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紧急行剖宫产术患者焦虑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1-08-08 06:58王宇祺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22期
关键词:夜班医护人员手术室

王宇祺 侯 睿

剖宫产是结束困难分娩的一项最终措施,对于各种原因造成滞产、难产或为了预防并发症而行剖宫产的患者来讲,实施手术固然可以迅速结束产程,减轻宫缩痛,但另一方面也是要承受手术所带来的各种痛苦和风险。作为急诊手术的患者,除了要应对其自身的突发性生理变化外,更多的是增加了对这种不可预计事件的恐惧性。特别是在夜班期间,医护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产妇面对紧急手术的心理状态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将2010年11~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夜班期间行紧急剖宫产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为夜班期间(当日16∶00~次日8∶00)由急诊、产房或病房送入的需紧急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年龄22~40岁。学历:初中及以下2例,中专及高中5例,大专12例,本科及以上26例。同时抽取白班实施急诊手术的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问卷调查。两组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专人发放问卷讲解填写方法,并负责收回,问卷发放共100份,收回90份,回收率90%。调查表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是状态-特质量表,两份问卷均为20项行为,分1~5个等级评分,共20~100分。第二部分是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学历及进入手术室的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中的夜班与白班患者的焦虑-特质问卷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不同时间紧急行剖宫产患者状态-特质焦虑对比(±s,分)

表1 不同时间紧急行剖宫产患者状态-特质焦虑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状态量表 特质量表0.00 0.67对照组观察组t值P 45 44.82 ±10.75 38.53 ±9.09 45 51.40 ±9.73 37.80 ±7.19-3.04 0.42值

通过上表统计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在特质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P>0.05),急行剖宫产患者中夜班比白班患者的焦虑程度要明显加强(P<0.05)。

3 讨论

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在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是由紧张、焦虑、忧虑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1]。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交感神经亢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同时,焦虑可导致肌肉张力增高,术野显露差,增加手术难度。相对于一般手术患者,行剖宫产的患者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更多的还有关注于腹中胎儿的生存状况。由于其肩负着特殊的社会学意义,临产妇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被迫结束分娩的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反应更大。由于手术室是严禁陪产的,有很多经历过自然分娩的患者难以承受没有家人陪伴而独自面对手术的压力和危险,特别是年龄较轻的产妇,会出现沉默、多语、神经过敏甚至哭闹等不同症状的焦虑表现。面对这样的患者,手术室护士应耐心安慰、悉心照料,以亲切的口吻与其交谈,降低其不安情绪。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交谈了解到,患者从客观方面对夜班实施剖宫产确实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顾虑。相对比白班期间的优势来讲,夜班人员配置有限、急救用品储备量有限、仪器设备启动需要更多时间、遇特殊情况时逐级请示时间延长等等。还有来自护士本身的个体化因素,如:夜班期间精神状态不够饱满、相对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造成思想上松散、懈怠的表现等,有关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生物钟周期低潮时差错的发生率为60~70%[2]。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导致夜班期间患者对手术环境及参与手术人员的信任度降低。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加对夜班手术患者的全面护理,疏导其不良情绪,从而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3.1 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应急预案 夜班人员缺乏导致的抢救不能顺利开展,是急诊患者对医护人员提出的第一大问题。为了使患者看到医护人员专业而迅速的工作效率,手术室护士长应联合护理部、医务处等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夜班应急预案。当夜班护士遇到紧急的抢救或多台急诊手术时,能够迅速通知上级领导,调动一切可利用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抢救工作。

3.2 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增强患者信任 急诊患者在其极度紧张、焦虑的情况下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状况的影响,手术室护士在配合手术、抢救患者时应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各项技术操作要做到稳、准、快,专业、敏捷地处理急发事件的发生。

3.3 规范护士行为,减少诱发焦虑因素 对于紧急剖宫产特别是在夜间手术的的患者,护士的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焦虑情绪。夜班手术室护士无论何时在接到手术通知应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患者的到来。不可睡眼惺忪,衣着不整,以免给患者造成精神萎靡、情绪懈怠的不良印象,使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降低。

手术开始后,由于兴奋点指向性转移,使得患者痛阈降低[3]。加之剖宫产手术过程中有些步骤会牵拉到腹膜及内脏,此时患者胸闷、恶心的不适感突然增加,患者因疼痛难耐会出现焦虑甚至惊恐状态。作为护士,我们可以一边向患者解释不适的原因,一边采取分散其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其突发的紧张情绪。

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在22~24℃,但夜间走动人员较少,再加之手术室内走廊空旷、安静,会使患者感到周身寒冷,躯体和心理都产生畏缩感,加重紧张的程度。对此,护士应从患者入室至离室前全程关注其遮盖和保暖情况。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持续关注患者状态,不时询问其身体感受,对于主诉寒冷的患者可以采用暴露位置加盖大单,以及输注加温液体等措施,缓解患者不适的同时也做到了和患者良好的沟通,使其感觉到有如亲人般细心地照料,更加能够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

此外,陪伴同样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98%以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没人陪则感到孤独[4]。手术室护士应主动与其进行心理沟通,从患者一进手术室的大门就告诉她有很多的医护人员将全程陪伴在她的左右,使患者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孤独地承受痛苦,从而增加了安全感,减少焦虑情绪。

言语交往是护士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急诊接诊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言语交流的机会也最多。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对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会起到正性效应[5]。夜班期间服务于患者的医护人员人数较少,因此患者经常会出现见到一个护士就反复询问自身病情的情况。如果在此时,该护士讲一些敷衍塞责的话,就会使患者感到没有被尊重[6],同时也对护士的专业性产生质疑,进而增加了不安情绪。除此以外,由于夜班期间来自于领导和同事间的监督力度不足,手术环境相对轻松,医护人员之间难免会说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但术中患者却会对周围的信息传递十分关注,不适当的谈话也会强化患者的焦虑心理。如: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会使患者担心手术出现差错;谈论其他患者的病例会使患者担心医师混淆病情;如发生医护间的争执或不满会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等。

4 小结

在夜班期间行紧急剖宫产的患者其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白班,尽管患者对手术所产生的焦虑情绪是有一定依据的,但作为夜班的手术室护士如能在有限的时间迅速完成手术及抢救物品的准备与调试工作,同时着重增加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这样就可以提高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7]。

[1]徐 君.手术病人术前焦虑评估与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8,24(11):1111 -1112.

[2]李春花,余雨枫.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 -39.

[3]罗宜存主编.现代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80-204.

[4]杨海花.手术室护士对清醒手术患者的术前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486 -487.

[5]张银铃,雷 鹤主编.护理心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7.

[6]陈凤菊,张丽珣.手术室护理中阻断沟通行为及其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4):86 -88.

[7]宋志明,王 勇,张 华.急诊手术病人的焦虑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71-72.

猜你喜欢
夜班医护人员手术室
上夜班 升血压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