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1-08-03 07:57李春萱杨永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7期
关键词:供氧麻醉学氯胺酮

李春萱 杨永红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麻醉科,甘肃 天水 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以来行乳腺区段切除术采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取得良好效果,麻醉平稳,并发症明显减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 象

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术的女性患者,年龄18~46岁,体质量40~68kg,既往无心血管和精神病病史。病种包括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腺瘤,手术历时(40.4±10.8)min。

1.2 方 法

患者入室前禁食水6~8h,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入室后开放手术部位对侧手臂静脉通道,面罩供氧,流量2~4L。麻醉诱导:氯胺酮0.5~1mg/kg静脉滴注,丙泊酚1~1.5mg/kg静脉滴注,继之用WES-50F2型微量泵输入丙泊酚6~8mg/kg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手术进程及患者的反应调整滴速,肢体躁动和皱眉时追加氯胺酮0.5mg/kg,或芬太尼0.1mg/kg。

1.3 观察指标

监测麻醉前,静脉滴注丙泊酚和氯胺酮后,切皮时、切皮后10min、停泵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无明显的肢体躁动和皱眉等表现。麻醉时间为(0.5±0.2)h.术中92.5%的患者MAP平稳。仅3例(7.5%)血压升高,用芬太尼0.1mg静脉滴注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2例(5%)患者给药后,SpO2下降至90%以下,经托起下颌,面罩加压供氧,2min后升至95%以上。停药后苏醒时间(12.8±3.2)min,术中丙泊酚用量(285±87.5)mg,氯胺酮用量(115±48)mg。术后随访无恶心、呕吐等发生,所有患者均无不良记忆及谵妄、狂躁、恶梦等精神症状。

3 讨 论

既往乳腺区段切除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常感不适,而单一的麻醉性镇痛药很难满足短小手术的要求,且用量大、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理想的全凭静脉麻醉可提供充分的镇痛镇静,应具有循环呼吸抑制轻微,术后不良反应少,苏醒快等优点。由于此类手术位于胸壁体表,对肌肉松弛的要求不高,仅需要良好的镇痛镇静。丙泊酚具有起效快、镇静确切等优点,但不能消除疼痛,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丙泊酚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使血压明显下降,原因是丙泊酚能抑制交感活性与压力感受器[1],而氯胺酮具有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丙泊酚的迷走张力增加使心血管系统抑制和氯胺酮的拟交感作用相互拮抗使循环系统稳定[2]。两药合用不仅增加麻醉效果,而且减轻或消除了二者循环方面的不良反应。正常剂量的氯胺酮不良反应明显,术后梦幻、恶心、呕吐等较长见[3],而丙泊酚可增强氯胺酮的催眠镇痛作用,两药协同作用,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减少,小剂量的氯胺酮使得呼吸抑制,苏醒延迟和精神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的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方法合理。

表1 患者清醒时间、麻醉用药及不良反应

4 结 论

本研究表明,术中只要常规供氧,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低氧血症发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的氯胺酮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舒适、简便的麻醉方法。

[1]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478.

[2]周红红,靳艳.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硬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小儿麻醉学杂志,2005,21(5):323-324.

[3]赵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5-319.

猜你喜欢
供氧麻醉学氯胺酮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爱的供氧等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基于低温绝热液氧瓶系统的中心供氧系统改造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