙长怡.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在急诊呼吸机培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0,16(14):2240-2241.

[5]王美堂,何建,马艳梅,等.智能模拟人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99-500.

[6]王燕,黄桃.仿真模拟人在急诊科进修生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24-125.

[7]郎雪南,王斌全,任芬,等.生理驱动高仿真综合模拟人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2A):357-358.

[8]Musacchio MJ Jr,Smith AP,McNeal CA,et al.Neuro-critical care skills training using a human patient simulator[J].Neurocrit Care,2010,13(2):169-175.

猜你喜欢
心肺医师教学法
中国医师节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中国医师节》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肺血管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