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蜕变

2011-07-05 16:20于俊霞
民生周刊 2011年15期
关键词:湾村平顺县神龙

□ 本刊记者 于俊霞

平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蜕变

□ 本刊记者 于俊霞

平顺,在来到这里之前,所有的印象都局限于“苦”、“难”,记者临行前,穿上了平底鞋,做好了跋山涉水的准备。事实上这是一次感受不同寻常的旅行,对于平顺的记录,记者决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打开扉页。

“无路可走”的井底村

平顺县井底村,一个盘踞在太行山最深处的原始村落,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井底,四面崇山峻岭,巍峨耸入云端,小村就像是被封印在深井之底,由此得名。在过去,想要走出井底村,是件很难很难的事,井底——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过着贫困而孤立的生活。

有一年,县里决定给井底村修路,然而,这条“天路”并没有给井底带来想象中的改变,由于村子的贫穷,更多的人用这条路走出井底,而且大多数都没再回来,穷村更穷了。

井底只是豹之一斑,在平顺,有很多村子面临着相同的困惑。平顺不平,山高、坡陡、沟深;平顺不顺,地瘠、路弯、石头多。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平顺全县经济就靠几个铁矿来艰难支撑。

金融危机让华尔街一夜崩盘,也许你想不到,金融危机同样波及到了这个处于中国太行山区最偏僻的小城。国际钢铁价格大跌,这个过去靠铁矿来支撑全县经济的小城很快陷入绝境。平顺,该怎样走出困境?这“穷山恶水”像诅咒一样把这个总人口才17万的小县城围的牢牢,这似乎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村子里来了陌生人

站在村头,村支书感慨良多,他指着不远处乱石丛生的山间小径,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所有的改变,所有的故事,都是从那里开始的。

2007年大雪封山,县里来了一行人,带头的人叫陈鹏飞。县里为什么来人,支书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县里一行说,据传这里地形险峻但风光迤逦,要过来看看。

随后陈鹏飞独自来到悬空栈道,这盘崖而上的险路本是历代井底人为了走出深山而架设的“天路”,栈道越走越奇,越攀越险。贴在崖壁间,陈鹏飞长长舒了口气,立足远眺,巍巍太行、层峦叠嶂,此时,他心中已经暗暗生出了主意。

回到村里以后,陈鹏飞沉默了很久,终于说话了:贫穷不只是井底之痛,也是平顺之痛。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山高、沟深是限制平顺发展的主要原因,可我发现,大山阻隔了发展,却保留了一方净土。这里山崇水俊,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农产品虽然产量不多,却营养丰富、绿色天然,堪称人间美味;原住民更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发展旅游呢?

这一问,让村支书和村民们一夜不眠。发展旅游?谁会来这穷乡僻壤休闲度假呢,这到底是高人指点,还是痴人说梦?

回到平顺县城,陈鹏飞也一直在思考。在去井底之前,他已经走了许多村子,这些村落虽工业落后、农业受限,却有着发展旅游的极佳条件。大山阻隔了平顺的发展,但同时也为平顺保留了一方净土:天蓝、水绿、土净,是不可多得的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出产地。可是,要改变一个地区长久形成的经济结构,决非易事,陈鹏飞自问,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呢?

陈鹏飞是谁?他就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新任的县委书记。回到办公室,陈鹏飞坐立不安,作为新任的书记,想要为整个县城完成经济转型,不是一件容易事,可是平顺已经不可能再依靠几个铁矿维持运转了,此时的平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蛹死茧中,要么破茧成蝶。

坐井观天?求解井底之困

经过专家考证,井底村范围内有七个自古相传的龙洞,有些年代久远,被本地人世代供奉,谷中玉龙瀑更如飞龙入水,气势磅礴,对龙的信仰是本地人的一个典型特征,故通过上报与审批,井底村正式更名为神龙湾村。神龙湾景区也随之开建。

2008年,在陈鹏飞书记的努力下,县里拨出专项资金将通往神龙湾村的挂壁公路由4米拓宽至7米,不仅成为交通要道,更成为一幕奇特的风景,路挂崖间,令人惊叹。神龙湾村第一个农家旅社建成,神龙湾村第一个农家超市建成,县里还为村子争取了5辆面包车,专门用来接送客人,自景区建成至今,神龙湾村仅农家旅社就已发展至16家,接待游客逾8万人次。游人走的时候,还会从农家超市里带很多特产,上好的花椒核桃也不愁卖了。仅不到三年的时间,井底村成功转型为神龙湾村,年人均收入从800多元增至3000多元,翻了4番,而且,随着景区的成熟,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在记者和村民座谈的时候,村民老宋说,原来村子一穷二白,有点本事的人都迁走了,如果不是发展了旅游,村子里的人差不多都走光了。可现在村里条件好了,今年还新建了卫生所和学校,生活很方便,很多迁走的人又重新回来了。

村支书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村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过去穷是因为山,现在富也是因为山,过去说起来都说是穷山恶水,现在都说是好山好水了。

从村里步行可至景区,村支书和记者走到村口,一队背着画板的大学生迎面走来,村支书说,由于这里独特的风景,很多美术学院和机构把这里定为写生基地,神龙湾风景四季不同,有些人一年要来好几次,他们画笔下的作品也会成为神龙最好的宣传。

今日新平顺。

离开井底的时候,记者是带着故事走的,记者答应一定要在某个时候将这个故事告之于众,这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真实故事,这就是一个太行山深处小村的真实变迁。

转型平顺,华丽的转身

与神龙湾村相同,西井山村、下石壕村、东寺头村、虹霓村……越来越多的山村完成了转型,值得一提的是下石壕村,原本被认为是代表贫穷的石屋、石街、石道,现在成为了太行山原生态民居特色保留最完整的村落,村干部组织村里的老人和妇女,沿凤凰山走势,用石板铺就了长达十里的石阶。如今,这个过去不为人所知的小山村已成功实现了从农业向旅游业的转型:村里建起32户农家旅社,长达40公里的太行天路正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度导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而横穿凤凰山的十里石阶,又将游客们带入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神话传说中。

在短短几年里,平顺县成功打造了天脊山、太行水乡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和西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10个国字号旅游品牌,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最佳旅游度假胜地”、“全国生态旅游名县”、“全国卫生城”等称号。转型的成功,最该感到高兴的,应该是县委书记陈鹏飞,当记者问及陈书记有何感受,陈鹏飞却说,面对这些国字头的荣誉,心情依然沉重,国字头称号再多,都不能忘记我们最根本的地位——国家级贫困县!

如何走出贫困,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平顺县的“野心”,也决不止于旅游强县。在关于如何转型的问题上,县委县政府曾邀请过许多专家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让人既意外又振奋。专家断言,除旅游资源以外,平顺县还有一项资源,令人拍案惊奇,堪称全国独有——这就是多样化的地形、气候资源,它们为平顺发展多样化清洁型电能提供了条件。

太行山山高谷深,落差极大,四条水脉不仅造就了天瀑奇观,更为水力发电创造了条件;由于地处黄土高原,这里阳光充足,成为太阳能发电的绝佳场地;由于生态多样,又为生物发电提供了可能;同时因为地势高险,风力强劲,具备了风力发电的基本要素。

陈书记告诉记者,未来平顺将实现“四电联动、四网合一”,智能电网的建立将成为可能。最重要的是,这不违背最初定位旅游强县的初衷,我们曾立下铁律,平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与旅游“同向”。智能清洁型电网的建设,正好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试想有一天,我们驾车行驶在高高的太行天路上,远眺群山,一排排风车倚山而立、迎风旋转,静中有动,动静相生,该是怎样的景象。

谈到这里,记者从这个中年人的眼睛里,看到了孩子般的憧憬,快乐并且执着。

□ 编辑 尹丽丽 □ 美编 阎 瑾

猜你喜欢
湾村平顺县神龙
湖南省耒阳市用好“湾村明白人” 管好湾村那些事
更正
运橙
探寻未来新能源
中药材种出好风景——山西省平顺县大力发展药茶产业为发展增添新动能
汗洒大凉山 援彝显忠心——凉山彝族自治区金阳县小银木乡簸箕湾村第一书记刘宁
Lanting Xu:Millennium 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