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落后20年”的中国智慧

2011-07-06 01:14崔洪建
人民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冲刺实事求是

崔洪建

我们是短距冲刺,别人是稳步而行,而现代化显然不是一个短距离冲刺就能完成的目标。承认差距和落后恰恰是自信心增强的表现,反倒是“赶超”之类的躁动暴露出安全感的缺乏

前几日,率团在美国访问的总参谋长陈炳德将军对美国人讲了一番话,引来不少围观者,且众说纷纭。引起关注的是陈将军认为,他通过访问认识到,就军队整体武器装备而言,中国“与美国和世界其它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落后20多年的差距”。

作为一名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我首先要向陈将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这番话的勇气和智慧致敬。中国在军事技术和装备上与发达国家的确存在差距,“落后20年”的说法也早已有之,只不过此前多是出自学者之口。学者们这么说,自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此番陈将军在参观了美军的先进装备后也发此感慨,是眼见为实的感性认识,也是对此前学者科学研究的认同,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近些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确有了较快发展,但如果因此就认为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甚至赶超了,就未免有些幼稚了。陈将军说得很明白,近年来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一种“补偿性发展”,换言之,为了集中资源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早些年是以牺牲军事发展为代价的。而这么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闲着,都在已经成熟的研发、制造和采购体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换代,我们是短距冲刺,别人是稳步而行,而现代化显然不是一个短距离冲刺就能完成的目标。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由此开启了一条学习、借鉴、模仿和创造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但近年来,这话已经不大能听见了,反而是“赶超”式的豪言壮语不绝于耳。人们似乎被“GDP”蒙住了双眼,将它的增长等同于综合国力的增长,却不太关注它的质量、结构和可持续性。何况,以近于日本10倍的人口才刚刚超过其GDP总量,实在也没有什么好自得的。再者,明朝时期的中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一,但也没能阻止它沦于GDP与其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蒙古游牧部落的铁蹄之下。清朝海军靠冲刺拿了亚洲第一,却仍然上演了甲午年间溃于东邻“小国”的悲剧。近来常见国人在出国考察之际指点江山,“你们的楼没有上海的高、道路没有北京的宽”,鲜见有人反躬自省:为什么别国经济的资源消耗比我们的少,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比我们的合理有效,城乡差别比我们的小,民众的幸福指数比我们的高。这样的观感只能强化对发展数量的迷信和对质量的漠视,进而形成盲目的集体无意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不是对外宣传的口径,而是实事求是的判断。我们在思想文化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和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而这种落后根本无法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东西方的传统思想都将个体客观、理智地认识自身作为最高级的处世和行动智慧。西哲们呼吁,“认识你自己”,老子则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大意是说,一个人、团体乃至国家,只有不炫耀、不自以為是、不傲慢自大,才能明事理、团结好他人(国)、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和持续不断的进步。

总而言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改革开放的成就正是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基础上的,如果我们背离了这种客观认识,就不会走向事业的成功。况且,承认差距和落后恰恰是自信心增强的表现,反倒是“赶超”之类的躁动暴露出安全感的缺乏。如此,实在该为类似“落后20年”的清醒意识和强大智慧鼓与呼。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冲刺实事求是
威马冲刺
涵育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学科育人实践
冲刺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
单项选择冲刺练习
孕期最后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