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药集团的内部控制

2011-07-22 03:08尚艳秋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11期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审供应商

尚艳秋

一、医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资金管控功能不足

从目前来看,各医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主要在两方面:第一是资金集中度较低,资金过于分散且沉淀度较高,某些分子公司拥有较为充沛的现金流,而某些公司却入不敷出,急需营运资金予以补充,为此必须通过集团予以统一调度。第二,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管控不严,各单位违规使用资金现象严重,某些单位甚至还存在多头开户、私自对外投资的现象,造成大量资金损失难以挽回,目前虽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但效率提升依然不够明显。

(二)采购审批存在漏洞

近年来,国内连续出现“齐二药”、“欣弗”等药品质量事件,这些事件暴露出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药品生产企业难逃其咎。以“齐二药”事件为例,该厂采购人员为牟取私利违规低价采购不合标准的生产原料,而操作人员又违反操作规程未对其进行对比鉴别,最后流入市场造成重大安全质量问题。由此可见,药品企业采购审批环节的内控体系建设应得到高度重视,在某些岗位上应设置严格、缜密的风险控制点,同时加强其审批控制。

(三)风险防控意识淡薄

当前,国内大部分药品企业集团并未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其风险管理主要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而内部审计部门多是基于财务数据及流程的监督与掌控,无法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关注。实质上,某些中小规模医药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本身也存在问题,某些单位将内审机构与财务部门合并,财务人员即从事会计业务,又负责内外部风险控制,而某些单位出于成本考虑根本就不设置内审职能机构。在此状况下,医药企业的风险防控沦为空谈,流于形式。

二、新时期医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完善策略

(一)实现资金集中管控

为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筹划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通过该机构对企业资金进行一体化管理,有效防止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以资金结算中心为例,医药企业下辖所有分子公司的所有银行开立账户都需纳入至该机构的管辖下,定期对这些银行账户进行归集,将分子公司实现的收入予以上划,同时按额度对其下拨资金,满足其日常营运的需求。在该模式下,各分子公司未经资金结算中心许可,不得擅自开立账户;若因其他需求需额外使用资金,必须向结算中心提出追加申请,再由后者报请集团公司决策层同意。另外,资金结算中心还具有内部贷款功能,分子公司存放在此的资金按银行同业利率计息,申请资金使用的单位为此需向资金充足的单位支付贷款利息。

(二)强化采购环节控制

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监督,规范采购审批流程,对采购环节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采购流程中关键的内部控制点包括五个方面:请购与审批控制,供应商管理控制,采购实施控制,验收、入库及领用控制,付款管理控制。首先,企业在请购与审核环节就应考虑原材料价格、质量、数量及供应商因素,而“齐二药”案中相关企业根本不存在该流程,或者该流程完全失控。其次,在供应商的管理与选择上,采购人员甚至采购部门不能独断专行,其人员与部门的行为应受到严格制约,对此企业应建立起供应商数据库或者相关的供应商考评机制。最后,在采购实施等其他环节,企业也应注意按照内部牵制制度要求,将采购、检验、入库、保管、财务等相容岗位或人员予以分离,以规避其舞弊风险。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首先,医药企业的财务、生产、经营等部门以及各分子公司均应参加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其次,企业的资金预算应纳入资金结算中心的管控范围内,若某单位预算超支申请追加时,经决策层审批后执行。最后,预算执行情况应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并与标准成本考核、零基费用控制等结合,以体现出企业的自身特点。

(四)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为保证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业内各企业应尝试引入以社会审计为主导的外部审计机制,由后者负责对企业的财务流程以及与财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予以完善。而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也应从实际出发,对其现有的内部审计职能予以强化,这包括组建起专门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组织成员受决策层直接委派,与财务部门完全独立,不得兼任其他职务等。

猜你喜欢
医药企业内审供应商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