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附乌梅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腹泻100例疗效观察

2011-06-04 11:24张海霞
河北中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上巨虚关元天枢

张海霞

(冀中能源邢矿集团章村矿医院内科,河北 邢台 054103)

芪附乌梅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腹泻100例疗效观察

张海霞

(冀中能源邢矿集团章村矿医院内科,河北 邢台 054103)

腹泻;慢性病;黄芪;附子;乌梅;针灸疗法;中医疗法;针药并用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 g,或含未消化食物[1]。2009-01—2011-03,笔者运用芪附乌梅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腹泻50例,并与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24~63岁,平均51岁;病程0.5~10年,平均5.5年。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4~60岁,平均48岁;病程1~11年,平均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2]确诊。腹泻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腹胀,腹痛,肠鸣,大便稀薄或水样,口淡纳呆,神疲乏力,或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①予芪附乌梅方。药物组成:黄芪20 g,制附子6 g,乌梅10 g,白术 15 g,茯苓 15 g,车前子 15 g,白芍药15 g,木香6 g,砂仁15 g,甘草6 g。若大便有黏液加蒲公英15 g、黄连12 g;泄泻甚加五味子15 g、芡实12 g;腰膝痠软加补骨脂10 g、肉桂15 g;腹胀嗳气加黄柏15 g、神曲10 g。日1剂,水煎共取汁150 mL,分3次于早、中、晚饭后30 min服用。②针灸治疗。取穴:天枢(双侧)、关元、上巨虚(双侧)、足三里(双侧)、脾俞(双侧)、胃俞(双侧)。加减:腹痛甚者,加梁丘;面色萎黄者,加血海、神阙。毫针刺,针法:天枢直刺0.8~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关元直刺0.8~1寸,平补平泻法;上巨虚直刺1~2寸,局部痠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烧山火、透天凉”法;足三里直刺1~2寸,提插补泻法;脾俞、胃俞针尖斜向脊柱刺入1~1.5寸,提插捻转法[3]。以上穴位得气后,交替施术5 min。起针后艾灸关元、天枢,壮数酌情而定,一般灸2~3壮,腹痛较剧者可隔姜、隔盐灸20~30 min。每日1次。

1.3.2 对照组 蒙脱石散剂[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1袋,每日3次,饭前30 min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及辛辣、荤腥、油腻食物。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订。痊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未见改善[4]。

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典型病例

刘某,女,42岁。2009-12-09初诊。主诉腹泻6年,每日3~7次。6年前因腹部受凉,且饮食缺乏规律,出现腹痛,腹泻,于当地医院进行治疗,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口服黄连素等,症状好转,但大便仍不成形,饮食稍不注意,则症状加重。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稀溏,伴腹痛,腹胀,时重时轻,腹痛甚时,以热水袋自敷稍可缓解。双腿乏力,纳食一般,寐可,小便调,舌质淡胖,苔白略腻,脉沉细缓。粪常规正常。西医诊断:慢性腹泻。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肾健脾,祛湿止泻。予芪附乌梅方。处方:黄芪20 g,制附子6 g,乌梅10 g,白术15 g,茯苓 15 g,车前子 15 g,白芍药 15 g,木香 6 g,砂仁15 g,甘草6 g。日1剂,水煎取汁150 mL,日3次,早、中、晚饭后30 min温服。取穴:天枢(双侧)、关元、上巨虚(双侧)、足三里(双侧)、脾俞(双侧)、胃俞(双侧),均用补法;起针后艾灸关元、天枢3壮。2009-12-16二诊,大便基本成形,腹痛症状明显减轻,继服上方7剂,诸症消失。嘱其忌食生冷,避风寒,并常服山药粥以善其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

4 讨论

蒙脱石散剂是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物,作为肠黏膜保护剂,它能吸收病原体和毒素,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等正常菌株生长,有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和肠壁修复,能促进肠道的吸收与分泌功能,加强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阻止外来病原的侵袭[5]。

慢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虽多,但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慢性泄泻,虚证居多,脾虚湿胜是导致本证发生的重要因素。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虚则升清运化失职,胃弱则受纳腐熟力衰,病久及肾,肾阳不足,则固摄失权,终导致肠道不固,清浊不分,而病泄泻。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乌梅、茯苓、白芍药扶脾固肠;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制附子温补肾阳;砂仁、干姜、木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此外药分3次服用可使药效得以延续,空腹服用可使药力直达病所。天枢位于腹部,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大肠经的募穴,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关元为任脉的腧穴,足三阴与任脉的交会穴,小肠的募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大肠经的下合穴,有调和肠胃、行气化瘀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调理脾胃,温中补气,是调理肠胃的常用穴位。脾俞、胃俞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是脾胃的背俞穴,可健脾和胃。针药结合,共奏温肾健脾、祛湿止泻之功。另外,慢性腹泻的饮食起居调摄也很重要。饮食避免过于寒凉,以防伤脾肾阳气,使病迁延不愈,忌食肥甘厚味,过于油腻饮食往往使腹泻加重;注意保暖,慎起居,护腰腹,避免受寒。

临床结果表明,芪附乌梅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不仅能快速缓解症状,而且远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疗效

[1]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88.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42-344.

[3]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5]高淑芬.思密达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4,10(12):1125.

R245;R289.5;R442.2

A

1002-2619(2011)09-1311-02

张海霞(1973—),女,副主任中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2011-05-18)

猜你喜欢
上巨虚关元天枢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尊敬
尊 敬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长寿名穴保健康
有“艾”更健康(三十九)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