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舞蹈史诗《复新之路》的审美特征

2011-08-15 00:42汤其林
戏剧之家 2011年1期
关键词:朗诵者音乐舞蹈舞台艺术

□汤其林

论音乐舞蹈史诗《复新之路》的审美特征

□汤其林

新中国至今诞生了三部音乐舞蹈史诗,分别是《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复兴之路》于2009年国庆期间公演,至今已演出100余场。它由序曲和“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中华颂”5个篇章构成,深情再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至2009年169年的革命、创业、奋斗艰难复兴之路。它以崭新的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段,呈现出广场艺术和舞台艺术相结合特点,实现舞美、朗诵、音乐、舞蹈等的高度融合,其审美特征可概括为美轮美奂的舞美、波澜壮阔的音乐、深邃情感的朗诵、磅礴大气的舞蹈,从而形成的一种气势磅礴、视野广阔的美学风范。

美轮美奂的舞美

《复兴之路》璀璨的舞台画面,如同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复兴之路》在继承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基础上,改变了舞台艺术的经典样式,结合了广场艺术与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其舞美主体样式,是超越常态的全景化的舞台设计,“舞台前区地面,71级阶梯将舞台的中央空间围成了一个圆形空间,舞台两侧向观众厅侧壁延伸出环形平台,直达观众席,舞台中心区域是一个从后区向前区倾斜的巨大梯形斜面,一个斜面圆形转台隐身其间”,转动起来流动着参差之美。“又在转台背景上设置了硕大的LED投影屏幕,影像空间交替变化,配合立体化的舞美结构,虚实结合,与歌舞表演相呼应,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环境氛围,大大丰满了这台音乐舞蹈史诗的情感意蕴”。

深邃情感的朗诵

在《复兴之路》中朗诵以诗化的表达与诗性的语言叙述,在整个演出中承担着起承转合与画龙点睛的双重作用,而且赋予整个演出独特而又丰富的审美意蕴。朗诵从主题立意到文词表达,从基调把握到音声传达,尤其精彩。其中的配乐诗朗诵《沉思与抉择》的构思极为巧妙,闪耀着创作者的智慧与朗诵者的功力。这首诗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在没有出现“文革”字眼的情况下,通过瞿弦和、丁建华、徐涛、温玉娟四位朗诵者深情、明晰、直接、具体的语言,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文革”话题,破解了艺术创作中历史呈现的难点与困顿,朗诵者基调的把握准确到位,节奏的处理张弛有致,声韵的传达刚柔相济,语言的表现声情并茂,每个字音犹如钢琴的琴键,掠过每位观众的听觉神经,撞击着观众的心灵。

波澜壮阔的音乐

《复兴之路》以吕其明的交响乐《红旗颂》作为贯穿整部史诗的主线,通过作曲家们的变化与发展,奠定了整部史诗音乐波澜壮阔的艺术品位,在此基础上以合唱为主体、独唱齐唱及其他音乐形式穿插其间构成多种音乐形式的布局。新创作的合唱曲多达七八首,如《我的家园》、《永世不忘》、《遥望我的蓝色星球》、《走向复兴》等,充分抒发了对祖国的盛情赞美,表达了对祖国完整统一的热切期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集体复兴的意志。史诗还创作了若干首独唱作品如《曙色》、《呼唤》等,由毛阿敏演唱的《呼唤》如泣如诉,在宁静的钢琴伴奏下,流淌出空灵的歌声,随后,在凄美的小提琴、低沉的弦乐倾诉中,舞台中央出现由战士搭起的人梯,托举着犹如红色火苗般的生命,向着希望的前方不断延伸,“藉此对中国情愫和中国精神进行细腻传神的音乐抒咏”。

磅礴大气的舞蹈

《复兴之路》的舞蹈,则几乎统领了史诗表演的全部视觉呈现。《复兴之路》5个章节、33个节目中,成为节目单体的舞蹈26个。它是将音乐充分视觉化的关键,是对历史节点上民族集体情感的经典表情的高度概括和有力呈现。《曙色》中将近650个战士聚集而成的那道人堤,他们一齐俯身、一齐昂头、一齐攥紧拳头、一齐高举手臂的舞蹈姿势和形体动作饱含着那个历史时期的民族意向。第五章《中华颂》中6个有代表性的精美绝伦的少数民族舞蹈,是人民发自内心对生活的歌咏与礼赞。

总之,如果说《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是过去时代的红色经典的话,《复兴之路》就是当今时代的红色经典,它将成为激励我们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精神食粮。

[1]赵桂珍.以历史昭示未来用艺术震撼心灵——漫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3

[2]居其宏.以恢弘舞台史诗塑造国家形象——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观后[J].艺术百家,2010.1

[3]蔡体良.历史的画卷时代的颂歌——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舞台美术创作[J].福建艺术,2009.6

[4]毛时安.激扬文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评论集[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

[5]李泽青.多媒体数字灯、LED显示屏在《复兴之路》中的应用[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9.6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朗诵者音乐舞蹈舞台艺术
《丝绸之路音乐舞蹈大系》出版
开启文化类节目的霸屏时代 成就文学与电视的完美遇见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基于音乐舞蹈融合的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
浅谈朗诵者应该如何选择朗诵稿件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我是小小朗诵者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