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养生的区别

2011-07-18 11:30张秋臻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
检察风云 2011年17期
关键词:木桶中年人饮酒

文/张秋臻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老年养生的区别

文/张秋臻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

谈及养生,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事,至少也应该是退休后的事。不过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40岁左右的中年人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男大于女,常见的死亡原因有: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趋于年轻化。为什么中年人就患上了老年病?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合理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延缓这些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到预防为主。中年人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可使组织器官提前衰老,过早地发生老年病。如果等到六七十岁才开始养生,已经太晚了,各脏器的衰老已不可逆转。因此,养生要从中年开始。

诚然,中年人、老年人都需要养生,养生助你度天年。那么,中年人与老年人的养生有啥不同呢?

生活方式的区别

中年人透支健康,老年人忽视心理健康。中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已经不再是传染因子,而是不良行为和不良生活习惯。笔者日前从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悉,该院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透支中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吸烟、饮酒过量、睡眠困难和运动过少。

专家们调查了湖北省12个县、市、区年龄35~45岁的2811人,这些被调查的对象均为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他们发现,调查对象的平均吸烟率为28.5%,而男性吸烟率为51.6%,女性为4.8%,随着年龄的增加吸烟率呈下降趋势。调查居民饮酒率为30.8%,饮酒人群中平均每天至少饮酒一次的占51.8%,男性饮酒率为51.9%,女性饮酒率为7.5%。调查发现,经常在12点以后睡觉者为40.1%,其中有57.9%的人经常出现睡眠困难,而且女性高于男性。调查还发现,人群体育锻炼经常参加者为6.4% 。

时下,老年人养生主要是药物、健身,很少有人考虑心理健康问题。抽样调查显示,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有老年性痴呆。

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介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生长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此出现心理健康知识断代的现象。临床上心理医生接触过无数老年人,在面对子女离家、丧偶、退休等生活状态改变时,缺少必要的心理调节知识,从而引发各种心理疾患。

专家指出,老年人不能依赖子女或社会改变自己的现状,懂得心理调整的方法、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及时自我调节,才是心理养生最有效的方法。

生命周期的区别

中年人疾病高发,老年人患病“表里不一”。一般来说,46~55岁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处在这个时期的人大都年富力强,事业有成,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阶段也是生命的高危期,许多疾病在这时暴发或显现。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1~35岁,为人生的最活跃期,身体的组织器官从开始发育至完善,其各方面功能总的趋势是积极上升的,所以称健康期。36~45岁,人的生理功能从健康顶峰开始下滑,部分器官开始衰退,比如动脉硬化开始形成,糖尿病症状开始显现等,所以有人称这一时期为疾病形成期。46~55岁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数疾病在此阶段暴发,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多在此期高发。一般英年早逝的悲剧,大多发生在46~55岁这个年龄段,故有专家称之为人生旅途的“沼泽地”。

老年人患病与中年人不同,常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某些疾病与症状不一致,即“表里不一”,易导致疾病的误诊或延迟诊断,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老年人切不可忽视偶尔出现的身体不适,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同时老年人不可“跟着感觉走”,自以为健康而盲目乐观,应定期做体格检查。

生存环境的区别

中年人学会减压,老年人需要适度紧张。当今社会生活节快,竞争激烈,中年人的压力日渐增加。中年人的压力可以来自任何方面,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就业困难、子女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躯体健康状况不佳、工作超负荷等。这些压力源可以引起心理情绪的紧张及生理反应,长期处在压力状态下将会影响身心健康。

身体症状、情绪或某种行为可以是压力的征象。如颈和肩僵硬,心跳加快,腹部不适,胸痛、头痛,高血压;情绪沮丧,易怒、健忘,思维消极,性欲减退;多食、吸烟增加,睡眠习惯改变,鲁莽驾驭,饮酒增加等。

你不能控制事情的发生,但你可以控制对事情的反应。当面对压力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缓解压力:与亲友交流,寻求支持帮助;学会放松;合理支配时间;做各种温和运动等。

应激状态是生物机体面临外界威胁的紧急情况下,生理及心理发生急剧变化,以应付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的一种本能反应。它会导致脉搏、呼吸加快,血糖、血压升高,破坏生物体的正常生理节奏。如果这种状态持久而频繁地出现,生物体就容易因分泌失调而罹病。因此,人们认为这种状态是有损于健康的,特别是对压力过大的中年人。此外,一个习惯于紧张生活、工作的老人,一旦退休养老,反而会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

人的生理节奏,总是张弛交替的,相应的情绪也是如此。轻松和紧张对健康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大凡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比较紧凑的老年人,相伴的是一种充实而愉快的心境;而无所事事,只能是空虚。由此可见,老年人经常保持学习、工作、生活方面适度紧张,不仅无损于健康,反而有益健康,有利养生。

综上所述,养生要搞“系统工程”,这就是说,养生不是只注意一两个方面就能解决的,而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新的“养生木桶论”告诉我们,木桶由几块木板箍成,盛水量由这几块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很短,这块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只有加长这块短板,才能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养生如同木桶一样,如果只采取一两项措施,而忽略其他方面,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中、老年人要想达到养生的预期目的,就必须找到危害你健康长寿的那块“短板”。■

编辑:黄灵 yeshzhwu@gmail.com

猜你喜欢
木桶中年人饮酒
中年人如何笑傲职场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木桶兄弟
我们中年人才不过购物节
木桶和篮子
木桶兄弟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中年人保健与营养
野蛮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