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2011-06-11 11:49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1年7期
关键词:接受者管理企业

■责编 李志军 Tel:010-88383907 E-mail:lilearing@163.com

21世纪,集团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其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对知识的管理成为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成功集团企业一般都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利用集团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集团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集团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集团知识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大型企业先后经历了由政府推动的经济联合,到企业化政府机构转制的企业集团,再到比较严谨的集团企业这一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其中,由行政层次上直接转变而来的集团企业通常结构比较松散、情况复杂。集团企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联合或者战略联盟,集团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连接是以产权或者股权为基础的,具有明确的母子公司的关系,这种企业的集合具有更加正规和紧密的特点。

我国集团企业稳步发展,已实现传统国有独资企业向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现代新型企业转变。但是,集团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一是自主创新水平还不高;二是创新主体动力还不强;三是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存在靠引进和合资获得技术的现象,把技术开发经费基本上用于引进技术,企图依靠引进技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严重影响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造成技术人员学习、员工知识交流主动性差,甚至导致科技人才流失。

那么,如何提高集团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呢?比尔·盖茨指出:“一家公司的高层经理们需要坚信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否则即便再努力掌握知识也会失败”,“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共享的知识。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和奖励制度反映这个观念。”因此,知识管理不仅要提倡“知识就是力量”,更强调“共享知识就是力量”。 当知识在员工之间、团队之间实现了共享,不仅企业集体的知识资源丰富了,员工个人的知识增长了,而且知识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实现扩大了,知识创新更容易了。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

由于我国集团企业一般规模大、组织比较复杂、跨地区经营、跨行业运作。这些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集中管理。集团企业对知识实施有效管理,可以保证其对下属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一是通过知识信息的管理保证制订集团战略方向,管理集团业务组合,建设集团企业文化,建立集团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确定并实施重要的投资并购活动,创建集团共同的运作政策、标准和流程,培育集团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知识信息的共享,保证人力资源调配与整合,实现核心人才能力的培养。三是通过知识传递为集团运营提供服务和专家支持。如提供各种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支持、质量标准、人事财务处理、政策咨询、教育与培训等。

综上所述,我国集团企业有必要建立适合本组织特点的知识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集团内部、外部、团队、群体、个人之间的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获取、存储、分享、转移和利用等系列活动,以达到其帮助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形成永不间断地累积个人与企业的知识成为企业智慧的循环,从而保证企业通过知识管理不断进行连续性技术再创新,提高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知识管理模型和内容

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员工而言,讲究的是效果。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吸引了众多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意大利知识管理学者VitoAlbino等在1999年提出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Knowledge Transfer Analys Framework,KTA框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广泛的影响。

1.KTA框架主要内容

⑴转移主体:包括知识源和知识接受者,知识源是知识的拥有者,知识接受者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它们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企业。

⑵转移媒介:是指用于转移数据和信息的任何一种方法,从结构上看,转移媒介是由编码和通道组成的,编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表达知识内容的方式,而通道是编码后知识的传递途径。

⑶转移内容:是指被转移知识的具体内容,这一内容通常被看作完成某一工作的能力,当与被转移知识相关的能力被知识接受者吸收,知识转移就成功了。

⑷转移情境: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可以分为集团企业内情境和集团企业外情境两类,集团企业内情境主要包括集团企业内部的文化、价值观、战略等维度,集团企业外环境包括集团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特征等维度,知识转移的四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知识转移活动,当知识转移双方有共同的经验、感受,转移情境良好,转移的知识内容显性化程度高,模糊性小,同时有合适的转移媒介,知识转移的效果就比较好。

对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集团企业不断挖掘内部、外部知识,并通过实施知识有效转移,来提高员工的能力,提高集团企业效益,不断促进集团企业科技、知识创新水平。因此,管理的主体、知识转移媒介和转移内容是集团企业知识转移活动能够发生的必要条件。KTA框架对于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了知识管理内容的系统构成,为分析、研究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集团企业知识管理双因素模型

由KTA框架看出:转移主体、转移媒介、转移内容是集团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有效的保障,即知识管理的保障因素;转移情境,对于集团企业来说,集团企业管理所处环境存在多种因素影响集团企业知识管理,集团企业内部环境影响知识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来自内部文化和价值观维度的集团企业文化,来自战略维度的知识管理战略,来自集团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力结构及来自集团企业知识转移管理控制维度的知识管理评价、激励等机制建设。外部环境中对知识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来自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知识经济,来自产业特征方面的知识产业或高技术产业等,这些环境因素对知识转移活动起着促进和改善作用,即可通称为知识管理的促进因素。

对于企业知识转移而言,保障因素和促进因素共同决定着企业知识管理的成效。保障因素是知识管理能够发生的必要条件,缺失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知识管理活动就无法开展;促进因素是知识管理的激励和约束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知识转移的发生频率的催化剂,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企业知识内容。知识管理的保障因素和促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最终成效,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双因素模型见图1。

图1 集团企业知识管理双因素模型

3.集团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和功能

⑴知识源是实现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源是知识的拥有者,知识源的存在是实现知识转移的必要条件之一,广泛挖掘内外部知识源、激发内部知识源共享知识的意愿、提高其解释和表述知识的能力等措施对于企业获得好的知识转移成效大有助益。集团企业知识内容总是对应着特定的知识源,知识内容是实现知识转移活动的核心,整个转移过程都是围绕着“将知识内容传递给知识接受者”而进行的,知识本身特点对知识转移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⑵知识接受者能力的优化可促进集团企业的发展

知识接受者是知识转移过程中接受知识的主体,知识接受者吸收知识的动机和意愿、吸收知识的能力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知识转移产生影响,企业知识转移活动大多是由商业目标驱动的,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员工业务工作目标来推动员工产生知识需求,催生其获取知识的动机;知识接受者吸收知识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与所要吸收知识相关的背景、经历、经验等,企业通过提供岗位轮换或其他学习、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吸收知识的能力。

⑶知识转移是促进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知识源通过转移媒介传递给知识接受者实现知识的转移。转移媒介由知识编码 (例如语言、文字、符号、手势、动作等)和转移通道(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构成。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来只能用于简单文本和图片传输的网络平台可以实时传播声音和视频,这使得显、隐性知识跨越时空进行转移成为可能,同时信息网络在知识的分发和传递上具有传统渠道无法比拟的成本和速度优势,因此,现代知识转移缺失了信息网络平台的保障几乎无法实现,对于企业而言,为知识转移提供多种有效的知识转移通道是必要的。

总体来看,知识转移是知识源的知识通过转移媒介转移到知识接受者的过程,因此,对集团企业知识实施有效管理,知识源、知识接受者、转移媒介和转移知识内容等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知识源在用来传递知识的媒介基本适合知识内容本身特点时,才能将知识内容传递给知识接受者。

综上所述,可以构建集团企业知识管理模型见图2。

图2 集团企业知识管理模型

三、集团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为有效发挥集团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应从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营造有利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扶持和培育集团企业加快发展。

1.政府为集团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把精力放在引导、协调和服务上来,为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一是创造一个竞争的外部环境,减少、消除对企业的行政性干预和条块分割,促使资源通过竞争向经营好的企业集中。二是主动利用本地区、本行业人才、科技优势,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企业集团优势产品研发,积极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或科技中心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集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影响力的、有吸纳与辐射功能的技术市场。三是提高知识管理支持力度,建立知识转移规则,健全市场中介组织,规范企业行为,降低企业获取知识管理成本,提高企业之间知识管理的专业化协作水平,推动集团企业外部的知识转移。

2.将知识管理列入集团发展战略

实践证明,集团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单靠内部组织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实施知识管理战略,促进外部知识的引进和内部知识的共享,才能保证核心业务组合时,不仅仅是把行业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把行业组合作为竞争力的集合。因此,只有把知识信息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证集团组合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及发挥,才能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

3.建立、完善有利于知识有效管理的运行机制

企业是否能对知识有效管理只是表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合作的潜能,而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结构,并对知识进行转移。由于企业结构比较松散、情况复杂,因此,集团企业应把知识管理制度建设,知识员工结构的优化作为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集团高层管理者要悉心关注知识管理团队建设,促进集团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增强竞争力。鉴于企业知识管理现存的突出矛盾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知识型员工职业发展机制;知识型员工生成机制;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和员工评价机制;组织和员工利益驱动机制;基于知识管理的员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岗上竞争机制。

4.鼓励企业建立与知识管理友好对接的知识产业薪酬体系

对企业而言,建立知识管理评价与激励制度是关键。它有助于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获得较好的知识成效,通过知识管理评价制度对知识管理过程进行监控并对知识转移活动实现的结果进行评价,既有助于企业明确已完成的知识管理活动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同时,也为后续的知识管理活动提供经验支持,从而保障后续知识转移活动的成效更加显著,最终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企业建立知识管理激励制度,可以促进知识转移活动的发生与进行。由于知识能够为其拥有者带来价值,那么,向外转移或共享知识往往意味着知识拥有者个人利益受损,这削弱了人们转移自身知识的意愿,不利于企业知识转移的进行,知识转移激励制度可以通过利益调整机制,对贡献自身知识的员工给予适当的经济或其他方面的激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对贡献知识的员工进行激励既是对其行为的认可,又是对其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肯定,进而使其产生荣誉感并主动、持续地贡献知识。考虑到知识产业的特点,结合知识工作者自身的特征,在设计此类薪酬结构时要遵循以下指导思想:第一,知识产业内部应当缩小奖酬差距;第二,外在薪酬分类别混合发放。知识产业可能是柔性的组织,具有很强的动态特点;第三,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相结合;第四,增加正面奖励,减少负面惩罚。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薪酬设计应得到组织大环境的支持,给予其较为充足的资源配给。同时将对企业或团队知识管理考核结果仅仅作为薪酬的部分发放依据。

5.塑造与知识管理良好互动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是支持组织绩效的根基和基础,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运作必须得到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持,并与之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哈佛大学的科特(Kotter)教授对企业文化与绩效的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一书中,他指出企业内部的文化因素能影响到知识管理的过程,这种影响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类型有利于或者是妨碍这个过程。例如,在当今处在动态中的组织,必须愈来愈重视利用工作团队来完成工作,也必须能有效认识全部工作小组的努力结果和个人的贡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个封闭、缺乏信任的企业文化可能就无法为个人或小组工作的努力提供所需的环境。那么,在构建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时,如何将之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实现协同呢?

设计有助于企业运作的知识管理系统,首先要进行的就是企业文化的调研、发现企业应该塑造出什么样的文化,是否应该对现有的文化进行再造,然后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来进行强化。在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相应的培训开发、管理者的沟通水平的提升和员工之间知识转移频率加强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识别内外部的知识源,并使其对于知识接受者具有充分的可接近性,获得外部知识源的方法有建立知识联盟、派代表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联系等;也可加强反馈面谈的技巧有助于知识管理和传递的氛围;开展有关知识管理的培训为员工间的非正式交流提供机会,等等。

另外,文化认同有一个强制的过程。一方面,知识管理本身就是将企业文化明确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的手段之一。通过企业内部不同组织评价指标的设置,员工就可以明确企业鼓励什么行为,在此过程中提高共同的认知,强化和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如通用电器、英国石油等国际企业大多处于知识经济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知识管理环境促进了这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进而推动了知识转移活动的发生。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环境培育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员工知识水平的提升意味着其个人价值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员工会自发产生获取知识的动机,进而促进了知识转移的发生。

6.根据企业运作特点向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企业演进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将逐渐向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企业演进,这种演进使得知识转移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被转移的知识内容将更加系统、复杂,转移媒介也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知识管理过程有两个着眼点,一是知识管理评价,一是组织及人员发展。组织及人员发展从确认和发掘被考评价者的潜力入手,着眼点放在未来发展上,这种考评关系到事业规划和管理延续,目标之一是确立员工个人应开发何种类型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也就需要培训工作等知识管理手段的配合,也就是说,知识管理与企业的内部培训系统必须具有一致性。

从培训的观点来看,把一群个体能力转变为一个具有符合企业战略目标要求的胜任能力。企业胜任能力是从个体胜任能力发展而来的,而不是仅仅把个体水平的胜任能力结合起来。研究表明,区分有效企业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即有效企业成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技能,能够有效完成企业任务;有效企业具有高度发展的企业工作技能,个体成员理解他们怎样才能使企业像一个单元一样工作;有效企业能够建立起提高技能的过程,允许他们的成员解决限制企业表现的问题。总之,科学的企业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个体的工作技能和有效整合,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技能。

7.加强知识管理团队和信息化建设

由于一些集团规模大、地域分散,需要成立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团队来推动企业知识转移活动的开展,并且企业知识管理评价与激励系统的建立,以及对各种知识管理活动的监督需要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知识管理团队,企业知识管理团队的存在使得企业知识活动得到规范的管理,进而推动知识转移的持续进行。再有,企业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提高知识传递效率、促进集团知识信息交流、提升竞争能力;笔者认为,推进知识信息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改造过程,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是一场革命,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实施信息化管理必须满足其所需的必备条件,即业务流程规范化再造,组织结构扁平化重组。

1.比尔·盖茨:《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版

2.张宁俊等:《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版

3.黄培伦,李鸿雁:《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评述》,载《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一期

4.刘丽:《高潜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转化和创造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论文,2010

5.《企业知识转移的 “双因素”分析》,载 WWW.CHINA-B.C0M,2009—03—28.

猜你喜欢
接受者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如何认识一件艺术作品
Flu Study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