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学龄儿童龋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11-07-27 02:34李俊震李辉莉刘艺华苏瑞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龋病口腔卫生

李俊震,李辉莉,刘艺华,苏瑞真

(市口腔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3)

为了解厦门市学龄儿童龋病的流行状况和影 响因素,本研究于2005年对厦门市城乡各两所小学共1124名学龄儿童龋病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抽样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市区和农村各2所小学校共1124名小学生及其父母作为为问卷调查对象。问卷分为儿童问卷和父母问卷。

1.2 方法

问卷调查的发放和收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负责,各学校班级老师配合。发放调查问卷前,向儿童及其父母阐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并解释调查表的填写方法,由儿童及其父母当场填写,调查人员统一收回。少数不能当场填写的,让其把问卷带回家填写后及时收回。

根据《预防口腔医学》[1]的龋病诊断标准,牙齿窝沟或光滑面的病损底部软化,釉质潜在的损害或壁上软化时,诊断为龋病。按照WHO推荐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龋病检查表。采用室内自然光线,使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由临床经验丰富、经过培训的6名医生进行口腔检查。

1.3 质量控制

根据相关文献设计调查表,经过预调查和专家意见对调查表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本调查项目简洁、通俗易懂;口腔医生负责口腔检查,口腔专业本科生和学校老师协助完成;调查表回收后,对所有调查表进行审核,若发现缺项或可疑项目及时与儿童家长联系进行核实补充,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参与本次调查的6名口腔医生调查前均经过专家统一培训,并进行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均 >0.6。

1.4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调查表经过统一整理、编码,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和双份录入后,经唯一性检查、双份核对检查和逻辑检查完全无误后,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1124名儿童龋病情况

在1124名儿童中,龋病824名(73.3%),龋均2.68。患龋率高峰在7~9岁,10岁以后迅速下降。经检验,不同年龄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表1 1124名学龄儿童的患龋情况

2.2 1124名学龄儿童患龋影响因素分析

女生患龋率略高于男生,农村儿童患龋率略高于城市,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儿童患龋率明显低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初中和以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饭后偶尔或很少漱口的患龋率高于饭后经常漱口;早晚偶尔或很少刷牙的患龋率高于早晚经常刷牙者;经常吃甜食者患龋率高于很少吃甜食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4)。

父母刷牙和漱口频率较高的儿童患龋率较低。父母每天刷牙≥3次并经常漱口的儿童患龋率最低。母亲卫生习惯不同,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5)。

随着父母和儿童口腔检查频率下降,儿童患龋率呈现增加趋势,父母和儿童从不参加口腔检查,其儿童患龋率最高(P <0.05)(表6)。

表2 1124名不同性别城乡学龄儿童患龋情况比较

表3 不同家庭经济文化水平儿童患龋情况比较

表4 1124名儿童不同卫生习惯患龋情况比较

表5 父母刷牙漱口习惯对儿童患龋率的影响

表6 不同家庭口腔检查频率对儿童患龋率的影响

3 讨论

本调查中,厦门市1124名学龄儿童患龋率(73.30%)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龋均(2.68)比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稍高;农村学龄儿童患龋率(74.02%)高于城市学龄儿童(72.60%)。患龋率高峰为7~9岁,10岁以后迅速下降,13岁达到最低点(52.83%),这可能与乳牙脱落、恒牙萌出有关。厦门市学龄儿童患龋率较高,可能与当地居民喜好甜食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儿童牙齿患龋率影响显著,特别是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儿童患龋严重程度有相关性[2]。父母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决定着他们对儿童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3];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的dmfs(乳牙龋失补牙数)指数呈负相关[4]。本调查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平均月收入较高的儿童患龋率较低。反之,其孩子的龋病发生相对较多,这与Amjad等的调查结果一致[5]。

本调查显示饭后很少漱口、早晚很少刷牙和经常吃甜食的儿童患龋率较高,表明儿童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对患龋率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儿童早期龋病发病与饮食和口腔卫生有密切相关性,尤其与爱吃甜食和睡前吃甜食的不良习惯有关[6];早晚刷牙比不刷牙者患龋率显著偏低[7];儿童良好的刷牙和漱口习惯对龋病的预防有较明显的作用[8]。因此,培养儿童少吃甜食尤其是养成睡前不吃零食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龋病非常重要,提倡家长监督和指导儿童刷牙,以达到有效清洁作用。

本调查还发现:随着父母刷牙和漱口的频率增加,儿童患龋率呈现下降趋势。父母每天刷牙3次以上和经常漱口者儿童患龋率最低。Okada等[9]所做的家长及其子女的口腔卫生状况和口腔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有显著相关性。父母的口腔卫生习惯严重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如刷牙次数、是否定期看牙医等)。所以应加强父母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父母及其子女对龋病的认识。

随着父母和儿童口腔检查频率的下降,儿童患龋率会呈现增加趋势,父母和儿童从不参加口腔检查者儿童患龋率最高。父母和儿童口腔检查频率高,说明这类家长和儿童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高,口腔保健意识也高。同时每次口腔检查时,医护人员会提醒儿童要注意口腔卫生等,这也会降低儿童患龋率。父母最好每隔3~6个月带孩子做1次口腔健康检查,可有效地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

[1]卞金有,胡德渝.口腔预防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82.

[2]Eckert GJ,Jackson R,Fontana M.Sociodemographic variation of caries risk factors in toddlers and caregivers[J].Int J Dent,2010;2010.pii:593487.Epub 2010 Sep 23.

[3]Quinonez RB,Keels MA,Vann WFJ,et al.Early childhood caries:analysis of psychosoci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in high risk population[J].Canes Res,2001,35(5):376 -383.

[4]Baker SR,Mat A,Robinson PG.What psychosocial factors influence adolescents'oral health? [J].J Dent Res,2010,89(11):1230-1235.

[5]Amjad H,Joseph WOA,Taqib S,et al.Feeding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nursing caries children in a Saudi population[J].Pediatric Dentistry,1995,17(7)∶451.

[6]Johansson I,Lif Holgerson P,Kressin NR,et al.Snacking habits and caries in young children[J].Caries Res,2010,20,44(5):421-430.

[7]Liu HY,Chen CC,Hu WC,et al.The impact of dietary and tooth-brushing habits to dental caries of special school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J].Res Dev Disabil,2010,31(6):1160 -1169.

[8]杨茜,刘音.580名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因素分析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1):702-703.

[9]Okada M,Kawanmra M.Influence of parents,oral health behaviour on oral health status of their school children:an exploratory study employing a causal modeling technique[J].Int J Paediatr Dent,2002,12(2):101 -108.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龋病口腔卫生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生活饮食习惯致食管癌早期症状的探讨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奉化市2012—2014年学龄儿童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口腔牙周健康指标及牙周炎现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