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光源跟踪系统的设计

2011-06-13 13:01崔琪琳吴晓凤
电子测试 2011年2期
关键词:点光源光源芯片

崔琪琳,吴晓凤

(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言

随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光源自动跟踪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技术可应用于太阳自动跟踪等领域,使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吸收率更高。传统的光源跟踪技术多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1],其处理速度慢,精度低,已不能满足系统对于跟踪速度和精度的要求,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光源自动跟踪系统,可以提升跟踪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1 硬件设计

本设计选用TI的LM3S811作为微控制器[2]。硬件系统由光源发射部分,检测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驱动芯片UCC38C43驱动LED产生的亮度可调的光源,通过光敏三极管捕获光源信号,经过放大器TLC084进行放大处理,再经过比较器OPA084后输入主控芯片LM3S811,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经过驱动模块L297+L298驱动步进电机带动机械平台转动,从而实现光源跟踪。

图1 系统框图

1.1 光源发射部分

光源发射部分采用UCC38C43芯片驱动,该芯片为低功耗电流模式PWM控制器,最高频率可达1MHz,可以产生控制开关电源变压器的PWM信号,采用交错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升压转换效率,利用其输出电流峰值可达1A和可调的PWM输出来驱动LED灯,实现亮度可调节的光源发射。

1.2 检测部分

检测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决定了系统跟踪的精确度,电路图如图2所示,由5个光敏三极管组成,其灵敏度和稳定性好,分别置于可沿固定轴翻转运动的平台上,形成120°圆弧形切面,激光发生器与处于正中间的三极管尽可能地紧密固定在一起,且都指向圆弧外侧。通过对光源信号进行采集,由单电源供电运算放大器TLC084对其进行50倍放大,后经跟随器OPA820对其进行跟随以得到更好的波形,将其输入到LM3S811控制芯片的ADC引脚,经A/D转换后,比较得出的最大值点即为光源点。

图2 检测部分电路图

LM3S811的A/D模块的转换分辨率为10位,支持4个输入通道,含有一个可编程的序列发生器,它可在无需控制器干涉的情况下对多个模拟输入源进行采样,其触发控制非常灵活[6],本设计采用软件触发方式,该触发方式实现简单,易于操作。

1.3 控制部分

由于步进电机没有累计误差,适用于开环控制,本设计选取五线制步进电机,额定电压24V,电流0.34A,其中间引出一条线可直接接地。由LM3S811控制驱动芯片L297+L298,此芯片可直接由I/O端口提供模拟时序信号,由其驱动步进电机实现电机正反转,带动固定有可翻转检测平台的水平运动控制平台,通过两个电机分别控制这两个平台,使得检测部分能够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对电光源检测。用齿轮,滑轮、纽带结合软件控制平台的运动速度,最终实现激光在90°范围内对光源的跟踪,使用L297+L298可以作成两相双极性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它采用定电流方式驱动,每相电流峰值可达2A,L297是步进电机控制器,用来产生两相双极性驱动信号(A、B、C、D)与电机电流设定,L298是用来驱动步进电机的电力输出,是双全桥方式驱动,由于采用双极性驱动,因此电机线圈被完全利用,使步进电机可以达到最佳的驱动。

由于电机步距角很小,大大提高了控制精确。电路接线和电机控制容易实现,实用性强,符合我们设计的要求。

图3 电机控制部分电路图

2 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是该系统的重要部分,检测和控制多是软件实现的,其任务是在总体设计和硬件设计基础上实现软件控制功能。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程序流程图

首先将电机位置初始化,使得运动平台转动在一侧,开始单向转动带动光敏三极管扫描,电机60步换向,在未搜索到点光源前一直进行搜索。若搜到点光源,计算角度误差,若无误差,电机停止转动,此时激光照射的点即为点光源;若有误差,计算误差输出量控制电机移动,激光跟随到点光源,电机停转即完成点光源跟踪。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将点光源固定在半径为30cm的黑色圆形挡光板上,将板固定在高一米的支架上,使光源中心线和支架呈60°夹角,检测与跟踪平台置于地面,距点光源支架1.73m,初始状态下使激光指向点光源,将点光源沿水平和圆周移动,记录激光跟踪点光源的间和误差,调整电流改变点光源亮度,重复以上过程,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点光源电流为100mA时,当点光源中心水平移动时,激光能够在短时间内跟踪点光源,由于光敏三极管和激光发射器在设计时没有完全重合,存在一定的误差,故激光不能与点光源完全重合;将其初始化,再以检测装置为圆心,将光源支架在10-15s内沿着圆周缓慢平稳移动20°,激光能够连续跟踪指向LED点光源,距离点光源4.5cm;调节点光源的电流为50mA改变亮度,重复以上实验,同样可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点光源的跟踪精度和速度都有很大提升,点光源亮度在一定范围变化后,同样可以实现跟踪。

表1 实验结果

4 结论

本系统是基于ARM微处理器LM3S811的控制系统,通过光敏检测和对电机控制实现了对点光源的跟踪,硬件搭建和电路实现比较简单,容易实现,符合实际跟踪满意度,性价比高,实用性强,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可应用于如太阳能跟踪系统等。

[1]张天钟,姜宝钧,邓兴成.基于MCS—51单片机的光源跟踪[J].科学实验与技术,2006(12):39-40.

[2]黄争.德州仪器高性能单片机和模拟器件在高校中的应用和选型指南[M].上海: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大学计划部,2010:166-167.

[3]BiCMOSLOW-POWER CURRENT-MODE PWM CONTROLLER.pdf[Z].2003.

[4]太阳发电自动光源跟踪系统[J].伺服系统,2009(10).

[5]Michael Day.降低亮度再现真实色彩PWM调光增强LED显示器色纯度[J].电子测试,2006(5):78-80.

[6]吴彩林,潘小波.电力数据采集A_D转换器的选择方案[J].电子测试,2006(6):65-67.

[7]向平,高洁,张晋.基于ARM7的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硬件设计[J].机械与电子,2009(11):44-46.

[8]张艳敏,罗海兵.基于ARM芯片的步进电机加减速控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7-49.

猜你喜欢
点光源光源芯片
芯片会议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夜景工程中点光源阵列媒体立面设计研究
绿色光源
两种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的应用探究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双相干点光源的空间干涉
科技连载:LED 引领第三次照明革命——与传统照明的对比(一)
一种改进的点光源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帧间虚拟点光源重用的动态场景间接光照近似求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