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2011-08-10 02:07
群文天地 2011年9期
关键词:边区华北抗日战争

■ 杨 琳

在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巍然屹立于华北敌后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创建的一块最大的根据地。是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指挥中枢,是华北抗战的前沿阵地和主要战场,在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坚持和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较早、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一块根据地

晋冀鲁豫根据地,自1937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29师开创到1941年9月已初具规模。它包括冀南、太行、太岳、冀鲁豫四大行政区,辖22个专属、149个县(最大时198个县),32600个村政权。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最大时达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51万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创建的最大的根据地。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有着它独特的地理优势。它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江苏5省,地处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结合部。其北起正太、石德铁路,与晋察冀边区接壤;南扼黄河并陇海铁路,与苏北、鄂豫皖根据地相呼应;东抵津浦铁路,连接山东解放区;西迄汾河并通蒲铁路,可策应陕甘宁边区。它是联络和沟通各大解放区的桥梁和纽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十分显要的战略地位。

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处在华北抗战最前沿,是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战略中枢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建在敌人后方的抗战支点,其地理位置处在华北抗战的最前沿。这块根据地从创建起,就成了华北抗战的圣地。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前方总部、北方局高级党校、《新华日报》社、129师司令部、政治部、中共太行分局、晋冀鲁豫党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以及朝鲜义勇军、日军反战同盟及其国际的党政军首脑机关等200多个单位长期驻扎、战斗在这里。因此,这里就成了华北抗战的统帅部、指挥中枢和大本营,对全国抗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同时,这里也是敌人进攻的主要目标和对象。这块根据地的创建,成为敌人顺利占领华北的心腹之患。侵华日军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将大量兵力调往这里。1939年、1940年两年,敌人对根据地大规模的进攻和“扫荡”达10次;1941年、1942年两年,大规模“扫荡”达19次,小规模“扫荡”达500多次。同时边区周围的敌兵也增至10万以上。根据地军民为坚持抗战,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吸引敌人向他们反复“围攻”与“扫荡”,他们又以巩固抗日根据地的积极行动来粉碎敌寇的“围攻”与“扫荡”。在连续的胜利中求得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牵制和打击了敌人最大兵力,对坚持华北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三、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抗战期间,晋冀鲁豫根据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地从人力、物力方面大力支援友军,与友军紧密配合作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促进了抗日战争的深入开展。它最广泛地团结和动员了边区各阶层人民,不仅成为全国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为建立和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四、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认真贯彻执行“精兵简政”政策,成为“精兵简政”的模范根据地

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建以来,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严重灾荒中度过的。面对敌患天灾袭扰,根据地党政军民认真贯彻中央“精兵简政”政策,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据统计,经过3次简政,全边区政民系统共裁掉工作人员13000人。精简人数占原人数的54%。边区政府机关由548人减少到100人,减掉原人数的82%。

无论在“精兵”和“简政”方面,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都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扬。1942年9月7日,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指出:晋冀鲁豫边区的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做出了“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经过“精兵简政”,军政费开支大为减少,人民负担随之减轻,为战胜灾荒,闯出了一条好途径,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必要保证。

五、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工作是整个革命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在根据地,文艺社团纷纷建立,边区抗战文艺开始兴起。各文艺团体深入群众、深入部队、深入生活,通过音乐、戏剧、美术、期刊等作品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反映晋冀鲁豫人民的斗争思想与生活。同时培养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不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起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的文艺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现代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里曾培养和锻炼了数以万计的干部。壮大了抗日力量,野战军由不足万人发展到30多万,还建立了一支40多万人的民兵队伍。在粉碎侵华日军的进攻,坚持统一战线,实行“精兵简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成为我军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堡垒之一,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海湖风光

猜你喜欢
边区华北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张文众 博士 华北科技学院研究员
9月历史大事记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