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的几点思索

2011-08-15 00:42□姜
戏剧之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现实性制播

□姜 斌

本文所讨论的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从电视文艺的分类形态上属于文艺晚会范畴,在播出制作方式上可划入主持人节目,即由主持人起组织、串联、解说、交流、主持、组合、引导作用的,冠以仪式类名义的专题性电视文艺节目,如表彰或颁奖仪式等电视文艺晚会性质的节目。

不容忽视的是,近一个时期,在以收视率论高下的激烈竞争中,作为电视文艺主要节目形态之一的“电视晚会”,由于一些媒体漠视其原则与规律,过多甚至过滥运用,片面强调强化娱乐性,弱化了其艺术性和现实性。我们知道:电视文艺的基本创作原理是形象性、典型化地反映社会生活,要求内容和形式统一,大众性、连续性和有益无害性是其创作原则。但有相当一些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却只是借用(甚至是误用)了电视晚会的表现形式,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质感方面均有较大缺失,甚至商业宣传味道极浓,致使名目繁多、冠名奇异的首映礼、开幕式、赛事典礼、团体庆典等都以文艺晚会的形式在电视里播出,此类具有明显商业色彩和广告宣传的“文艺片”贴上电视文艺的标签,不但扭曲了电视文艺的功能,也削弱了电视媒介的公信力。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的电视媒体在制播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时,不仅要考虑成本、赞助、收视等经营问题,更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电视文艺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文艺形式,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其现实性首先集中体现在它的题材上。电视文艺节目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主旋律、影响公众舆论。即使是历史题材和外国文艺题材的文艺节目也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其次,它的现实性还体现为突出显示和强调文艺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笔者认为,电视文艺节目虽然不同于新闻节目,但是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往往又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如以人物表彰(“感动中国人物”、“十佳人物”等)为专题的节目,此类节目除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之外,还具备较强的舆论引导性,因此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严格把关。在选择制播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的题材内容时,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严格掌握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把握大众性和有益无害原则。绝不能“小题大做”或生贴硬靠,不考虑电视文艺的创作规律和受众的需求,而只满足赞助方、合作方等方面的诉求,将其所需要传递的信息不合时宜地掺入文艺的元素予以放大或扩大。不勉强迁就,不滥竽充数,这应该是我们在选择制播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时的第一考虑。

其次,我们在制播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时,要加强策划,精心调度,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和制播技术。电视文艺节目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性,它通过声音和画面形象的典型特征和感情因素去撞击受众的心扉,并使之产生共鸣,达到审美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电视艺术表现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我们能运用艺术和技术不断拓展,为制播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电视文艺节目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的现实性还体现在它的“新”字上,节目内容要新,形式也要新。因此,我们在策划和制播专题仪式类电视文艺节目时,要根据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创新运用各种手段。如充分调度舞台、灯光、音乐、背景屏幕动态设计、人物事件等背景资料插入、主持人与参与者及受众互动等因素,努力使各种表现方式和技术手段紧紧围绕节目的主题和氛围,真正起到烘托、渲染和激扬作用。

由于专题性电视文艺节目多为主持人节目,是由主持人来组织、串联、解说、交流、主持、组合与引导的,因此,对主持人的选择要根据专题的主题内容和所欲营造的氛围,针对具体需要,确定本台的新闻性、社教性、服务性还是文娱性节目的主持人。对主持词(串联词)更要精心设计,要紧紧围绕主题的需要,简洁流畅、生动自然,将叙述、评论和抒情尽可能地融为一体,要依托生动的新闻素材和感人的专题事件来感染人。主持人要充分认识此类专题电视文艺节目的特点,严格遵守台本规定的关键词、内容范围和节奏限定,严格遵守直播节目的有关规定,切忌以应急为理由“跑偏”、饶舌和“展示”,在互动时也要遵循电视文艺的规律和节目既定的原则,绝不能出现炒作边缘题材、恶搞整人娱乐、增加出位环节等低俗媚俗行为或语言。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现实性制播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
电视制播网网络安全防范方式探讨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广播文艺节目“碎片化”探析
广播电台应急广播制播业务分析