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岸区竭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工作

2011-08-01 07:55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江岸区廉租房住房

○ 黄 杰

(本文作者系武汉市江岸区房管局局长) (武汉房协荐稿)

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实施住房保障,建设和谐武汉、幸福武汉,是市、区政府的重大工作目标。江岸区房管局作为区政府的职能部门,履责服务、跟进督办,竭力做好住房保障的组织实施工作。在率先圆满完成2010年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今年6月,时间过半,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百分之九十以上。

2010年,江岸区被市政府评为住房保障立功单位。全区落实了新建廉租住房2392套,新增配房租赁家庭2352户,新增租金补贴2556户,分别完成目标计划的111%、109%、108%;通过公开摇号和安置拆迁户,为1947户“持证”家庭配置了经济适用住房,为目标任务的194%。2011年,市政府下达我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目标共计10362户(套),其中,新建廉租住房1078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84 套,建设和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6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550户,建设和筹集限价安置商品房400套,新增租金补贴900户,至6月底,已安排落实10886户(套);其中已组织开工建设和落实到户9686户(套),占目标任务的94%。

一、形成网络,投入经费

江岸区属老城区,低收入人群多,住房条件差,人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十分迫切。

江岸区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将其作为政治任务、问责工程切实抓,实施统一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成立了以蔡杰区长为组长的区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住房保障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明确了区住房保障工作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将住房保障工作列入区级绩效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区政府与街道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住房保障工作绩效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区、街、社区住房保障三级网络工作机制。

为了增强工作力量,区政府通过财政投入,落实了街道、社区基层住房保障工作人员劳务补贴和社区办公经费补贴。

二、周密安排,扎实推进

江岸住房保障工作立足于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制订了按天督办、按周通报、按月协调,超常规推进的工作方案。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及区房管局采取“九项措施”抓落实:

一是认真制定《落实“区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议案第一号”工作方案》,议案要求“符合廉租房条件的申请家庭全部得到安置”,区政府专人专班按照方案,分阶段督办落实。

二是细化江岸区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责任、工作机制、操作程序、规定时间和工作要求,完善绩效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管理质量。

三是2月份召开全区住房保障工作会议,区领导,住房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各街道、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分领导,和各社区主任及所有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住房保障工作动员和部署。

四是6月11日召开全区电视电话会议,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住房保障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蔡杰区长对务必如期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五是在市政府和市房管局提标扩面的政策和标准明确之后,立即组织了全区住房保障工作人员360人为期两天的政策业务培训,讲政策、讲程序,讲方法,说案例,敲警钟、练队伍,交流经验、提高素质。

六是区财政专项划拨的基层住房保障工作人员劳务补贴和办公经费补贴,由区房管局建立专账专户,所有补贴经费直接划入专干个人和社区银行专户。

七是区住房保障办公室人员,在随时电话畅通联络的基础上,定期深入街道社区,面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上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发现典型,推广先进经验。

八是多次召开街道社会事务科长和专干调度会,收集情况,掌握进度,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对普遍反映难度大的问题,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树立信心,狠抓落实。

九是建立每周工作进度收集和通报制度,以表彰先进,敦促后进,分解责任,直逼目标。

三、克难攻坚,全力以赴

江岸区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难度和压力很大。第一工作总量大。2010年,我区工作总量达到了2.8万户(其中,住房调查1.15万户,廉租配房、租金补贴对象累计(含历年增加户数持续保障)1.39万户,经济房发证和解决持证家庭住房困难0.27万户)。新增工作量达10006(套)户,与2009年相比增长5倍多。第二实施难度大。保障性住房建设选址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成本高的老百姓不愿去,配房落实难;位置稍好、生活便利、建设成本高的,项目难落实。还有街道、社区长效工作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在编的专职工作人员。第三政策压力大,特别是租金补贴按原标准早已应保尽保的前提下再新增两千余户,新的政策宣传和对象审核的工作量非常大。

我们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克难攻坚,坚信办法措施一定会比困难多。全局上下同心同力,全力以赴,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完善措施,强化服务。我们主动与民政等相关部门协调,做到积极配合,有分工有合作,有支持有保障。我们加强与街道办事处的联系与联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力量做工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承担了绝大部分具体工作和事务,在文明创建、“两实”调查、老旧住宅区物业提档升级等多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压力下,保证各项工作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为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我局从领导到工作人员连续几个月加班。有的老同志已连续几年放弃公休,有的年轻人因工作推迟了婚期,还有些身体不好的同志轻伤不下火线,一边服药一边坚持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四、好事办好,贴心服务

住房保障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工作特别是配房租赁周期长、服务链条环节多,我局采取“全程跟踪管理,终身贴心服务”措施,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把好事办好,全面落实住房保障各项惠民政策。

1、用真心全方位延伸服务。

我们着力改变以前一点一面单一服务,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化服务,从过去只管中间环节,如审核对象,分配房源等,拓展延伸至全过程服务,即从前期计划方案制定,到建设施工进程监督管理;从保障对象资格认定,到房源分配调整;从交房入住衔接,到后期物业服务、实时动态管理等。对于上述各环节,做到前后衔接,责任到人,跟进督办,不留缝隙,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政府下达的住房保障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关注民生涉及住房保障的人大政协议提案12件、人民群众信访诉求31件,做到三个百分百,即:100%件件落实,100%事事回告,100%代表、委员和群众满意。通过市区协调延伸服务,尽全力解决老百姓诉求。例如:去年解决桥口区安排居住丹水池惠民苑廉租房的81岁老人赵连成,要求调回桥口区居住方便子女照顾的问题,老人含泪给区委黄卫国书记写信感谢政府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态度和真心服务。今年又解决了球场街一翁姓居民因腿脚不便调换租住楼层的问题,将其廉租房由4楼调到1楼,实现了残疾老人安居的愿望。

2、动真情深层次主动服务。

区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武汉市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中关于“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和其他急需救助的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以优先安排配房租赁”的规定,积极主动解决特别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2010年优先解决了车站街肝移植病人陈剑、永清街肾透析病人袁勤荣的住房问题,解决了93岁李声英老人(参与辛亥首义的开国元勋、开国第一任农业部长李书城之女)的住房问题。今年3月,主动协调区残联解决残疾人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优先解决了6户残疾人特别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我局还为残疾人在廉租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了20套无障碍住宅,充分体现了对残障人士的关爱。

3、讲诚意勇探索温馨服务。

我们组织开展了区领导上门为特困廉租房住户钥匙活动,区领导入户慰问廉租房、经济房困难家庭活动。区房管局探索在全市率先做到:一是对重点特困家庭建立和实施“一对一绿色直通和贴心服务”39户,即,工作人员将个人手机号码留给特困户,特困户有困难和要求直接与区房产局工作人员联系解决;二是在经济适用房公开登记销售之前,组织工作专班对1590份经济房资格证认真核查。对核查后超出保障条件的494户、符合条件的1096户,通过短信进行“一对一”友情提示和温馨告知服务;三是对审核通过具备资格的2352户配租廉租住房家庭一一进行了书面告知温馨服务。其内容是:“恭喜你申请的廉租房资格已获批准,因建设周期比较长,敬请耐心等候,一旦房屋建成移交,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签约入住。”2011年,我局继续深化和不断拓展温馨服务范围、形式和内容,创新制作了廉租房和经济房《温馨服务卡》,对新增住房保障家庭做到一户一卡。

江岸区地处武汉市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的驻地。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发生过著名的二七工人大罢工革命斗争,中共中央局机关、党的八七会议旧址均在区域之内。我们决心继承革命传统,不辱历史使命,为推进和谐江岸、幸福武汉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尽全力超常规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干出充满智慧、浸透汗水、百姓满意的一流工作成绩,力争在11月底之前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今年的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

猜你喜欢
江岸区廉租房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中小衔接阶段少先队员组织适应调查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小学与二十一中学试点项目为例
“十四五”时期江岸区生态绿地系统优化策略
武汉市江岸区体育场地设施调查研究
关于廉租房建设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魅力江城 满满真情的民族大家园——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掠影
浅析廉租房及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