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媒体对待虚假新闻的另一面

2011-05-29 09:58韩学功
中国记者 2011年4期
关键词:纵容假新闻

□ 韩学功

(作者是唐山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频道副总监)

关于西方主流媒体(主要指美英的主流媒体)对待虚假新闻,国内新闻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其十分重视虚假新闻的防范和处理。表现是,一方面通过高标准的道德规范和详尽具体的采编规范来防范虚假新闻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严厉的惩戒来严惩造假者,造假者往往或被开除或者引咎辞职,有时包括总编等在内的媒体高层也要引咎辞职。典型的案例如《纽约时报》对杰森·布莱尔造假事件的处理,CBS对布什服役记录报道丑闻的处理,路透社对阿德南·哈吉图片造假的处理。然而,事实并不尽然,就像一枚硬币,它还有另一面。

一、为意识形态的偏见左右,制造和纵容虚假新闻。

以对中国的某些报道为例。由于意识形态迥异,西方主流媒体一直对中国怀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这些不能说出口的东西在某些时候就成为记者报道中国的“思维定势”和模板。记者会自觉不自觉地依赖它们去选择新闻甚至捏造新闻。

一个典型案例是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后,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抛弃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歪曲事实,制造了许多失实报道。其中包括CNN、福克斯、BBC、德国卢森堡广播电视台(RTL)网站及电视新闻频道N-TV。为什么这些主流媒体会集体大失专业水准,出现那么多不应该的“失误”?学者喻国明认为,这些失实报道并不是偶然的,认真观察这些年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就会发现,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实在是根深蒂固。

那么出现“失误”后,这些媒体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CNN在其网站一个很不显眼的位置发表一份简短声明为自己“澄清”。CNN称,受质疑的那幅图片使用完全“适当”,不会引起误解。并称,只发现了两起将西藏误称为“国家”的例子。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指出,尽管CNN在声明中不得不接受自己犯错的事实,但用的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不痛痛快快地表示。而多数德国媒体不是选择沉默,就是避重就轻推卸责任,能够公开承认报道失实的只有德国卢森堡广播电视台(RTL)网站和电视新闻频道N-TV等几家。而它们均将报道失实归咎为“个人错误”。

受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西方主流媒体尤其是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对阿拉伯国家的报道也制造了大量不实报道,扭曲丑化了阿拉伯国家的形象。

二、为政治目的或政府需要,制造和纵容虚假新闻。

在《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丑闻后不久,一本名为《新闻欺骗》的书引起人们的关注。该书揭露,《纽约时报》多年来如何为实现政治目的而歪曲事实。而且这种别有用心的作假已非一朝一夕。该书披露,为达到目的,《纽约时报》主要采用三种手段:一是通过导语、大标题和排版方式歪曲事实;二是利用民意调查蒙骗读者;三是雇佣擅长写歪曲报道的记者编辑。

《纽约时报》在《时报与李文和》一文中承认,该报未能公正地报道李文和,反而在使人们怀疑他为中国搞间谍活动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美国的王牌报纸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报纸,《纽约时报》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么多本不应出现的错误?

《纽约时报》的失实报道给李文和及家人造成了巨大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和损害。该报虽然最后承认错误(并没有道歉),但很不情愿,对自己在李文和案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轻描淡写,只批评了指导此事报道的编辑,而没有批评具体报道的记者。如此重大的错误,没有任何记者、编辑被开除或引咎辞职。这与对杰森·布莱尔丑闻的处理相去甚远,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在美国,《纽约时报》拥有特殊地位,人们认为它是可信赖的信息来源,致力于真实客观的报道,不被政治风向所左右。看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2003年,美国15名调查新闻记者合力写了一本名叫《黑名单》的书,该书披露了一些政府掌控传媒以及传媒界与政府勾结的内幕。在这种掌控和勾结的形势下,假新闻就成为不可避免。

三、沦为战争宣传的工具和共谋,纵容、散布和制造虚假新闻。

大量研究和案例表明,西方多数主流媒体在报道对外战争时,就会统一立场,沦为对政府和军方的工具甚至共谋。主要表现就是,既丢了职业道德,也变得没有头脑,几乎完全将新闻原则和职业精神抛于脑后,乖乖地配合政府和军方,除了散布被操控的假新闻外,还自己主动制造和散布假新闻。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主流媒体传播制造了许多虚假新闻。2003年3月23日,福克斯新闻网播出字幕新闻称:“伊拉克发现大型化学武器基地……联军活捉掌管化学武器的伊拉克人”。2003年4月26日,美国广播公司的独家新闻称: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发现了化学药剂、导弹……。此外,还有“著名”的“拯救女兵林奇”。英国媒体也是如此。

在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炮制了许多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暴行的虚假信息,其中包括在“强奸营”集体强奸阿族妇女和对阿族进行“种族清洗”等。多数西方主流媒体则对政府和军方的虚假新闻几乎全盘接受,完全丧失质疑精神。而事实上,对这些“暴行”只要记者前去采访核实一下就不难识破或者发现疑点。比如英国《卫报》女记者奥德雷·吉兰从科索沃发回的一篇题为《宣传战:奥德雷·吉兰极力寻求科索沃集体暴行的证据》的长篇报道,就通过实地采访,对所谓的“暴行”提出质疑。为什么美英这些最知名的媒体不愿意去实地采访,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播发如此令人发指的重大新闻呢?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为什么突然荡然无存,不约而同地传播这些假新闻?散布、制造了如此多的假新闻,相关媒体却鲜有反思和道歉,更没有人为此负责和受到惩罚。这不由使人联想起“黄色报刊”时期赫斯特《新闻报》为煽动美西战争而大肆编造假新闻的历史。

□ 2003年4月16日,冒着沙尘暴顶罐汲水的伊拉克人在巴士拉附近的一片旷野中艰难前行。当时,身陷伊拉克战争的绝大部分巴士拉市民已经两周以上没有饮用水了。(新华社/发)

综上,意识形态、政治目的以及战争需要是西方主流媒体制造和纵容虚假新闻的三个重要动因。许多类似的案例表明,西方主流媒体对虚假新闻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双重标准,内外有别。往往对国内新闻报道质量要求较高,对假新闻通常比较在意,处理也比较严厉。记者由于虚构引语被开除或被迫辞职的案例也不罕见。而对外国新闻(国际新闻)的报道品质的要求则相对较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通过对CBS晚间新闻、NBC夜间新闻、《新闻周刊》及《时代》周刊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发现,美国的“国际新闻不像国内新闻那样严格地要求客观性”。相应地,对此类假新闻态度暧昧,甚至不予处理。可以说,对内对外两个标准。

2.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西方主流媒体有时会有意无意纵容甚至制造虚假新闻,客观上丑化异己国家,特别是当涉及一些敏感问题时。这时他们的成见或偏见会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新闻原则和专业精神之上。而对此类假新闻通常会采取视而不见或抵赖或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

3.对于本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报道,多数媒体会出于或迫于政府和军方的压力或出于爱国精神被动或自动与政府、军方合作甚至合谋,散布甚至制造虚假新闻。这时,多数媒体会丧失独立和专业精神,成为政府、军方的传声筒。虚假新闻的防线不攻自破,对假新闻的制造者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几乎成为不可能,因为这不是记者编辑哪个人的过失。

4.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一些媒体有时会有意制造或者纵容虚假新闻。一旦丑闻败露,媒体通常会不得不出来道歉,相关责任人也会受到比较重的处罚,比如被迫辞职或开除。

总之,西方主流媒体对防范和处理虚假新闻的态度是复杂、矛盾和多变的。其客观公正是有选择性的,其新闻自由也是有条件的。有些情况,他们专业而负责,对造假者的处理也毫不留情。有些情况,他们的防线会很松垮甚至完全不设防,有意无意放纵虚假新闻,显得既不专业也不负责,这时对造假者的处理就会因情况不同而迥异,比如假新闻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是否符合“政治正确”?有时,在压力之下,他们是捍卫新闻自由敢与揭露政府谎言的无畏勇士;有时,他们会丢弃客观公正和职业精神噤若寒蝉,顺从、懦弱、懒惰,任谎言蔓延。

猜你喜欢
纵容假新闻
监督中的共谋与纵容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酒店“毛巾门”罚2000元,是惩罚还是纵容?
明 镜
明镜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反转新闻”与假新闻、失实新闻之辨析
互联网时代假新闻的成因与遏制
晋武帝纵容腐败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